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演”互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enhv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讲求师生互动,“教”与“学”的关系就是“导”与“演”的关系。实践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目标,必须充分做到“导”“演”互动,利用好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平台,预瞻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实现方式
  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是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致的,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教”与“学”的关系就如同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各有其角色与作用,实践教学尤其如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因其政治性、理论性的特点,实践性较难体现,更决定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的重要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必须充分做到“导”“演”互动。
  一、“导”指导“演”,共同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把课程目标放在首要位置,如果没有明确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环节都失去了方向。同样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明确该模式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是理念的具体化。学生由于其专业背景各异,知识结构不同,心理认知水平亦有差异。他们对实践教学的目标未必十分明了。需要思政课老师指导和帮助,教师是导演,是推动者,其角色定位于引导实践教学全过程,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共同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保证实践教学的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它在内容上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超前反映。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指在课内外、校内外的环境下,在各项实践条件可控的前提下,在预测的基础上,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构建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机制,形成“实践体验”,达到“知行致”和“学以致用”的目标。也就是说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验证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情境”中分辨是非,坚持理想信念,自觉砥砺品性,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应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状况和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即是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使学生知道应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哪些方面和什么样的感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各种实践形式的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交往知识,社会活动知识等。
  所谓情感目标,即学生喜欢什么,接受什么,厌恶什么,也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能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并把科学理论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形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在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各种问题,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促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自觉性,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以致用,能力目标乃是实践教学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帮助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要注重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积累一定实际操作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技术和技巧,培养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交能力等,还要充分激发其创新精神。
  理论应用是学习主体整合利用各种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根据自身的需要及现实可能性,结合教学理论自身的特性,将所学理论知识贯彻落实于各种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完善并建构课程理论的知识体系,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传递给了学生,但知识要掌握必须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德行,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主体在课堂学习中,不可能理解教师传授的所有理论知识,他们要掌握知识必须回归生活、回归实践,需要在课外时间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研究、探讨、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课堂知识的领悟和理解。
  二、“导”“演”互动的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
  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和有效载体,让大学生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亲历亲为,进行自我教育,对于加速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活动亦离不开一定的中介与平台,为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必须构筑一定的教学平台并在师生“导”与“演”互动中实现。
  首先是利用好课堂。课堂是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最系统、最经常、最正规的形式之一,亦是模拟实践教学最佳平台。重视课堂教育的功能,寓政治思想教育于课堂是搞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构成了课堂的基本要素。“在形态上,课堂既表现为一定的时空状态,如教室与具体课程授课时间;又表现为一定的活动状态,即课堂教学活动;还表现为一定的组合状态,如构成课堂的物质要素的组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组合等;另外,它还表现为一定的制度状态,即受学校相关纪律、规则所控制和维系;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状态,如课堂气氛,等等。”[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拟教学主要是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室或学校特定场所里组织实施,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是一个具有生态性的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不同质的学生可以在同一个课堂里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和智慧上观点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有利于学生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学生通过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过程,深切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和合作的成效,形成较强的归属感和群体凝聚力,也更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力量,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产生出强烈的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欲望。”[2]因而,以课堂作为模拟教学的实施平台更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重视课外校内的实践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课外校内”主要指大学生在本学校内部,根据现有条件开展的为了加深理论知识而进行应用活动。“课外校内”既突出时间概念,即指正常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实践活动;又突出空间概念,即在校园以内进行的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每周所占的时间非常有限,要想用课堂时间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在正规课堂教学之外开辟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如在课外时间,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小组,一方面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之中,另一方面在应用过程中反思理论的价值。第二课堂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养成教育活动,可以培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自我认同感。
  再次,校园的硬件资源相对充足,有标准规范的操场、优良的体育设备、现代化的图书馆,多功能的教室等,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准备了有利的外部物质条件。校园还拥有优秀的教育人力资源,不仅有各科教师,而且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群体,它们是学生体验生活、应用理论的重要社会资源,既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力量,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必需条件。另外,学生对校园环境比较熟悉,他们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人,他们对学校生活最具有发言权,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学校管理、生活实践中的时间最短,效果最明显。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校园的有利条件和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亦是最核心的是要强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社会实践基地主要着眼于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教育资源,通过书本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提供平台,是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以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的持久性和规范性。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使学生亲自投身于社会活动中,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有利于运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生动的实例,回答并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从而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互动的平台;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还为广大师生提供宽广的思维空间乃至理论创新的场所,弥补课堂灌输教学的不足。同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接触实践的机会,促成课堂理论被“消化”、“吸收”。社会实践基地一般包括道德与法制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历史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基地等。这些基地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特点。“所谓典型性是指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或历史人物的活动地;所谓代表性是指具有时代先进意义并被人民群众认可的企业、事业等单位。”[4]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先进意义的地点、单位既体现了理论的实践作用,又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或趋势;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价值;既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又容易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立云.构建和谐课堂师生共同成长[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刘泓蔚.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和谐课堂”[J].潍坊学院学报,2006,(4).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4]夏建文.高校“两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
  [5]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20).
  [6]谭宏,杨启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则、方法和保障[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尹晓敏.“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探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1).
  [8]邓先奇,段喜春.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J].湖北社会科学,2006(1).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现状,以贵州省高校为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方向、基本原则及初步探索等方面提出见解,以期为贵州乃至全国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改革与创新 “三结合”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开设是党中央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意义重大。“05方案”实施以
摘 要: 昆汀·卡伦蒂诺作为西方暴力美学的杰出代表,影片以黑色、暴力、荒诞为主要特色。擅长运用非常规叙事、血腥的场面和精彩的长对白。其将暴力与荒诞性的巧妙融合,使昆式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 昆汀·卡伦蒂诺 独立电影 后现代 暴力美学  为何许多电影钟爱暴力?答案很简单,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对于暴力、荒蛮的原始向往,电影通过视听语言的塑造,突显出暴力的独特感染力,使观众的感官得到刺激的
摘 要: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是高职院校凸显办学目标的核心所在。当前,随州市正在实施“圣地车都”战略,作为地方唯一的高职院校,随州职业技术学院要继续保持服务随州的优良传统,科学把握“圣地车都”战略的历史机遇,密切对接“圣地车都”建设的服务要求,积极探索服务“圣地车都”战略的新途径。  关键词: 圣地车都 随州职院 服务途径  一、主动服务,要继续保持随州职院服
摘 要: 生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定位于公民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其学科特点是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础;教学方式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课程的重心在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指导。品德课程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保护,凸显育人价值。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品德课程教学 重要性  课改十年,品德课程凸显
摘 要: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既关系到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问题,也涉及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政治、经济及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我国高职学生基本就业形势的分析,找出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经济转型期 高职学生 就业问题 相应对策  我
摘 要: 张爱玲是独特的。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技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悲凉图景”。“苍凉的意蕴”是张爱玲对人生、人性和文化底子的概括,也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这种浮华背后的苍凉意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意蕴和精心安插的细节描写。本文从解读张爱玲的作品出发,深入探析其作品的苍凉意蕴。  关键词: 苍凉 悲剧 张爱玲小说  在群星璀璨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小说以其深沉的悲剧苍凉
摘 要: 当前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推动了课程教学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迫切需要专业与大学英语紧密结合课程教材,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材料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急需改革。本文结合温州大学于2011年开始开设的化学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教材研究
摘 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广大学生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优秀的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讨构建全学程实施、全方位展开、全员参与的立体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职业 四个教育平台 保障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
摘 要: 在高校摄影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对摄影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原理的教学内容感到枯燥无味;二是认为摄影课程与自身学习和将来从事专业无关,没有必要费心劳神地去学习。本文针对这些现状提出教学对策。  关键词: 摄影课程 教学实践 教学对策    随着摄影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艺术也在飞速发展,如今的摄影艺术已经跨越了传统的胶片时代,来到了方便快捷的数字
摘 要: 西方浪漫派诗歌中常常说神圣的眼泪是从天上来的。小说《高老头》的主人公拉斯蒂涅在该作品里共有八处流泪,这些泪水都是神圣纯洁的情感的外化。文章分析了其每一次流泪的情感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拉斯蒂涅的形象及其最终的蜕变。  关键词: 《高老头》 拉斯蒂涅 泪水 蜕变  欧也纳·德·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说叙写了他从纯洁青年向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转变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