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里湾一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的鼻隆带上,为长庆靖安油田主力开发区块之一。含油层主要为延长组长6储层,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 “三低”油藏。长6油藏于1996年投入生产,目前已进入中含水开发期,面临着严峻的递减形势。针对开发中暴露出水驱油效率下降,见水后产液(油)指数急剧下降及油田稳产难度大的特点,加强长6储层特征以及含水上升规律和治理等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三次采油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关键词】三次采油 应用效果 五里湾一区
1 各种驱油机理简介
2010年至2012年我区主要采取的是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以及凝胶+表面活性剂的三次采油方式。
1.1 聚合物驱油机理
聚合物可通过对水的稠化增加水的粘度,通过在孔隙表面的吸附和在孔隙介质中的捕集减小孔隙介质对水的有效渗透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1.2 凝胶驱油机理
凝胶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其中胶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连接,搭成架子,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液体或气体充满在结构空隙中。其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其吸收与自己亲和性很强的液体,即过油不过水,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水的波及系数。
1.3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吸附,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了洗油效率。驱油用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大于亲油性,可使亲油的地层表面反转为亲水表面。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可稳定水包油乳状液,乳化的油在向前移动过程中不易重新粘附回地层表面,提高了洗油效率,而且乳化的油在高渗透层产生叠加的贾敏效应,可使水较均匀地在地层推进,提高波及系数。
3.1 注水压力变化
南部实验区块注入后压力由10.0MPa上升至10.4MPa,平均压力上升0.4MPa。在注入聚合物后压力均有所上升,在注入表面活性剂后除Y94-38,Y92-36,Y90-38井以外其余注水井压力均有所下降。
北部试验区块注入后压力由10.9MPa上升至13.3MPa,平均压力上升2.4MPa。注入凝胶井口压力均有所上升,在注入表面活性剂后除Y76-34,Y78-36以外其余注水井压力均有所下降。
实验表明凝胶有效的封堵了高渗透层,低渗层开始吸水,注水压力上升,注入表面活性剂后降低了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降低剩余油启动压力,降低注水井压力。
3.2 生产数据变化情况3.2.1 南部实验区块
2010-2012年在北部选取6个井组,对应油井34口,实验后较实验前含水有所下降(实验前含水57.2%,实验后含水54.2%),实验前井组含水上升率为15.5%,实验后含水上升率为4.0%,有效的抑制了含水的上升。实验后起到了增油降水的目的(,累计增油1300t,降水3000方。目前该区块产能下降较严重,日产油43t。实验有效周期为13个月。
从整体上看,北部实验区块实现了降水增油的目的,主要表现在部分高含水井含水下降,部分高液量井液量下降,但有效期较短,从第一批实验井开始至目前仅为13个月。
4 结论
(1)2010年至2012年在我区共选取18个井组进行三次采油实验,注入后区块增油效果明显。注水井压力明显上升,水井吸水厚度由措施前的8.07m上升至措施后的9.79m,水驱状况及注水剖面在纵向上得到有效的改善。
(2)三次采油中,在层间窜流严重的的油藏当中,调剖后,后续注入水绕过封堵区后仍窜流回高渗透层,使增产有效期较短。
参考文献
[1] 赵福麟.油田化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08
[2] 李文华.采油工程[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