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s of Hrh2 on dopaminergic neurons leads to mania-like behavior in mice

来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BJECTIVE Dysfunction of the dopaminergic(DA)neurons is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ipolar disorder(BPD).Hista⁃mine receptor 2(Hrh2)is highly expressed in DA neurons,and its antagonists have been reported to induce mania phase of BPD.However,whethe
其他文献
血小板是无核细胞,血液中数量较多,表面有丰富受体,细胞内有多种颗粒,可释放活性物质,除具有止血、促进血栓形成作用之外,还在炎症和免疫方面发挥重要功能。由于炎症在严重的神经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因而研究中枢神经性疾病需要考虑血小板的因素。在人或动物相关研究中,血小板介导的神经炎症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癫痫、创伤性脑损伤、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等进展中产生影响,机制涉及血小板参与的血栓,与白细胞、中枢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和补体系统的相互作用,分子事件包括血小板表面的受体、释放
目的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是一种调控自噬和溶酶体生物合成的重要转录因子。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明,TFEB可作为脑缺血治疗的新靶标。拟人参皂苷F-11(PF11)具有显著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ALP功能相关。为此,本研究深入探究PF11调节脑缺血后ALP功能的作用是否与其调节TFEB的核转位相关及其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永久性脑缺血(pMCAO)及原代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模型,结合慢病毒敲低技术等观察PF11对脑缺血后TFEB核转位的调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CH)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METHODS A total of 60 male SPF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reforming longa method into sham group(sham),model grou
目的探究急性氰化钠(NaCN)中毒合并缺氧对小鼠脑损伤的作用。方法观察生理盐水对照组、NaCN 0.26,0.38和0.51 mg·kg-1(ip)中毒组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aCN(3.8 mg·kg-1)处理组、NaCN复合缺氧30 min(CN-30)组和NaCN复合缺氧60 min(CN-60)组,采用激光散斑成像仪检测小鼠脑血流变化;组织含水量测定脑组织水肿影响;酶标法检测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T-SOD活力和MDA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质和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炎性标志物I
OBJECTIV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is an important protective factor in neur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ischemic stroke.Although PPARαexpression is higher in neurons than astrocytes and microglia,the pathophysiological functio
目的微管相关蛋白tau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过表达P301L突变tau蛋白的rTg4510转基因小鼠具有明显的tau病理表现,广泛应用于AD的基础研究及药理研究中。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为中药山茱萸的有效部位,可降低tau蛋白的磷酸化。本研究探讨CIG以tau蛋白为靶点治疗AD的潜在价值。方法应用rTg4510转基因小鼠为AD模型,给予CIG处理3个月后进行Y迷宫和自主活动行为学检测,之后分别灌注固定取材及新鲜取材。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等
抑郁症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病”,对我国乃至国际公民和社会的危害日益凸显。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可塑性的关键介质,抑郁症的发病涉及到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基因异常。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神经元的存活,保护神经元免受应激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等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有望成为抗抑郁治疗的有效靶点。因此,研究与神经营养因子有关的抑郁症发病机制,对寻找快速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通过文献检索,探索啮齿类动物触屏操作实验方法在啮齿类动物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的应用现状。本文对国内外中英文共6个文献库的近30年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和数据提取,系统分析总结了实验中常用动物的种类、训练方法、训练模式和相关参数等,得到相关文献300余篇,近10年来相关文章数量增长较快。大、小鼠和多种转基因动物均适用此实验方法,常用的实验模式多达10余种,其中视觉辨别与逆转最为常用,对常用参数和实验方法等也进行了系统阐述。啮齿类动物触屏操作实验方法基于斯金纳条件反射原理,通过计算机呈现图案信号刺激,啮齿类动物用鼻子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宣通鼻窍、消肿排脓等功效。白芷含挥发油、香豆素类、多糖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成分。研究表明白芷及其活性成分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缓解或治疗作用。①抗惊厥:白芷总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抗惊厥作用,可明显延长戊四氮和3-巯基丙酸所致模型小鼠的惊厥潜伏期,缩短惊厥持续时间,从而降低小鼠的死亡率;白芷的二氯甲烷萃取物在中、大剂量条件下也具有抗惊厥的作用。②缓解偏头痛:白芷能改善偏头痛动物行为学表现,减少NO分泌,增加5-羟色胺(5
目的研究铃蟾肽(BN)致瘙痒药理学作用特点,确定下丘脑参与其中枢调控瘙痒关键分子机制。方法观察KM小鼠经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BN(0.04,0.40和4.00μg)诱发的瘙痒效应;构建耦联荧光标签NBD(7-nitrobenz-2-oxa-1,3-diazole)的BN(NBD-BN),并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示踪NBDBN在脑内的分布;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下丘脑BN受体神经介素B受体(NMBR)、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及受体信号PKA/CREB相关蛋白的表达,鉴定下丘脑内特异神经元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