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者生之本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xiang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1年3月间日本地震发生的前一个星期,英国的《自然》杂志刊出了一篇专文,题目是《是不是地球的第六次大灭绝已然到来》。虽然这是古生物学家根据地质化石资料写成的科学专文,但其讨论的议题,似乎直指生物灭绝的末日情境,对应着这场巨大天灾,更强化了文章的冲击力。
  这篇文章在开头便指出,过去的35亿年时光中,在地球上曾经演化出的40亿种物种中,大约99%都已经消失。也就是说,如果以一个长时间周期来看,物种的消失是正常现象,而且都会由新物种演化来平衡,正是新物换旧种,生生不息。
  在地球物种源源不断的灭绝再生过程中,有些时期是灭绝的高峰。现在古生物学认为,在地球物种消亡再生的轮回中,有五个可以被认为是大灭绝的时期,那就是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白垩纪的末期。
  奥陶纪大灭绝大约在4.43亿年前结束,历时190万年~330万年,有57%的生物属及86%的生物物种消失。古生物学家认为,造成这一大灭绝的原因是冰河期交替出现,海洋生物的兴盛和灭绝造成了大气和海洋的巨大变化。
  泥盆纪大灭绝大约在3.59亿年前结束,历时200万年~2900万年,消失了35%的生物属以及3/4的物种。造成这一灭绝的原因被认为是地球暖化后的地球冷化,也许源自地球植被的变化,还有全球二氧化碳的耗竭、深水缺氧,另外有可能是流星撞击造成。
  二叠纪大灭绝结束于2.51亿年前,历时10万年~280万年,消失了56%的生物属以及96%的物种。古生物学家推断造成这次灭绝的原因,是西伯利亚的火山爆发,全球暖化,深层无氧水以及星际和海洋硫化物及二氧化碳的累积,海洋的酸化。
  三叠纪大灭绝结束于大约2亿年前,历时60万年~830万年,消失了47%的生物属以及80%的物种。古生物学家推测,原因是大西洋中洋脊活跃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大增,造成全球温度的上升以及海洋钙化。
  最后的白垩纪大灭绝结束于6500年前,也许是在250万年间,也许就在一年之中,有40%的生物属以及76%的物种消失。这一次的大灭绝多认为是因尤卡坦半岛遭到大陨星撞击而造成。
  现在,这些古生物学家观察到,最新的一次大灭绝似乎已经开始,而且他们认为这一次灭绝与人类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新物种的演化至少需要数十万年,而物种由大灭绝中复原通常需要数百万年之久,因此在对人类有意义的存在时期内,生物物种都不可能复原。
  古生物学家所利用的化石证据,以及用来比对的近代数据依然是有限的,甚至他们也意识到,到底这个地球上有多少物种,也是很不容易完全弄清楚的。但是根据目前已得到的化石证据,以及他们采用的比对资料可以看出,在过去的数世纪或者千年之中,物种消失的速度比起由化石证据中所得到的物种过去消失的速度要更快。这让他们得到一种结论,那就是地球的第六次大灭绝似乎已经开始。
  当然,与过去的五次大灭绝相比,目前物种灭绝的剧变程度,还不足以认定为像前五次大灭绝规模的另一次大灭绝。目前地球生物物种繁茂,但是保护物种的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古生物学家在化石以及近代资料比对方面虽有许多困难,但是古生物学家所用的化石和生物证据分析,以及根据近代数据所做的不同比对方式,加上人类给地球环境和物种带来的改变都使他们相信,现在灭绝物种的发展情况,会促进地球发生另一次物种大灭绝,而且这次大灭绝甚至可能在几个世纪内发生。
  在地球突然遭到巨大天灾的时刻,人类更清楚地意识到自然力量与人类力量的巨大差距,这必然会造成对近代文明的一种反省。到底人类靠着近代的科学技术文明,在自然界中应该取得如何的生存空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物种又应该有怎样的互存模式?
  在地球物种的演化历程中,人类是一个晚近的成员,比起一些已经灭绝的物种,或是一些灭绝后又复原的物种,可以说是涉世未深的小辈。但是人类在地球存活,因着我们的科学技术文明,取得了一种强势的地位。近些年来,人类似乎惊觉自己在地球生态中的失衡处境,但是基本仍不脱人类中心主导的思维。譬如面对气候的改变,只想如何维持一种恒常的生存气候条件,抗拒某种不可违逆的自然周期。
  人类如万物,生存于宇宙之中,正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兴衰枯荣,生起陨落,不息的生机,其实正是由死亡而来。
其他文献
牛顿对了、爱因斯坦错了吗?如果剖开时空的结构,回头聆听19世纪对于时间的看法,我们得到的是量子重力论。  过去数十年来,物理学家一直在为量子力学跟重力理论的结合而奋斗,毕竟自然界中其他作用力的身世早已厘清且各就符位.例如电磁力就可以用光子的量子力学运动来描述。但是,若想以量子重力来描述两个物体问的重力,马上就会遇到困难:最后计算出来的解都是无限大。现在,美国加州大学们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侯拉瓦认为他
1 照片中的这条被称为“长头梦想家”的琵琶鱼是在格陵兰岛附近海域发现的奇异物种,它看起来就像是来自科幻电影中的外星动物。这种琵琶鱼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恐怖,可以长到17厘米长,是科学家在格陵兰岛附近海域首次发现的38个鱼种之一。  2 二个探险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偏远雨林地区发现了一种管鼻果蝠,其相貌很容易让人想起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的绝地大师尤达。与其他果蝠一样,它将种子从剥开的水果中扔掉
生活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动物学家和今日的学者一样,都很想了解何种动物的血缘与智人最接近。达尔文在他的名著《人类传衍》一书中曾提出一个假说,认为人类与有毛猿类的共同祖先可能来自非洲,科学家也一致认为黑猩猩与大猩猩的血缘在所有动物中与人类最接近。一般人在直觉上都赞同这种看法,也觉得没有必要做任何进一步的研究。  人类、黑猩猩及大猩猩似乎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在演化的历史上,这位祖先始终是科学家口中所谓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
生物历经天择进行演化的基础有两项,一是不同物种间DNA的差异,另一则是相同物种不同个体间的DNA差异。凡是能够适应周遭生存环境的个体,都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同时可以将优秀的基因传给更多的后代。经过数代之后,适应力较强的基因就会占大多数。物种演化的条件除了个体的生存之外,还有繁殖能力的竞赛。这种说法似乎暗示天择只挑选具备有利变异的物种,而这些变异是由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错误所产生的。  生命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