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德人的千年之殇

来源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ju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大山之外,库尔德人没有朋友。
  ——库尔德谚语
  起源成谜的古老民族
  以人数论,库尔德人并不是一个小民族,而是今天中东地区第四大民族,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其主要聚居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四国交界的广大地区,构成一个狭长的“库尔德斯坦”弧形地带,东西约1000公里,南北宽300-500公里,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可是,由于几乎不存在库尔德人自己的历史文献,这个民族的起源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以伊拉克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相信中世纪阿拉伯学者提出的阿拉伯起源说,认为库尔德人源自阿拉伯的拉比阿·伊本·尼扎尔氏族。土耳其则认为库尔德人就是“山地土耳其人”。伊朗认为库尔德人是“不会讲波斯语的波斯人”,并称库尔德人是“血统最纯的伊朗人”。而库尔德人则认为自己是雅利安族米底人的一支。在西欧各国中,还有说法认为库尔德人源自古老的亚述-阿卡德人。
  从阿拉伯帝国时期开始,库尔
  德人皈依伊斯兰教(逊尼派居多),
  但他们算不上十分虔诚的穆斯林。有土耳其谚语说,“只有在与一个异教徒(基督徒)比较时,库尔德人才算是一个穆斯林”。
  公元12世纪时,在库尔德人中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萨拉丁。萨拉丁名字的含义是“世界的繁荣和信仰”,他对部下以宽厚著称,以行政才能而言更是超出了那个时代。12世纪80年代,萨拉丁曾组织了一支以库尔德勇士为核心的新军,他的阿育布王朝统一了埃及、叙利亚、苏丹、美索不达米亚西部,“没有一个伊斯兰的国王拥有可与之匹敌的军队”。
  民族主义的萌芽
  萨拉丁的辉煌如同流星划过中世纪的天空,之后留下的仍旧是一片黑暗。13世纪,蒙古铁骑自东方席卷欧亚大陆,库尔德人也惨遭厄运。到了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与波斯萨法维王朝东西对峙,两大帝国一个以逊尼派为正统,一个以什叶派为正统;一个以突厥人为主,一个是波斯人为主,彼此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双方争夺的中心主要就是库尔德人居住的地区。1639年,两国签订《席林堡条约》,规定“库尔德斯坦”大部归奥斯曼帝国,另外一部分约2万平方公里归伊朗。从此以后,“库尔德斯坦”被外部势力人为分裂。
  随着18世纪晚期起源于欧洲的民族主义思想于19世纪后期扩散到中东,库尔德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萌发。库尔德著名诗人哈吉·卡迪尔·霍仪就是库尔德民族主义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提出,库尔德人只有借助笔和剑才能实现建国。很快,在伊斯坦布尔、开罗、贝鲁特和欧洲的库尔德上层人士和知识阶层中间出现了民族主义宣传活动。1892年,《库尔德斯坦》杂志创办并出版,鼓吹库尔德人自治。
  伊斯坦布尔的统治者意识到,把库尔德封建头领们吸收进帝国体系,是使奥斯曼成为精英统治的中央集权化帝国最后、最重要的阶段。1890年,素丹哈米德二世(1842—1918年)仿效沙俄的哥萨克骑兵组建了以库尔德部落为兵源的骑兵部队,即哈米迪耶军团,其规模一度达5万人。兵团战士平时游牧,战时出征。他们的家属被免去了绝大部分税赋;部落头领们得到丰厚的报酬,他们或他们的儿子能到伊斯坦布尔的军事学校学习,且经常被提升到军官或帕夏的高位。许多库尔德人感恩戴德,称哈米德二世为“库尔德人的父亲”。同样是这个哈米德在历史上有“血腥苏丹”之称。他派库尔德骑兵与西欧、沙俄列强作战,也利用库尔德武装来镇压国内的亚美尼亚人、阿拉伯人甚至其他库尔德人的反抗,特别是在镇压亚美尼亚人的反抗中,库尔德人扮演了积极而不光彩的角色。
  与建国梦想擦肩而过
  在一战中,库尔德斯坦处于高加索、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三条战线结合的位置,成为奥斯曼、俄国和英国军队交战的场所。多达50万的库尔德平民和30万站在奥斯曼土耳其一方的库尔德战斗人员死亡。加上在伊拉克、叙利亚、伊朗和俄国死亡的库尔德人,估计约有100万库尔德人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宣告了奥斯曼帝国这个“病夫”的最终死亡。战后的帝国几乎处于完全的政治真空,受压迫的少数民族纷纷获得解放,某些库尔德头面人物和知识分子也提出了独立的要求,并向巴黎和会派出代表团,要求依照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主张”给库尔德人以自决权。
  但是,能否独立建国,库尔德人自己没有发言权。协约国的外交构想中,奥斯曼帝国必然解体,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边界地区会产生一些“相关的国家”。最后,在巴黎和会上,在没有库尔德代表参与的情况下,出席和会的大国越俎代庖讨论了库尔德斯坦问题。1920年8月10日达成的《色佛尔条约》
  “承诺在库尔德地区建立自治区,如果该地区证明有能力进行独立的话,国联就允许库尔德自治区在其成立一年后为完全独立进行选举”。《色佛尔条约》在历史上首次承认了库尔德人具有民族自决权利,但它又是一张彻头彻尾的空头支票。库尔德人对《色佛尔条约》中有关“库尔德斯坦自治”的内容反应冷淡,转而投入穆斯塔法·凯末尔的怀抱,站在土耳其人一边反对英、法、希腊对安纳托利亚的占领。库尔德部落武装为凯末尔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一战之后,阿拉伯人已从奥斯曼帝国分裂出去,亚美尼亚人经过大屠杀和驱逐后所剩无几,在人口交换后希腊人也已大大减少(125万希腊人与65万土耳其人交换),库尔德人已成为唯一一个有影响的非土耳其民族。在凯末尔眼中,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只有成为一个民族同质的国家才能确保安全与领土完整,在这个国家里,没有库尔德人的位置。
  因此,尽管在与列强新的
  和谈中,凯末尔的代表声称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政府是土耳其人的政府也是库尔德人的政府”,但在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署的《洛桑条约》里,这个假装代表库尔德人的政府毫不吝惜地将一大部分库尔德人的土地划归伊拉克(和叙利亚),因而确定了库尔德人分居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的局面,导致库尔德斯坦成为“一个跨国的、只有大致范围、没有明确界限的人文地理区域”;同时也不承认库尔德人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少数民族。在此之前的1923年3月,背信弃义的土耳其官方材料中已删去了所有涉及库尔德人和库尔德斯坦的词语,土耳其地名开始取代库尔德地名。之后的1924年3月,更正式禁止库尔德语,不允许用库尔德语出版刊物,在法庭和学校都只能使用土耳其语。土耳其宪法甚至明确规定:“凡土耳其人,必须进土耳其学校,学习土耳其语,不得有悖于土耳其的礼俗文化。”   没有祖国的民族
  意识到被欺骗的库尔德人发起了反抗。1925年2月,教长赛义德起义,安卡拉政府调动3.5万名精锐部队前往镇压,总共有“大约有5万—25万人死于1925年的起义中”。1930年和1938年,土耳其的库尔德人又发动了两次起义,都为凯末尔的铁腕所镇压。土耳其军队行动之残暴令外国观察家都大为震惊,以后出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就批评,“刚刚还在为自身独立而战的土耳其人,却去镇压要求独立的库尔德人”。
  在土耳其库尔德人武装斗争影响下,伊拉克库尔德人也分别于1922、1927、1935和1943年4次举事,但也全都归于失败。
  1946年1月22日,在苏联的道义和物质支持下,伊朗库尔德人宣布成立“马哈巴德共和国”,这是库尔德人建立的第一个近代政权。可惜这个国家只存在了11个月。伊朗政府在满足苏联开采伊朗北部石油的要求后,苏联政府于1946年5月23日宣布从伊朗撤军。失去莫斯科保护的“马哈巴德共和国”立时作鸟兽散,伊朗军队于12月16日开进了库尔德地区,并于1947年3月处死了“马哈巴德共和国”的总统亚齐·穆罕默德。此后,伊朗的库尔德人的斗争陷入低谷。在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中,库尔德人参加了推翻巴列维王朝的斗争,结果建立起什叶派神权统治的霍梅尼与当年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期间的凯末尔如出一辙,需要时利用和容忍,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对库尔德人大开杀戒。
  在随之而来的两伊战争中,伊朗与伊拉克政府在支持对方的库尔德人叛乱同时均无情镇压本国的库尔德人。巴格达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了化学武器,在萨达姆的表弟“化学阿里”的指挥下,1988年3月伊拉克军队对东北部的库尔德人发起毒气攻击,造成5000人丧生,3/4的死者为妇女和儿童。
  但军事手段终究不能解决问题,几十年如一的残酷的镇压更引来国际社会的谴责,土耳其苦苦想加入的欧盟更是不断地指出土耳其如此对待国内的库尔德人会影响该国入盟。外部压力终于迫使土耳其妥协,1992年之后,土耳其被迫承认“库尔德民族的存在”,并有限解除了库尔德语使用的禁令。
  冷战结束后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摧毁了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阿拉伯国家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伊拉克的库尔德人成为这一地缘政治变局的最大赢家,其聚居的杜胡克省、苏莱曼尼亚省和埃尔比勒三省实现自治,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2011年,长期被“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心脏”巴沙尔父子政权压制的叙利亚库尔德人亦趁乱崛起,并在2016年3月17日自行宣布建立自治区政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有的中东政治版图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奠定,彼时的库尔德人与建国理想擦肩而过,100年后的今天,“伊斯兰国”的横空出世已然重绘中东政治版图,库尔德人的命运将会如何,着实引人遐想。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第10期 )
其他文献
《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的版权谈判,是由外文出版社负责的.rn1953年1月19日,外文出版社起草了《对于英译本出版的初步意见》,报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rn《初步意见》建议,同时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流人群居住的北京城与自己居住的北京城是两个平行的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另一个世界”的一天可能是这样的:  某位拥有亿万资产的富豪,穿过雾霾笼罩的长安街,抵达东长安街10号,长安俱乐部。此地距离天安门广场不过千米。他进入宫廷风格的会所,绕过通体金黄的屏风和龙椅,与朋友坐在紫檀木的桌子前喝杯茶,相约室内网球场对战一局。  接近中午,他起身前往建国门北大街8号,位于华润大厦的北京美
年广九,1937年1月生,安徽怀远人.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炒瓜子,70年代末办起芜湖第一家私营企业——傻子瓜子厂,雇工最多时达103人,超过国家关于个体户用工不得超过7人的规定,引
期刊
作者简介:汪卉(1988—),女,湖北武汉人,贵州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急管理。  梁宏志(1965—),男,湖南衡阳人,贵州财经大学票据馆馆长,教授,经济史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经济史。  摘要:通过梳理总结贵州省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而开展的以“扩权强县”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发现改革的主要表现是向县级政府逐步下放部分省辖市的社会经济管理权限,这些扩权的改革
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旨主义理论经历了一个发展变迁的过程,逐步形成一个理论“阵营”或者“家族”。含义命题认为宪法的原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内涵于宪法文本的条款含义之中保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本文以张家界为例深入分析其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发展战略,探讨张家界旅游发展历程中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和特征,建立在以“点-轴”
在雨(雪)天工作的某些日子里,周恩来或是冒雨拜访名家、送雨具给群众,或是视察基层、进行外事活动时坚持淋雨工作并只顾关心群众冷暖,或是风雪无阻去拜谒烈士陵园、踏勘三峡坝址……类似事情周恩来一生当中不知做过多少回。他总是这样勤政律己、鞠躬尽瘁,以革命事业为重;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关心人民胜于自己。  雨中视察心疼警卫  1951年上半年,周恩来与邓颖超来到大连走访考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第一
期刊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双粘菲利普斯曲线下最优货币政策课题的研究状况,主要分成四个方面,第一部分说明了该课题研究的选题意义;第二部分说明了研究的方案以及研究将如何具体实施;第
摘要:目前已经出台并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纲要,河北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通过分析河北省产业发展情况得出以下结论:产业结构问题是制约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河北省如何实现自身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三次产业;产业同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梯度  一、河北省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产业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为生产活动提供生产资料。根据《中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