血液灌流治疗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血中毒物的清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1990年7月~2003年12月住院的鼠药(主要为毒鼠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和部分药物中毒患者69例,其中34例按常规给予洗胃、保肝、利尿或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非HP组),3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HP。并用定量方法分析灌流前后患者血中药物浓度。通过观察灌流前后血中药物浓度的变化、生存率、昏迷患者清醒时间、抽搐完全停止时间及病程等几项指标来判断HP的临床疗效。结果 HP组35例中死亡3例,生存率91.4%,非HP组34例中死亡5例,生存率85.3%(P>0.05)。HP组病程明显缩短(P<0.05)。HP后患者意识转清醒及抽搐停止时间较非HP组显著提前。通过对清除率的计算发现:不同药物的清除效果有差异,其中氮NFDA3类清除效果好,清除率为(91.6±12.5)%。结论 HP能不同程度清除体内毒物,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对于急性重度中毒可望提高生存率。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人颌面创伤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就诊的126例老年颌面创伤患者,对创伤的原因、部位、合并伤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随机抽取的200例非老年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126例中,交通事故和暴力致伤为主要创伤原因,分别占61.1%和25.4%。损伤特点为多发性骨折,面下部是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α或δ亚型基因表达及其他β受体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检测了正常人与心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α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α-CREB)、δ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δ-CREB)、诱导性腺苷酸环化酶早期阻遏物(ICER)、β受体激酶1(β-ARK1)、β受体激酶2(β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脂肪肝的肝脏灌注状况,以求达到更为有效、简便、定量评价脂肪肝。
目的 研究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对猴神经功能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闭胸式脑局部体外循环,一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同侧颈内静脉回流,60~80 min后恢复脑血流,实验动物自然复苏.手术前后监测各主要脏器的血生化变化、观察神经功能并在预定的时间内处死动物行全脑电镜检查.结果 7只猴中2只未能建立实验模型,其余5只均于术后复苏,其中 4只长期存活;各主要脏器功能未见显著变化,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无异常,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诱捕物脱氧寡核苷酸(ODN)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NF-κB活性和下游细胞分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的影响.方法SKOV3细胞转染NF-κB诱捕物ODN后,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6、12、24、48 h,采用凝胶电泳滞后实验测定NF-κB DNA结合活性,采用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