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经济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世界合作社制度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各国农民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经济地位,发展农村民主,增进团结互助和邻里友爱的重要组织。它是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下的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财产所有权,以农民的自愿加入为基础,为组织内成员的专业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套综合服务的组织形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组织优势,可以集中一部分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持续化。农业合作组织在农村发展农业需要一大批懂经营、会技术的人才,这就使那些想在组织中发挥自己才能的人主动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而作为组织一方,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充分实现组织各部分的利益,组织会为农民的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这就形成了农业合作组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需求。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及不足
  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内部成员提供一个成长的环境。处于组织中的农民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农民自身提高收入的目标,更容易接受并服从组织的工作分配,完成组织教育的任务。因此,在组织的环境下更易于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并帮助组织达成组织目标。在组织环境下,成员间的交流和学习变得更加方便,而且组织成员的竞争意识也会使组织更有生机和活力。组织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的环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为参与其中的农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组织中,成立农业技术经验交流小组使农民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主动交流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自觉学习。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有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有农民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双向的交流使农民既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也可以学到生产的技术。在组织中成立专门的项目培训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专业的技术推广人员把优质品种、先进生产技术以讲和学形式传授给农民,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传输信息量大、时间段、效果明显。(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一个组织一定要有良好的激励制度,良好的激励制度能使组织保持充分的活力,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竞争动力产生于竞争各方表现出来的差距,如工作条件、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差距。组织为农民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使处于其中的农民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互相学习,为实现自身目标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身的素质与工作本领,进而使整个组织的竞争能力提高。(3)组织为农民提供一个满足自我需要和发展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人们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一大部分农民是想通过组织的平台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使家人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富足。这部分人在组织提供的环境中很容易就满足了人类的最基本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当人们的基本需要满足后便会对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进行追求。这些未满足的需要能够成为人的激励因素通常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促使人自我学习和自我开发。这使得自我工作能力、文化素质的提高成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因此,这将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2.農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物质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资源型、开放性的组织,其本身就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载体,它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如:资金、教育资源、优良品种、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人才资源等;为使组织能生产出适合市场、品质高的农副产品,组织负责对从事生产的农民进行培训与指导,而培训指导的资金和教育资源大多数来自于组织的内部,组织有义务提供为成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
  3.合作经济组织拉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这与农业本身是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分不开。由于一个经济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壮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强,需要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服务于经济组织,这就强有力地拉动了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合作经济组织,并在组织中锻炼自己、实现自己的需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缺点和不足。(1)部分合作经济组织分工不很明确,内部管理不规范。我国大部分现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没有组织章程或者是有章程但是制度很不规范。大多数组织制度不健全,未能把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组织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导致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差。(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我国农村面积大、农村人口多,一些省区的专业合作组织几乎是空的,即使有的农业大省的专业合作组织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专业合作组织的覆盖面也不是很大。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我国形式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数量在2005年为2363万人,仅是全国农户人口总数的9.8%。(3)单单依靠农村经济组织开发人力资源力量薄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件持续性,投入大效果缓慢的大工程,不仅关系到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参加组织农民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当作为一个公共事业来抓,应当有政府部门提供比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更充足的资金和教育资源,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发人力资源的建议
  1.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组织的支持。整个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政府责无旁贷。所以各级政府应积极谋划,认真组织,把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扩大农村教育体系的覆盖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建设的步伐,努力建立起种类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灵活多变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挑选优秀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到有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人才与国外先进人才的交流。另外,在法律方面,要加快农民教育培训立法的进程,为农民培训提供有效地法律保障。在制度上充分地支持农村经济组织对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在资金投入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面临培训资金的短缺和获得金融支持的途径少,应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的基础金融地位,使其更好地服务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2.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体系要在以下几点多下功夫:(1)在制度方面,要加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有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制度、人力资源的开发制度、人力资源合理使用制度和人力资源保障制度等,通过这些有效的制度达到农村人力资源最优配置的目标。(2)政府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远期目标和利益,以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建立并完善现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与模式。承担并积极完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责任和使命。农民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元素,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求组织成员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合作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并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组员授课和农业生产大户交流等多种途径对农民进行有效培训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3.国家要加大農村教育的宣传力度。多年来,农村人均收入增加一直很缓慢,城乡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农民虽然有很强烈的致富欲望,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科技给人们带来的良好效益,因此就忽略了知识致富的重要性而侧重于体力劳动的致富,这是农村人均收入偏低的根本原因。在农村中,青少年居高不下的辍学率对农村的发展十分不利,大部分农民没有意识到教育也是一种有效地投资,没有意识到教育投资是会带来长远效益的。另一方面,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农业科技培训不足。农村的发展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和自身勤劳、生活的节俭带来的经济增长,致使农民收入徘徊不前。所以国家要在农村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农民能真正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农村地区普遍的人力资源开发,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人力资源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4.牢固树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中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在广大农村树立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尊重脑力劳动的思想观念。进而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人力资源的无限利用性要求各级政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技从业人员、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及广大农民都要转变对农村人才不重视的落后观念。把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这就强烈要求人们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发展战略来认真对待和考虑。树立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是最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的理念。树立“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知识致富”的新观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让农民掌握科学知识,充分发挥农民的潜能,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从事农业及其非农产业,变“体力劳动为主”为“脑力劳动为主”,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基金项目:睢利萍主持的河南省政府招标决策课目《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发展问题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B258]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教育发展观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反映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制约着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问题。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历程,大体经历了为经济增长服务、注重内外部规律的整体协调和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将通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结构合理性、强调发展与社会适应性等来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高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技术中心主要从事宣钢公司的技术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技术创新工作。随着宣钢“装备大型化、控制自动化、操作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提升,迫切要求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努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宣钢公司技术中心为适应宣钢公司“转变生产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在全中心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学理论、学原理、学工艺、学图纸、学功能”等多种形式的
新年,我掀開一页崭新的日历,心中充满了金灿灿的晨曦。随着帷幕的徐徐拉开,新的一年闪亮登场!于是,我迸发的激情飞扬成玫瑰色的遐思。  哦!新年的第一页日历,如一方悠悠飘展的白纱巾,向已逝的岁月频频致意!是啊,装订起旧的日历,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史书,记载着南水北调捷报频传的壮举,体育健儿勇夺亚运金牌的骄傲,神舟飞船给人们带来的一个个惊喜;载满钢花迸溅的喜悦,稻香催开的笑脸,和生活写在人们脸上的惬意…… 
目的:确定快速石蜡切片检查对缩短病理检查时间及保证检查质量的重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组织标本快速处理仪,经AF液、95%酒精、无水乙醇、丙酮、二甲苯处理后浸蜡,常规HE染色
目前,在X线监测下经股动脉介入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首选方法之一,它直接栓塞肿瘤血供的主要动脉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达到……
“产学研”最早提出时被定义为一种“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  一、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历程  根据资料记载,合作教育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在工程和船舶建筑系中实施的“三明治”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工作训练。在美国,1906年,俄亥俄州的辛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8年来收治肺癌单纯脊柱转移患者58例,在影像学检查指导下,分两组分别采用局部放疗或放疗加化
前言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保障设备,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以及稳定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也得到了快速地發展,有效地保障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求更加适合继电保护检验的方法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  一、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要求与作用  (一)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要求。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在运行过程中应该达到
前言  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备受青睐,CNG加气机现已专门用以充装天然气给汽车作为燃料,并已基本覆盖所有CNG加气站。本文主要分析了压缩天然气加气机检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部分解决方案。  一、压缩天然气加气机构成与工作原理  1、构成  压缩天然气加气机的构成主要包括测量变换器和电子计控器。它是为汽车的储罐提供充装汽车燃料的一种累计计量加气的系统。除此以外,压缩天然气加气机还包括辅助装置和
引言  在电子行业,集成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每年都有许许多多通用或专用的集成电路被研发与生产出来,本文将对集成电路的应用以及发展作一全面的阐述。  1、集成电路概述  集成电路,英文为Integrated Circuit,缩写为IC;即采用一定的工艺,将一个系统中所需的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等元件布线互连在一起,形成一块能实现特定功能的微系统。它是经过氧化、光刻、扩散、外延、蒸铝等半导体制造工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