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皮”为声符的同源词研究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z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古各家学者便立足于语言本体,对汉语音义关系进行研究,主要表现在:声训、右文说、因声求义。到了近代,出现同源词的概念,80年代,专家学者关注同源词的语源问题,王宁先生在同源词意义研究上提出了义素二分法,同源词的研究进一步成熟。根据前人对同源词研究的理论基础,对“皮”声符的同源词进行实际系联。
  【关键词】音义关系;同源词;义素;“皮”声符
  一、同源词研究历史
  自古各家学者便立足于语言本体,对汉语音义关系进行研究,其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声训、右文说、因声求义。
  汉语词源的研究开始于先秦,当时只是个体研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汉代出现了一些涉及探源问题的书,如刘熙的《释名》、班固的《白虎通》、许慎的《说文解字》,这些书大多运用声训的方法探寻汉语的语源。声训即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释被释词。
  右文说是指根据形声字的声符来推求词义的一种学说。晋代杨泉在《物理论》中说:“在金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可见当时已意识到从“臤”得声的字在意义上有联系。与声训相比,右文说确实前进了一步,通过对拥有相同声符形声字的系联,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词语的源流关系,对后世同源词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清代是我国训诂学发展的兴盛时期,清代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古音的研究成果引入训诂领域,对音义关系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清儒的贡献在于突破了形体束缚,以声为纲,拓宽了同源词系联的范围。
  近代,产生了同源词的概念,章炳麟、高本汉等学者对词的音义关系作出了新的贡献。章炳麟的代表作是《文始》,提出了“变异”、“孳乳”的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力先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吸取前人的研究教训,写成了《同源字典》,王力先生对同源词的定义为“凡音义皆近,音近义近,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同源字”,此处“同源字”即“同源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专家学者对同源词有了新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力先生的义素二分法。王宁先生在同源词意义研究上提出了义素二分法,意在区别词汇意义和词源意义。“词汇意义是指词的概括意义,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词源意义指的是同源词在滋生的过程中有词根(语根)带给同族词或由源词直接带给派生词的构词理据,是词源学的研究对象。”她把词义的内部结构分为类义素和核义素两个层次,将同源词意义关系的公式表示为:Y[X]= /N+[X]/+/H/(/N/表示类义素,/H/表示核义素)如:
  例字=/类义素/+/核义素/——词汇意义(概括义)
  遘=/行路类/+/交合/——在路上相遇(相遇)
  媾=/婚姻类/+/交合/——两性相交以成婚姻(婚姻)
  溝=/水流类/+/交合/——纵横交叉的水道(引水的渠道)
  構=/木材类/+/交合/——交积木材搭建房屋(搭建)
  仅看词汇意义,很难判断是否同源,通过义素分析法,清楚的看到它们相同的核义素“交合”,有共同的词源意义,便可以判断它们为同源词了。
  二、以“皮”为声符的同源词研究
  之前已经对同源词的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将根据前人对同源词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以“皮”为声符的同源词进行实际系联。
  上文提到从“皮”的字有“破、披、诐、柀、簸;被、帔、紴、貱、彼;波、坡、诐、跛、颇;疲、披(靡)”,其义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分析”义、“加”义、“不平”义、“萎靡”义。下面将进行具体解释。
  (一)破、披、诐、柀、簸:分析义
  破,本指石头破开,引申为分解、分离义。《说文·石部》:“破,石碎也。从石,皮声。”段注:“引申为碎之称。”《玉篇·石部》:“破,解离也,碎也。”《荀子·劝学》:“卵破子死。”唐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
  披,分开、裂开。《说文·手部》:“披,从旁持曰披。从手,皮声。”《广韵·支部》:“披,分也。”又“披,散也。”《史记·五帝本纪》:“披九山,通九泽。”又《魏其武安侯列传》:“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张守节正义:“披,分析也。”
  诐,辩论,以语言分析争理。《说文·言部》:“诐,辩论也,古文以为颇字。从言,从皮。”张舜徽约注:“以此知诐以辩论为本义,而偏颇则其引申义也。”
  柀,离析,破裂。《说文·木部》:“柀,折也。”段注本改“折”为“析”。
  簸,扬去谷米中的糠皮尘土等杂物。《说文·箕部》:“簸,扬米去糠也。从箕,皮声。”《诗·大雅·生民》:“或簸或蹂。”朱熹集传:“簸,扬去糠也。”
  破,滂母歌部。披,滂母支部。诐,帮母歌部。柀,帮母歌部。簸,帮母歌部。滂、帮旁纽;支歌相转。它们的义素分析为:
  破=/石头类/+/分析/
  披=/事物类/+/分析/
  诐=/言辞类/+/分析/
  柀=/木材类/+/分析/
  簸=/谷米类/+/分析/
  共同的源义素是分析,破、披、诐、柀、簸为同源词。
  (二)被、帔、紴、貱、彼:加义
  被,本指被子,加盖在人身上的寝衣。《说文·衣部》:“被,寝衣也。长一身有半。从衣,皮声。”《楚辞·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王逸注:“被,衾也。”引申为加义。《广雅·释诂二》:“被,加也。”《荀子·不苟》:“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去乱而被之以治。”梁启雄注:“被,加也。”
  帔,披肩,则亦外加之物。《释名·释衣服》:“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玉篇·巾部》:“帔,在肩背也。”
  紴,加在衣服边缘的滚条。《说文·糸部》:“紴,绦属。从糸,皮声。”《说文·糸部》:“绦,扁绪也。”段注:“《广韵》作‘编绪’,《汉书》及贾生《新书》作‘偏诸’,盖上字作“编”,下字作“诸”为是。诸者,谓合众采也。”“编诸”即以丝线编成的带子,用以装饰衣边。   貱,辗转相赠,即以财物加之于人。《说文·贝部》:“貱,移予也。从贝,皮声。”貱又有增加义,《广雅·释诂一》:“貱,益也。”
  彼,亦有加义。《说文·彳部》:“彼,往有所加也。从彳,皮声。”
  被,并母歌部。帔,滂母歌部。紴,帮母歌部。貱,帮母歌部。彼,帮母歌部。并、滂、帮旁纽;歌歌同部。它们的义素分析为:
  被=/被子类/+/加/
  帔=/披肩类/+/加/
  紴=/衣带类/+/加/
  貱=/财物类/+/加/
  彼=/方向类/+/加/
  共同的源义素是加,被、帔、紴、貱、彼为同源词。
  (三)波、坡、诐、跛、颇:不平、不正义
  波,水涌流,起伏不平。《说文·水部》:“波,水涌流也。从水,皮声。”《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苏轼《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坡,地势倾斜不平之处。《说文·土部》:“坡,阪也。从土,皮声。”《阜部》:“坡者曰阪。”《龙龛手鉴·阜部》:“阪,大坡不平也。”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诐,有偏颇,不正义。《说文·言部》:“诐,辩论也,古文以为颇字。从言,从皮。”《孟子·公孙丑上》:“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朱熹注:“诐,偏陂也。”
  跛,站立不正,偏用一脚。《广韵·寘部》:“跛,偏任。”“跛”亦有行不正。《说文·足部》:“跛,行不正也。从足,皮声。”
  颇,本指头不正,引申为不平、不正。《说文·页部》:“颇,头偏也。从页,皮声。”《玉篇·页部》:“颇,不平也。”《集韵·果韵》:“颇,不正也。”
  波,帮母歌部。坡,滂母歌部。诐,帮母歌部。跛,帮母歌部。颇,滂母歌部。帮、滂旁纽;歌歌同部。它们的义素分析为:
  波=/水波类/+/不平/
  坡=/山坡类/+/不平/
  诐=/言辞类/+/不正/
  跛=/腿脚类/+/不正/
  颇=/人头类/+/不正/
  共同的源义素是不平或不正,波、坡、诐、跛、颇是同源词
  (四)疲、披(靡):萎靡义
  疲,疲劳、困乏。《说文·部》:“疲,劳也。从,皮声。”《玉篇·部》:“疲,乏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人疲倦则萎靡不振,故“疲”有萎靡之义。
  披,有散乱、披靡义。《广韵·支韵》:“披,散也。”《后汉书·种劭传》:“劭怒,称诏大呼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卓。”《南史·柳元景传附柳世隆》:“世隆随宜拒应,众皆披却。”“披退”即披靡退却。
  疲,并母支部。披,滂母支部。并、滂旁纽,支支同部。义素分析为:
  疲=/身体类/+/萎靡/
  披=/军队类/+/萎靡/
  共同的核义素是萎靡,疲、披是同源词。
  这样,从最初古代对词的音义关系的研究,到现代对同源词义素的分析,同源词经历了汉语字词形、音、义以及语源不同阶段的研究,专家学者对同源词的认识逐步深化,同源词的研究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周海霞.汉语同源词研究历史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7(4).
  [3]袁健惠.论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多维视角[D].安徽师范大学,2003.
  [4]唐建立.从声训、“右文说”到同源词[J].大理学院学报,2003(2).
  [5]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6]王宁.词汇意义和词源意义论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4).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甲骨文始,书法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路的旅程色彩缤纷,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书法的时代特色其实是整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有其形成的必然和偶然因素,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去认识书法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书法;时代特色;历程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与文字的发展一脉相承,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书法已经开始了她漫长的发展道路。从实用到自觉的艺术发展,从不成熟的文字形成到五体的完备
期刊
【摘 要】水墨人物画学习的过程,包含了认识与掌握传统的绘画材质技能,即笔墨造型,人物素描造型规律以及将传统笔墨语言有效的转换应用于相应的人物造型的需求。黄永玉的国画传统讲究“计白当黑”,他偏偏来个“以黑显白”,这种反向继承不但使画面看上去主体突出,色彩斑斓,而且显得非常厚重,有力度。  【关键词】黄永玉;中国绘画;水墨画  一、独特语言方式和结构方式  作为造型视觉艺术,无论是哪一种类绘画,首先打
期刊
【摘 要】神形兼备是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声乐演唱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形体表演是表达情绪情感、渲染气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辅助歌声运载思想、塑造形象。是架起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一个桥梁;是创作者与表演者在思想上的融合;是创作者呈现给欣赏者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心灵的指示针、情感的测量仪。  【关键词】形体表演;外部表现;心理表现  戏剧艺术家和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这样说过:“在戏剧里,只有通过行
期刊
【摘 要】平面设计是三维动画的基础,三维动画设计使平面设计更上一层楼。平面设计和三维动画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维动画把静态、动态、立体、空间等多种因素相结合。从平面扩展到立体,可以让设计形态从静态图形扩展到动态图像等等。  【关键词】平面设计;点、线、面;空间、立体、色彩;三维动画设计  1.平面中蕴含的三维动态效果  点、线、面是构成视觉空间的基本元素,无数个点的组合就形成了线,无数个线的组合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和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对现今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借此希望对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园文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现今世界中文化的水平对综合国力的影响也越来越重,文艺对文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国也重视起文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发展我国的文艺事业。科学的文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文艺发展的进度,从而提高国民平均素质,对于经济、科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使得我国综合国力得到长足稳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于意大利语Bel canto 词义的辨析以及对“美歌”历史的梳理,旨在说明对于“美歌”而言,并不是在整体上沿时间维度在技术和审美等方面一直在进步,在19世纪以后在某种程度上它走向衰落。  【关键词】Bel canto;“美歌的黄金时代”;阉人歌手;泛音  意大利语Bel canto 一度被学界译为“美声唱法”,由于汉文词义的误导,很多声乐从业误以为“美声唱法”更多的是对演唱技术
期刊
【摘 要】凤翔木板年画是陕西宝鸡地区民间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色彩使用对比强烈、大胆泼辣,充分地表现出其大俗大雅、艳丽夸张的设色风格,尤其是桃粉色这个色彩的使用可圈可点。本文运用现代色彩学中的色彩要素分析的手法,将凤翔木板年画的桃粉色设色结合相关色彩心理学、色彩构成学、民俗文化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关桃粉色彩在凤翔木板年画中的设色规律以及其所反映出的独特的色彩文化内涵。  【关键词】凤翔;
期刊
【摘 要】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的显性表征。  【关键词】创新;创新文化;技术创新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期刊
【摘 要】“炒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技巧,由来已久。炒作的基本的目的是人气,也就是大众的注意力;然而最终目的却各不相同,为金钱、为名气、为社会地位等等。本文从主要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凤姐”现象,结合当今网络各种恶俗炒作事件进行分析,以此探讨不同人群的炒作心理以及受众在面临这些炒作时的心理反映。  【关键词】传播心理学;低俗;炒作;利益;凤姐;心理效应  1、对“炒作”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