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近几年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美欧今年推出的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更给行业注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让处于光伏业“寒冬”的中国企业倍感压力。见证、经历并践行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的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开禄,游走于光伏产业发展的潮涨潮落间,踏“峰”越“谷”,创新太阳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中国企业向世界新能源市场的价值链高端攀升。
跨入新能源领域
农民出身的倪开禄并不忌讳自己原来的“农”字身份,他认为后来结缘于新能源领域与其在农村工作中养成的果敢坚毅性格和高起点做事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关联,并且这种思维成为其后来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不断创新转型的动力源。
2003年,对传统行业试手多年看不到发展空间的倪开禄,拿着500万元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开始了其光伏产业的启程之旅,尽管其资金与同期入行的其他大手笔企业无法比肩。倪开禄最初将切入点放在了市场上。他当时分析认为,超日虽抓住了入行的最佳时期,但整个行业的竞争已非常激烈,光伏的产业链很长,前面有晶体硅制造业,中间有太阳能电池片,后面有太阳能设备商,定位在太阳能电池片的组件加工上比较稳妥,板块虽小但最贴近市场,开发前景很大。接下来,倪开禄用了两个“拳头”即人品和产品来打市场,“诚信平等的优秀人品、可靠完美的一流产品”被喻为当时的市场利器。
倪开禄在扩大市场过程中还用了一个绝招,就是借力。“当时资金不多、资源也有限,有些事情不是要等到资本完全积累好后再去做,借势可以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倪开禄说道。2004年,倪开禄入股晶奥太阳能并成立合资公司进军太阳能电池市场,向产业链的上游进行拓展,取得了绝佳的市场效益。这一战略合作使超日太阳能借助晶奥不仅解决了电池组件所需最重要部件硅片的来源问题,所持股份在晶奥上市后又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收益。
随着产业链的拉长,资金的紧缺问题成了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及亟需破解的难题。倪开禄通过对全球市场认真分析决定上市融资,并把上市的落脚点圈定在了国内。2010年10月18日,超日太阳能终于登陆深圳交易所A股成功上市。上市解决了资金难题的倪开禄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产业链的扩张和产能的提升上。他有一个观点:企业不求最大,但求效益最大化。具体到产业链的整合,从整个行业的最上游——多晶硅开始,然后覆盖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每个环节都自己做,产品质量的控制就得到了保障。而且,每个环节都贡献毛利。最主要一点,还能消化自己的产品。
在倪开禄看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处于高度竞争行业,中小型组件生产企业只有通过迅速做大产能规模,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并努力跨入具有明显规模优势的第一梯队企业行列,才能够长期分享行业的持续成长。在上市之后的一年多,倪开禄在洛阳、九江等地频频出手,大手笔地向上游扩张。银电光伏、赛阳硅业、卫雪太阳能等光伏产业的中上游企业均被其一一收入囊中。目前,超日太阳能已经实现了从上游多晶硅,到中游硅锭至电池片,再到下游组件及太阳能电站的全产业链布局。
自此,超日太阳能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有数据显示,2006年,超日太阳能的销售额达到了2个亿,2008年实现销售额12个亿,2010年销售额突破了26个亿。
深耕电站市场
近几年,光伏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引来各方追捧直接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的获利空间大幅收窄,光伏“蓝海”向“红海”的发展在加速演变。其实,早在前几年国内光伏产业遍地开花的时候,倪开禄就开始为模式转型谋划了。“我们一直把重点放在市场上,市场这块从来没有松懈过。经历过2005年和2008年的行业调整,我在市场方面重新做了调整和布局,坚持走多元化的方向。”倪开禄说。
在全产业链的布局过程中,倪开禄找到了一种扩大产能的全新业务模式,就是进入电站市场。他说,“去年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在海外市场做电站,我们主要以组件产品作为电站投入,然后由合作伙伴完成电站。这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发展得非常好,可以说这种模式是走在行业前端的,所以这次碰到行业低谷,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未来逐步深入到电站领域,最终自己完成整个电站项目,逐步实现由产品生产商向资源整合服务商的角色转变。这样一来能通过做电站消化自己的产品,拉长现有的产业链,二来又能增加综合毛利率,最终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去年以来,超日太阳能电站业务动作不断。2011年6月18日,其投资建设的“上海超日(洛阳)自建侧并网光伏电站项目”正式建成并已经开始并网运行。今年4月,超日太阳能出资9000万元与天华阳光合作开发国内的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启动。超日太阳能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香港超日出资1000万美元在美国成立全资子公司,意在开拓美国市场。据了解,目前电站业务已占到超日太阳能整个业务的70%,由国外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向推进,预计本年度国内电站将做到150兆瓦,国外市场300兆瓦。目前,倪开禄已初步完成了在德国、巴西、美国、日本及中国等主流光伏市场的布点。
对于国内光伏产业目前步入低谷状态,倪开禄认为有多方面的因素。他分析说:就行业而言,由于多晶硅利润巨大,海外市场的需求助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膨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把光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中中国生产近9万吨,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内外光伏产业爆炸式发展引发了全球多晶硅原料紧缺,导致国内硅生产投资趋于疯狂。全球光伏产品价格连续下跌,引起了负面连锁反应。就国际经营环境而言,欧债危机及欧美“反倾销”诉讼给国内企业带来严重打击,将中国光伏太阳能产业拖入了低谷。
倪开禄对目前行业出现的危机表现出了冷静的自信。他说:“我出口到欧美的组件产品价格要高于当地同类产品的价格,不存在低价倾销,针对欧美对中国的‘倾销’政策,我们单独或伙同国内企业进行申诉。其次,我们由于及早布局电站板块,进入欧美是以投资商的角色进入的,而不是电池片生产商,影响相对有限。若目前欧盟对中国产品正在调查的‘倾销’政策最终出台,我们会采取当地投资设厂等曲线进入的方式加以应对。”倪开禄目前重点抓几件事,一是对去年规划在保加利亚建厂的项目加速推进,争取9个月后正式投产。二是,抓住欧盟9个月的政策调查期按照国外电站项目合同将所需组件快速出口欧洲。三是利用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机遇稳步推进在国内电站市场的布局。
倪开禄认为,针对欧盟目前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以双方最终谈判解决为上策,也符合国际化的低碳发展潮流,否则会对中欧及国际新能源产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而在国内光伏电站市场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宜尽快出台政策以引导行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及早完善好光伏发电入网的配套政策。
注重企业竞争力提升
说到这些年推进超日太阳能业绩不断攀升的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倪开禄认为人才和技术比较关键,而且形成了超日太阳能自身的特色。
对于民企面临的“好的人才进不来,进来后留不住”这个老大难问题,倪开禄给出了两个字“分享”,他接着说,“我愿与员工分享成功,我们企业有个特点就是公司里的人才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没有高薪聘请的。我们通过一整套人才激励机制和内部成功共享机制把人才牢牢吸引在公司里。”让每个人成为股东、成为投资者是倪开禄留住人才的秘诀之一。倪开禄做“反向资本运作”项目的时候,带着团队一起做并让员工投资参股,随着超日太阳能自身的发展和项目的盈利,跟着他的员工们自然得到了丰厚的收益。倪开禄还注重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他2006年率先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从科学的角度对人才实施有效的规划、管理。
记者了解到,超日太阳能目前已实现电池片转换率超20%。倪开禄解释说,电池片的转换率直接关系着光伏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效益,目前晶硅电池片的转换率一般在18%以下,若能达到20%已非常了不起了,哪家企业提前做出来便能在技术上领跑。我们申请的是科技部的863项目,和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四家单位组成了协同合作联盟,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不久将实现。
倪开禄计划未来将投入更多资金在技术创新领域。他介绍说,通过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的不断整合,超日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在未来几年有望大幅度下降,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将比煤发电便宜。
成本便宜、环保生态、取之不尽,倪开禄非常看好太阳能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他的超日太阳能版图将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拓展,以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
跨入新能源领域
农民出身的倪开禄并不忌讳自己原来的“农”字身份,他认为后来结缘于新能源领域与其在农村工作中养成的果敢坚毅性格和高起点做事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关联,并且这种思维成为其后来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不断创新转型的动力源。
2003年,对传统行业试手多年看不到发展空间的倪开禄,拿着500万元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开始了其光伏产业的启程之旅,尽管其资金与同期入行的其他大手笔企业无法比肩。倪开禄最初将切入点放在了市场上。他当时分析认为,超日虽抓住了入行的最佳时期,但整个行业的竞争已非常激烈,光伏的产业链很长,前面有晶体硅制造业,中间有太阳能电池片,后面有太阳能设备商,定位在太阳能电池片的组件加工上比较稳妥,板块虽小但最贴近市场,开发前景很大。接下来,倪开禄用了两个“拳头”即人品和产品来打市场,“诚信平等的优秀人品、可靠完美的一流产品”被喻为当时的市场利器。
倪开禄在扩大市场过程中还用了一个绝招,就是借力。“当时资金不多、资源也有限,有些事情不是要等到资本完全积累好后再去做,借势可以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倪开禄说道。2004年,倪开禄入股晶奥太阳能并成立合资公司进军太阳能电池市场,向产业链的上游进行拓展,取得了绝佳的市场效益。这一战略合作使超日太阳能借助晶奥不仅解决了电池组件所需最重要部件硅片的来源问题,所持股份在晶奥上市后又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收益。
随着产业链的拉长,资金的紧缺问题成了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及亟需破解的难题。倪开禄通过对全球市场认真分析决定上市融资,并把上市的落脚点圈定在了国内。2010年10月18日,超日太阳能终于登陆深圳交易所A股成功上市。上市解决了资金难题的倪开禄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产业链的扩张和产能的提升上。他有一个观点:企业不求最大,但求效益最大化。具体到产业链的整合,从整个行业的最上游——多晶硅开始,然后覆盖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每个环节都自己做,产品质量的控制就得到了保障。而且,每个环节都贡献毛利。最主要一点,还能消化自己的产品。
在倪开禄看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处于高度竞争行业,中小型组件生产企业只有通过迅速做大产能规模,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并努力跨入具有明显规模优势的第一梯队企业行列,才能够长期分享行业的持续成长。在上市之后的一年多,倪开禄在洛阳、九江等地频频出手,大手笔地向上游扩张。银电光伏、赛阳硅业、卫雪太阳能等光伏产业的中上游企业均被其一一收入囊中。目前,超日太阳能已经实现了从上游多晶硅,到中游硅锭至电池片,再到下游组件及太阳能电站的全产业链布局。
自此,超日太阳能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有数据显示,2006年,超日太阳能的销售额达到了2个亿,2008年实现销售额12个亿,2010年销售额突破了26个亿。
深耕电站市场
近几年,光伏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引来各方追捧直接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的获利空间大幅收窄,光伏“蓝海”向“红海”的发展在加速演变。其实,早在前几年国内光伏产业遍地开花的时候,倪开禄就开始为模式转型谋划了。“我们一直把重点放在市场上,市场这块从来没有松懈过。经历过2005年和2008年的行业调整,我在市场方面重新做了调整和布局,坚持走多元化的方向。”倪开禄说。
在全产业链的布局过程中,倪开禄找到了一种扩大产能的全新业务模式,就是进入电站市场。他说,“去年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在海外市场做电站,我们主要以组件产品作为电站投入,然后由合作伙伴完成电站。这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发展得非常好,可以说这种模式是走在行业前端的,所以这次碰到行业低谷,对我们影响不是很大。未来逐步深入到电站领域,最终自己完成整个电站项目,逐步实现由产品生产商向资源整合服务商的角色转变。这样一来能通过做电站消化自己的产品,拉长现有的产业链,二来又能增加综合毛利率,最终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去年以来,超日太阳能电站业务动作不断。2011年6月18日,其投资建设的“上海超日(洛阳)自建侧并网光伏电站项目”正式建成并已经开始并网运行。今年4月,超日太阳能出资9000万元与天华阳光合作开发国内的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启动。超日太阳能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香港超日出资1000万美元在美国成立全资子公司,意在开拓美国市场。据了解,目前电站业务已占到超日太阳能整个业务的70%,由国外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向推进,预计本年度国内电站将做到150兆瓦,国外市场300兆瓦。目前,倪开禄已初步完成了在德国、巴西、美国、日本及中国等主流光伏市场的布点。
对于国内光伏产业目前步入低谷状态,倪开禄认为有多方面的因素。他分析说:就行业而言,由于多晶硅利润巨大,海外市场的需求助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膨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把光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中中国生产近9万吨,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内外光伏产业爆炸式发展引发了全球多晶硅原料紧缺,导致国内硅生产投资趋于疯狂。全球光伏产品价格连续下跌,引起了负面连锁反应。就国际经营环境而言,欧债危机及欧美“反倾销”诉讼给国内企业带来严重打击,将中国光伏太阳能产业拖入了低谷。
倪开禄对目前行业出现的危机表现出了冷静的自信。他说:“我出口到欧美的组件产品价格要高于当地同类产品的价格,不存在低价倾销,针对欧美对中国的‘倾销’政策,我们单独或伙同国内企业进行申诉。其次,我们由于及早布局电站板块,进入欧美是以投资商的角色进入的,而不是电池片生产商,影响相对有限。若目前欧盟对中国产品正在调查的‘倾销’政策最终出台,我们会采取当地投资设厂等曲线进入的方式加以应对。”倪开禄目前重点抓几件事,一是对去年规划在保加利亚建厂的项目加速推进,争取9个月后正式投产。二是,抓住欧盟9个月的政策调查期按照国外电站项目合同将所需组件快速出口欧洲。三是利用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机遇稳步推进在国内电站市场的布局。
倪开禄认为,针对欧盟目前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以双方最终谈判解决为上策,也符合国际化的低碳发展潮流,否则会对中欧及国际新能源产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而在国内光伏电站市场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宜尽快出台政策以引导行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及早完善好光伏发电入网的配套政策。
注重企业竞争力提升
说到这些年推进超日太阳能业绩不断攀升的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倪开禄认为人才和技术比较关键,而且形成了超日太阳能自身的特色。
对于民企面临的“好的人才进不来,进来后留不住”这个老大难问题,倪开禄给出了两个字“分享”,他接着说,“我愿与员工分享成功,我们企业有个特点就是公司里的人才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没有高薪聘请的。我们通过一整套人才激励机制和内部成功共享机制把人才牢牢吸引在公司里。”让每个人成为股东、成为投资者是倪开禄留住人才的秘诀之一。倪开禄做“反向资本运作”项目的时候,带着团队一起做并让员工投资参股,随着超日太阳能自身的发展和项目的盈利,跟着他的员工们自然得到了丰厚的收益。倪开禄还注重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他2006年率先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从科学的角度对人才实施有效的规划、管理。
记者了解到,超日太阳能目前已实现电池片转换率超20%。倪开禄解释说,电池片的转换率直接关系着光伏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效益,目前晶硅电池片的转换率一般在18%以下,若能达到20%已非常了不起了,哪家企业提前做出来便能在技术上领跑。我们申请的是科技部的863项目,和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四家单位组成了协同合作联盟,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不久将实现。
倪开禄计划未来将投入更多资金在技术创新领域。他介绍说,通过技术的不断突破、产业的不断整合,超日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在未来几年有望大幅度下降,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将比煤发电便宜。
成本便宜、环保生态、取之不尽,倪开禄非常看好太阳能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他的超日太阳能版图将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拓展,以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