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评论看网民的道德修养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恶性评论已经成为网络上一个经常现象,甚至可能发展成为网络暴力,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应当通过提高网民的道德修养、加大法律惩处力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网络;恶性评论;道德修养
  网络作为一种平台与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进行沟通交流、完成其他工作的同时,也成为各自表达自己对某些事件看法与意见的主阵地。网络评论可以分为三种,即积极评论、消极评论和中性评论。消极评论也称恶性评论,主要是指网民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件给予反面的评论,甚至对于事件的主体进行人身的、地域性的攻击与谩骂。
  网络恶性评论表现
  语言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网络作为一种公众的、开放性的平台,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舞台。但是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它也在网民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为其戴上了一张面具。因此有人在发表评论的时候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评论中的互相攻击。网络平台不像其他纸媒,受众只能阅读,很少有人能够直接参与。网络作为一种公众交流的平台,使普通人有了平等的话语权。人们可以在网络管理者授权的范围之内,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对称性。不过,与此同时,它也使一些非理性的声音获得了表现的舞台。
  随心所欲的口水战。网络对于公众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互动的即时性、对多元化主题的评论,在使普通受众可以自由平等参与的同时,也使网络评论内容随着网络主体的变化而增加不确定性。这种评论的随意性,随着网络水军的出现而愈演愈烈。网民出于自身的利益或某种商业利益,不断地、大量地发出毫无意义的口水帖,其中甚至夹杂着大量的人身攻击、肆意谩骂。
  网络恶性评论现象成因
  第一,网络世界是个虚拟的世界。这也导致网络世界产生了匿名性、隐蔽性、随意性、开放性、间接性等特点,这使得网民可以躲在电脑屏幕后恣意妄为,而得不到有效的监督。
  第二,网民自身道德修养水平低下以及法律意识的不足,是发生网络恶性评论的重要原因。我国互联网至今未能实现实名制,这使得部分网民可以在网络上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他们可以以网络为面具,通过网络发泄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表达的情绪或无以释放的各种压力。
  网络评论的主体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社会成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从而对现实环境产生不满。加之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所以可能会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产生错误的判断。网络刚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个人情绪最好的平台。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没有人知道电脑前面坐着的是什么人,因此网络便成为人们发泄情感、展示自我的绝佳地点。通过研究发现,网民的这种心理也不一而足,包括追求另类、传播逸闻趣事、盲目求快等心理。
  由于网民自身教育水平、道德修养水平不同,导致他们在解读新闻事件的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一件事情发生之后,多数网民往往只从自身角度和利益出发,缺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只从新闻报道事件出发,而不能全面了解事情;往往对一些敏感词语感兴趣,而不从事件本身出发;对于社会上某些群体从旧有印象出发,而不能就事论事。
  第三,在我国,网络虽不是新生事物,但毕竟它产生的时间不长。政府对于网络的管理尚显不足,尤其是对于网络媒体以及网民行为的法律法规制定工作滞后。另外,我国法律法规缺乏对事前的预防,而且事后也通常反应迟缓。这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来讲,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网络恶性评论的社会影响及危害
  首先,网络恶性评论污染了网络环境,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未最终形成,网络恶性评论极易对其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形成歪曲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网络恶性评论极易导致网络暴力,使被攻击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及社会压力,甚至产生悲剧性后果。影响较小的比如任达华、金庸、余秋雨等多名名人“被死亡”,严重的像包括韩国女星崔真实在内的一些人,由于不堪网络谣言的困扰,即使诉诸法律也是徒劳,最终选择了自寻短见。[1]
  最后,网络恶性评论易引发缺少理性和缺乏清晰度的激愤的社会情绪,而这种情绪又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操纵利用,从而产生以暴易暴的社会心理,最终诱发现实暴力,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网络恶性评论的解决途径
  宏观角度:加大对网络评论的法律监督力度。一是加强立法,完善网络的法律监管,使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有法可依。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但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督总体上来讲还远远不够。二是社会各界应有意识地加强网络防范意识的教育和隐私保护技术的普及。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网民多多关注与积极介入公共生活,以解决社会问题之乐代替偷窥他人隐私、口诛笔伐等无聊之举。三是政府应加强网络监管,尽快实行和完善真正的上网实名制,以确认网民的真实身份,并且使之与公民诚信等制度相联系。四是把握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舆论导向,加强人们网上行为的道德自律意识。针对这项工作,有必要培养一批思维敏捷、应变快速、对网民心理行为特点把握准确,可以有能力进行针对性即时引导,政治觉悟和德育理论水平较高的德育工作者关注并主导网络社会舆论。网络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道德论坛平等的讨论式环境来提高网民的道德推理能力;利用互联网自身图文并茂、音像俱全、生动形象、参与互动的教育优势,开展网络道德教育;采用网络上的公正团体策略,增强网络的凝聚力,提高网民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自律意识,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2]
  微观角度:加强网民的自身道德建设。网络恶性评论的出现,追根溯源还是与网民的道德素质有关。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作为一种普通的工具已经成为众多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是加强与规范网络管理的必要前提。   加强网络时代的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必须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抓起。要从上网公民的心理根本上解决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就有必要在儿童和青少年系统教育中增加实践性网络行为移情训练课程。所谓移情是指个体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能力。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能够考虑他人以及具有理解他人需要和情感的移情能力,那么他就可以成功地抑制攻击性,并能够因此促进其社会行为。移情训练可以使个体对自我的了解有效地加深,可以使儿童对社会的理解力大大提高,使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行为。这种训练会使网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对网上受攻击者将会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从心灵深处产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对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产生心理偏好性内隐认知,从而自觉抵御在不熟悉的网络社区环境中所受的精神污染,抵触甚至直接批评反对网络社会中的不道德行为,有效提高他们对网络非道德行为的自觉鄙视和反对意识,使网络不道德行为没有市场和生长的土壤。[3]
  增强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支持,保持现实社会人际交往的正常与健康。现实的人际关系是无法被网络人际关系所取代的。经常上网的人同样需要在现实中获得生理、心理、情感上的满足,进而保持现实的人际关系。网民的思想、意识、观念是其现实生活历史的反映,人的社会生活具有统一性,现实的人际关系理念会在网民的意识中积淀下来,影响网络行为。因此,要加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建设,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正常与健康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我们应当在现实社会中积极宣传并引导人们处理好同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关系,使人们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和亲朋好友的交往。从而有效地排遣现代人的心理压力,而无须去网上发泄。
  加大人们网上行为的道德他律力度。网上不道德行为,属于一种无约束的完全自由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社会的这种环境更加符合人们潜意识领域中人性自由释放的需要,因此网络社会道德建设工作要完全靠人们自律得以解决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加大网上行为的道德他律力度。一要加强网络信息监控技术。积极研究开发更加有效的网络信息监控系统,有效掌控各种信息的来源,及时阻截不道德数据和信息的入侵,从信息源头上尽可能多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二要制定和完善网络社会中约束公民行为的法律。很多网民之所以在网上胆大妄为,是因为在网络上的言行不需负任何责任。当网民的道德意识水平不高,又缺少相应的法律制约时,只要有少许的环境因素的诱导,就很可能导致人的行为失常,因此网络社会相关法律的制定完善和宣传相当必要,它可形成对网络非道德行为的有效震慑。但由于这项工作涉及技术问题、文化差异、社会发展等相当复杂的因素,因此有必要集中多个地区和多个领域的专家人才,将网络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工作系统抓好抓实。三要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和加强监督。网络社会道德秩序的完善,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展问题,它需要在电子信息网络提供的人类新的生存条件下进行崭新的构造,在动态中确定网络言行自由的阈值。至于监督方面,除官方系统组织外,还可有效调动网络社会中网民的力量,可以用奖励或嘉勉的方式鼓励网民参与网络非道德行为的监督活动。从国外某些网络管理的实践看,这个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四要尽快制定一套统一的权威性网络道德规范。权威性的网络道德规范可为网民提供自觉约束自身网上行为的标准。由于在目前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着道德批评的不系统和不完整、道德理想环境的模糊和不存在道德权威而缺乏建设性的力量等问题,使得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当前可以做的是利用网络用户地址的确认来增强道德规范的制约力量,即某个网络终端的操作者进入网络之前必须遵守网络规范,同时对每个上网者澄清违反网络规定时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网络固定终端用户将取消其上网资格,对于从事网络终端租用的经营者给予相应的惩罚。通过这种相对强硬的方式逐渐约束上网者本身,让网络相关事业的经营者也成为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监督者,从而逐步形成网络道德良性发展的氛围。[4]
  解决网络恶性评论应坚持的原则
  自由、平等、民主原则。解决网络恶性评论问题,并不是要取消网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其目的是要净化网络环境,还网民一个神清气爽的网络空间,因此要注意网络管理的度。
  法制原则。当网民的素质还不能达到自律的时候,法律是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近些年来,网络“杀人”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加大对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造谣生事者的制裁力度。
  教育原则。网民素质是国民整体人文素质的直接体现,它从一个侧面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道德修养水平。针对我国目前的网络评论状况,我们能够看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仍然是教育,即通过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文化水平,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子茜,汪先平.试论网络暴力的形成、危害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郝香.网络暴力成因及防治[J].东南传播,2007(10).
  [3]任朝霞.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刘辉,陈红莲.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付俊龙为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讲师;李金宝为吉林工商学院讲师,博士)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留种甘薯以气温稳定在15℃时开始收刨,我市收刨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前后,霜降前收完.收刨时要选晴朗暖和天气,做到“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尽量不碰伤薯块,以免病
期刊
一、2012年高考生物命题趋势    近年来,不管生物学科是纳入理科综合,还是单独命题,高考命题范围都严格遵守《生物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都重视考查科学素养,突出考查“核心考点”(生物学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试卷都体现了“立足教材、考查能力、稳定创新”。  二、考前复习策略  1.“大计划”与“小计划”协调运行是高考成功的保障  教师复习计划是“大计划”、“
□王建成rn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高级教师rn解题效率的提高,除需要相关知识结构、一定思维水平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策略.rn1.审题rn往往题中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包
地区研究与国际关系学科一道是国际问题研究的两大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性大国地位和实力在知识领域的重要体现。历史上,一国地区研究的发展轨迹及其兴衰往往也是其大国地位起落的重要标志。与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在过去30年里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中国的地区研究发展明显滞后。加强地区研究既是新时期我国对外战略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发展国际关系学科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进一步暴露了其不足。本文认为,中国高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如今这个无孔不入的现代传媒时代,各高校大学生借助于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实现了同外界的沟通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但是,随着现代传媒影响的不断深入,许多大学生对其的
七月九日至十一日,浙江省茶树良种工作会议在新昌县召开。来自全省科研、教育、农业生产系统的茶树育种专家和育种工作者四十五名,其中有浙农大茶学系茶树育种专家刘祖生教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