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血育人 坚苦真诚

来源 :教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学校文化建设是当今办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当我们看到一所所学校光环四射的时候,我们便想走进校长,了解他们办学的心路历程。明德中学,这所曾是中国南方中学的一面旗帜、享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美誉、有着“磨血育人”和“坚苦真诚”精神的土地,学校文化建设有着怎样的传承与创新呢?在湖南省中小学校长论坛活动中,我有幸与范秋明校长进行了对话和交流,使我们对明德中学及范秋明校长有了进一步了解。
  问:明德中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10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明德出过许多大师和名人,可以说,优良的传统塑造了明德,也铸成了明德的精神支柱,那么您如何看待精神的作用呢?在您的治校过程中,精神处于哪个位置?
  校长:我认为,对于当今的明德来说,办学的精神、办学的思想以及办学的理念一定要摆在首位。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定的精神凝聚力,学校的老师没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那学校将是一盘散沙。我最近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教育学理想》,这个理想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指出,一个学校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就是精神体系的建设,可以这么说,校园精神的建设是教育文化建设的灵魂。
  说到我们明德中学,到今天已经有104年的历史了,104年真的可以用漫长来形容了。从办学上来说,明德是湖南教育史上一所非常有名的学校,也是全国历史上几所教育最好的学校之一,有着“院士的摇篮”“北有南开,南有明德”“泰安球王”等美誉,那么明德为什么能够办出这样的水平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精神凝聚力,而这种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我们的胡老校长提出的“磨血育人”的精神以及“坚苦真诚”的校训,这是学校的先辈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磨血育人”和“坚苦真诚”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理念,更化成了一种血液融入了明德的各个历史时期、各项流程之中。
  问:“磨血育人”和“坚苦真诚”的精神为明德带来了什么?当今的明德如何把学校的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
  校长:“磨血育人”的精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明德的老校长胡元倓先生的教育思想,它与墨子“摩顶放踵天下而为之”的墨家学说一脉相承,也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完全一致。老校长倡导办教育要像“磨墨”一样,把自己的精力与心血,一点一滴地“磨”,一直磨到心殚血尽为止。这种“磨血”精神为明德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一直影响到我们当今的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仅应该吸收过去的精华,更应该注入新的内涵,所以现在我和一位退休的校长正在写一篇文章,就是研究胡老校长“磨血育人”的精神,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论述了“磨血育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及其对明德的教育所作的贡献,特别指出了新时代的“磨血”精神与师德教育的结合。
  和“磨血育人”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坚苦真诚”的校训,这是胡老校长在《明德之精神》一文中提出的,它的具体内涵是:坚即坚毅、坚贞、坚韧;苦即苦口、苦身、苦心;真即纯真、真实、真挚;诚即诚心、诚意、诚身。“坚苦真诚”的校训既是明德人修身治学的规范,也是明德人立业成材的保障。坚强不屈的毅力,坚定不移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是肩负重任的品质基础;能吃苦耐劳,不贪图享受,在苦难中磨砺意志、锤炼身心,是将来做大事、成大业的必要前提;明是非,辩真伪,脚踏实地,追求真理,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待人诚信,做事虔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孜孜于此,必将事业有成。到了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变化非常快,我觉得此刻这个校训更加显示出了对我们的督促和激励作用,我们也总结出了“坚苦真诚”的新内涵,那就是:不求名利,终生奉献是坚苦真诚的精髓;爱国主义,振兴中华是坚苦真诚的灵魂;为民造福,为国育才是坚苦真诚的目标;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是坚苦真诚的指针。
  怎样使老师们的精神风貌产生变化,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学校的教育是有理想的教育呢?这就需要我们把老师、把学校引到一个良好的方向去,这是非常关键的。那么我们要把明德引向哪里?我就结合我们的历史精神和当今的时代特征给明德定了一个这样的目标,那就是要把明德办成一所尊尚理想、富有追求的学校;一所尊尚人文、最有儒雅的学校;一所尊尚科学、启迪智慧的学校;一所尊尚艺术、流淌诗歌的学校;一所尊尚道德、树立人格的学校;一所尊尚健康、注重锻炼的学校。我觉得新世纪我们就要把学校引到这么一个境界去,这个境界也是一种办学的思想。
  问:作为新一任的校长,您如何通过现在的努力给明德的未来一个交代,以便使这一代明德人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
  校长:明德在过去的道路上经历了很多曲折,可以说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实际成就和我们历史上的辉煌是不太符合的,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历史原因。到了新的世纪,我深切地感受到,如果不能给明德的未来一个好的交代,我们不仅对不起明德的老前辈,也对不起明德的历史。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刚才说的“重振名校雄风”。具体来说,我们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用特色来带动整个学校的振兴。事实上,我感觉到我们学校近几年来各方面的发展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就是在新课程体系建设、文化管理模式还有特色德育教育这样三个方面。这三方面是我们目前建设明德特色的中心。明德在改革开放以来曾经错过了很多机遇,所以我们进入新世纪后要抓住的第一个机遇就是新课程改革。
  问:在新课程改革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教学成绩,您如何保证既实行改革又不放松教学成绩?在教育方法和教学思路方面,您上任一年多来有哪些新的举措?
  校长:这的确是很现实的问题,新课改倡导以长远的眼光来培养人,但是现在社会上评价一个学校的标准依然是它的教学成绩,所以成绩我们不可能放弃。其实现在的学校都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改革只能是逐步改,这个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成绩这方面我们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方法的改进。现在我们学校各个年级都在构建适合人的发展的教学模式,从高一到高三都在探索和构建基本的教学模式,到下半年的时候,我们每一科的教学基本模式就会全部成型了。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一个特色教学模式就是我们的单元五步教学法,这也是我们学校承担的一个国家课题,题目就是“高中新课程单元模块教学程序中的五步教学法”。模块教学就是把知识分成若干个单位,有选修也有必修,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而这五个步骤就是“说—讲—评—测—结”。第一步是“说”,包括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检测评价;第二步是“讲”,就是上课,包括讲基础知识、讲重点难点、讲习题解答;第三步是“评”,评教学设计、评教学方法、评教学效果;第四步是“测”,测学习过程、测学习内容、测学习效果;最后一步是“结”,结评课情况、结检测实际、结模块程序。这个五步教学法的课题是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而设计的,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也是适应我们学校教学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单元五步教学法现在已经成为统领学校教学的基本法则,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特色。
  问:现在大家都在谈文化管理,您是怎样看待这个管理模式的?学校目前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校长:管理方面我们确实也在发展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我们的文化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管理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80年代,就是校长的权威管理,凡事都是校长说了算,这是一种官本位的体制。后来人们觉得这样不行,老师们在这个圈子里不能舒心地开展工作,他们的积极性被压抑了。到了90年代,各个学校开始搞制度化管理,制定这样那样的典章规程,这跟校长的权威管理相比已经进了一步,但是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模式还是没能挖掘出老师们的潜力。客观地说,以上两种管理模式对当时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不能真正激发员工们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自觉性。因此,我们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实施了文化管理模式。什么是文化管理呢?就是学校管理必须以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方式为载体,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办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统帅下,共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这种管理模式能充分地挖掘老师们的潜能,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老师们形成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我们实施这样一种管理模式之后,老师们感觉到他们被压抑已久的东西全部被释放出来了,他们不用防备校长的权威,也不用防备各种制度了。我认为文化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和谐管理、科学管理,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我们针对文化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我觉得以一种专业引领、人格引领,来把学校的师生领向一种更高的境界,这是我们学校在管理方面要发展的方向。
  问:德育也是比较热的话题,因为学生在思想品德、人格成长方面出的问题很多,社会上对此也很关注。有一句话这样评价我们的德育,即“说起来是很重要,做起来是不要的”,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校长:这个说法不对,但是很多学校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我认为德育的关键不是学校重不重视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我们学校一直将德育当成一项特色在抓,我自己也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关于德育我有这样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学生基本道德、基本人格类型的形成固然与学校德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社会不能把德育工作全部推给学校,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事实上,德育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相互配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社会为他们创造的环境和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假如因为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使孩子品德方面出了问题,这不能一股脑儿全怪罪于学校。只有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更有成效。第二个观点,现在的学校不是没有抓德育工作,其实每个学校都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的,但问题是我们怎样来抓。许多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陈旧,德育工作显得苍白无力,这样传统的德育模式早就不适应现在的孩子了。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什么是新的模式,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所以现在的德育工作难度非常大,这点我非常理解。
  就我们学校来说,我现在在德育上抓两个方面,一个是德育队伍的建设,包括班主任集体备课制度、班主任培训等,就是希望班主任能够管好这个班。班主任集体备课制度,就是按照我们学校的德育系列规划,每个年级的班主任在年级组长的培训下进行集体备课,同时针对一些状况进行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这个制度是我们第一个在湖南省提出来的,现在实行的效果也很好。一个教书好的老师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班主任,所以我们必须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我们要求德育老师在对待学生方面要“磨”,含有策略和智慧地“磨”,把所有的事情都落到实处,要大事小做、难事易做、虚事实做。
  第二个方面,我们实实在在抓学生的行为规范。我现在从早晨晨读开始抓起,早晨的铃声就是命令,打了铃之后,校园里面就不能乱来了,大家都要开始晨读,使得校园里面形成一个书声琅琅的良好氛围;接下来抓课间操,要求学生做到有没有人检查都一样;还要抓卫生工作,我们的宿舍和教室一定要保持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我就是从细节抓起,从日常行为抓起,各个部门、各个班、各个年级,都抓这些基本的行为,希望在全校形成一种浓郁的书卷气和儒雅的风气。我们还有一项特别的工作,就是做女生的辅导。女孩子的德育工作更麻烦,所以我们现在正在探究一条怎样教育女孩子自尊、自强、自立的路子,而且也已经开始把我们的女生教育作为一个特色做起来。
  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因为给学生讲大话没什么用,做德育一定要做有心人。我在班主任会议上对老师们说,德育工作我们不能只是“交差”,而要做到有所“交代”,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打个比方,班主任都去看课间操,但是你不监督学生的话,看操就变成了应付我的一种形式,这就是“交差”,而不是有责任的“交代”,所以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在各方面对学生负责。
  总结起来,我们的德育工作之所以做得比较好是通过三条途径,一条就是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和法制法规、历史传统的教育。第二条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平台、社团和活动小组,这个效果是很好的。比如我们一年有四个节,3月是文明节,4月是科技节,9月是体育节,12月是艺术节,这些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条途径学生是非常乐于接受的。第三条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交流,比如学生会、团委、班委会、团支部等。这三条途径组成了我们明德德育教育的网络。
  问:您担任明德中学校长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各个方面都力争创出自己的特色,下一步还有什么设想?
  校长:课程改革、文化管理和德育教育这三方面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特色带动整个明德的振兴,以此来呼应我们的历史。那么接下来我觉得还是要沿着这几个方面继续深入,因为这些东西只有持续下去才会真正成为明德的特色,我们要的是长期的效应。如果仅仅是发展短期效应的话,我就抓升学率,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这么简单。
  现在来说,包括我们自己和整个社会对我们明德中学的期望都是比较高的,我们在做好上述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些目标:第一是构建有理想的学校,这是我们的总体目标;第二是拓展我们的新校区,目前我们学校的南拓计划正在进行中,我们也希望通过新校区的建设来使明德有一个全新的风貌;第三是继续实施文化管理的基本模式;第四是积极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我们在教师队伍引进、教师培训、校本研究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探索,目的就是要建设一支在湖南乃至全国一流的教师队伍。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我们希望将明德建设成一个和谐的校园,我的想法是十年两步走,第一个五年把明德中学办成一所湖南一流的学校,第二个五年把明德发展成一所在世界上能够叫响的学校。我相信经过第一个五年的周期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
  后记:在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碧波荡漾的湘江河畔,古朴、典雅的明德中学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沧桑。明德是古老的,但它终究要迈向现代。当今的明德人懂得自己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抓住新的历史机遇,用今天的努力和未来的振兴来辉映历史,才是当代人交给先辈们的最好答卷。
   (责任编辑:薛剑刚)
其他文献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省市教育行政的部署,桃源县与其它县市一样,二○○七年下学期在高中起始年级积极有序地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工作,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学校之多,前所未有。近三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引发的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实践中,遇到的不少难点、热点问题,
二○○七年的金秋时节,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我,真的未曾想到,突然天赐良机,我有幸走进了清华园,来到了我孩提时代就梦想,而又未能如愿以偿的地方——水木清华,参加了长沙市教育、卫生系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时间飞逝,这年的秋天显得尤为短暂而又弥足珍贵。一个月清华园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清华垂柳依依、芳草盈盈的优美校园仍历历在目,名师教诲和文明智慧的钟声亦萦绕耳畔。金风送爽的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邵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教育激勵作用,邵阳市教育局决定全市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六个十”评选活动。各学校通过民主推荐和集体评议,评选出十名德育优秀学生、十个优秀德育教育基地、十个优秀德育课题、十本优秀读物读后感、十所校园文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医保局,计划单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医保局,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为做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学习领会《方案》精神  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的重要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种审美起源的学说,来引发对审美的思考,通过对世界不同地方的原始资料的分析,找出共同点,科学地引出美的起源。  关键词:审美;起源;原始艺术    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黑格尔  当我们再次提起审美起源这一话题时,就不得不面对过于深厚的理论传统和过多的理论遗产。脑海里就不断涌现各式各样的哲学论说,诸如: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等。
群山环抱之中,一湾碧水悠悠流淌。小河之畔,一座小山玲珑俊秀。山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在绿树的映衬下,几幢巍巍大楼越发威武挺拔。林间树下,孩子们在看书、学习、追逐、嬉戏……这就是坐落在湘西大山深处的百年老校--凤凰县吉信小学。学校占地25000余平方米,拥有学生1500余名,教师60余位。其前身为三潭书院,自建校至今已有135年的历史。先后培养了数以万计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继美,中央民族学院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向社会输出知识结构过硬、专业技能扎实,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适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技能水平。  关键词:竞争;技能;重要性;心态;机制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适用型人才,即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使之成为各行业一线专业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在此背
2008年10月14日15时,“2008年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开班典礼在教育部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周济部长出席开班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开班典礼由陈小娅副部长主持,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基础教育司司长姜沛民、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定华以及北京100多名班主任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全国32个省级单位和100个项目县设立分会场,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参加了本次典礼。中国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龙头和核心力量,在教育改革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教育科研是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走出成长“高原期”,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和核心要素。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  如何有效进行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培训?如何促进培训后的骨干教师科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光靠短期培训和培训机构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应该要有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智力指人类认识、记忆和处理事物的综合能力。而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常指人的道德品质、思想状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创新能力、调控情绪的能力等,它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气质、性格、理想、信念、价值观、自信、乐观、自控力、耐力、毅力、抗挫力、独立性、合作性、抓住机遇的能力等一系列心理因素。  传统观念认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跟智力有关,只有智力非凡的人才能学好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