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地球葡萄引种南方果实甜度不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县位于福建省北部,红地球葡萄大棚避雨栽培在我县已成功进行6年,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穗形好、质地脆等特点,每千克售价8~12元,亩产值达1.3万~1.6万元。然而,由于其果实甜度不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在14%~15%之间),种植效益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对生产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后,总结出以下原因与解决办法。
   一、原因分析
   1. 我县的气候条件为温度偏高,树体营养难以积累。唐文琼等指出,红地球葡萄系欧亚种,其生长发育区域全年无霜期≥165天(我县为306天),≥10℃的活动积温>3650℃(我县为5717℃),6月最高温度<32℃(我县为35.72℃),年降雨量<600毫米(我县为1700毫米),5月中下旬降雨量<30毫米(我县为216.48毫米),9月降雨量50毫米(我县为89.84毫米)。曹李兴等也指出,葡萄果实成熟期的温度若高于35℃,则呼吸强度大,营养消耗过多,果实生化过程受阻,品质下降(在我县郑坊乡,2011年8月中下旬中午棚内温度高达42~43℃)。将我县的气候条件与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要求进行比较,最突出的就是降雨量过多、温度过高。采取大棚塑膜避雨栽培虽然解决了降雨量多的问题,但是温度过高的问题仍难以解决。这是导致果实甜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2. 树体普遍挂果量太大,营养消耗过多。在我县近1800亩的红地球葡萄中,有90%的树体为超负荷挂果。即2年生的亩产在1500千克以上,4年生的亩产在2000千克以上,有的达到2500千克。这样的挂果量已大大超过了树体本身的负载(超过了40∶1的叶果比),结果导致营养供应不足,果实生化合成过程受阻。这是导致果实甜度不高的原因之二。
   3. 结果母枝冬剪留芽量太少,最佳芽段流失。在对我县红地球葡萄的修剪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果农在冬季对结果母枝修剪时,都是以短梢修剪为主,即留芽4~5个(指对较壮的结果母枝)。根据毛爱宁、刘权对巨峰葡萄结果母枝冬剪留芽量的实验,在对冬季生长较壮的结果母枝修剪时(在一定的芽量范围内),做超短梢修剪、短梢修剪、中梢修剪和长梢修剪后,次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0.21%、11.34%、12.86%和14.57%,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留芽量的增多而增加。
   毛爱宁等进行的实验中葡萄品种为巨峰,而我县种植的红地球葡萄生长势比巨峰葡萄更强,从理论上讲留芽量应多于巨峰葡萄,由此推断我县对红地球葡萄进行短梢修剪(4~5个)对果实甜度造成了影响。这是导致果实甜度不高的原因之三。
   二、解决办法
   1. 改良大棚,科学管理,设法降低夏秋棚内温度。
   ①提高大棚高度。目前我县的塑膜大棚普遍偏矮,即塑膜拱高处离畦沟地面3~3.2米,拱低处2.5米。这样的结构造成的问题有:一是拱低处的塑膜距茂盛的葡萄枝叶太近(仅离20~30厘米),空气对流差,夏秋季中午高温常在42~43℃(甚至更高),会烤伤植株。二是棚架太低(2米高),枝蔓挂果下垂后人不能站立,亦不利于夏秋大容量的空气交换。因此,笔者认为,今后新建的大棚应扩容,即拱高处离畦沟地面大于3.5米,拱低处大于3米,离大棚架大于2.5米,这样才有利于空气对流,降低夏秋棚内高温。
   ②拆除大棚四周的障碍物。我县不少果农为了防止果实被盗,常常将大棚四周用塑膜或塑网围住,结果严重地阻碍了夏秋季的空气对流,导致棚内温度升高。
   ③设立塑膜大棚调温窗。即今后新建塑膜大棚时,在对应两侧设立一定大小的调温窗,高温期将对应两侧调温窗膜揭起,让棚内高温迅速降下。
   ④高温期适度揭膜。对现行的塑膜大棚来说,在高温的夏秋季,当棚内温度达到39℃以上(指棚内温度高于棚外)时,必须打开两侧部分棚膜,让棚内温度尽快下降。这一方法虽然麻烦,但技术简单且降温速度快。
   ⑤缩小塑膜大棚集中栽培面积。目前我县乃至南平市的葡萄90%以上都是50~60亩甚至100多亩集中成片种植的。如此大片种植必将严重地阻碍该区域的大气对流,使得棚内的高温难以被带出。因此,以后新建大棚时种植区面积应控制在10亩左右,种植区之间应相隔50米以上。
   2. 科学控产。根据权威研究部门和葡萄生产经验丰富人士的论述,对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县市(气候特点是多雨、高温、昼夜温差小),种植红地球葡萄时更应注重控产观念与技术。主要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2年生树体亩产必须控制在800~1000千克,4年生以上盛产期的树体亩产必须控制在1500~1800千克;若每穗重按1.5千克计,则每平方米大棚面积挂穗量应在2穗以内;叶果比控制在40∶1左右,以确保营养的充分供给。
   3. 合理冬剪结果母枝,保住最佳芽段。科学冬剪结果母枝,保住最佳芽段,使此芽段有最佳的营养吸收与利用基础。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对生长健壮和较健壮的结果母枝,以长梢修剪为主(留8~10芽);对生长中等的结果母枝,以中梢修剪为主(留5~7芽);对生长较弱的结果母枝,宜进行短梢修剪(留2~4芽)或将回缩更新后的枝条作为次年的营养枝。
  (作者联系地址:张名福 福建省顺昌县农业局 邮编:353200;邱泉成 顺昌县气象局 邮编:353200)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为稳定粮食生产,福建省云霄县积极探索在双季稻作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超级稻栽培技术  1. 选择“双高”良种。选择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等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好,具有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等特性的超级稻新品种。  2.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将播种期提早至旬平均气温稳定≥12℃的3月上旬末,推广浸种消毒、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技术,采
期刊
农作物秸秆、柴草、枯枝落叶等燃烧后的残余物统称草木灰,它是农家土杂肥中一种重要的钾肥肥源,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磷、钾、钙、镁、硫、钠及硼、锰、铜、锌、钼等,以钾、钙含量为最多,磷次之。草木灰适用于除碱性土壤以外的各种土壤,尤其适用于酸性土壤。草木灰中的钾形态主要为碳酸钾,其次为硫酸钾,很少为氯化钾,这些钾盐都是水溶性的,所以草木灰属于速效钾肥,所含的磷一般为钙、镁盐形态,其有效性比磷矿粉和骨粉高。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运行中电机的电磁参数的改变,通过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稳态数学模型的推导,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对电机的电阻、电感进行在线辨识。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