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日记对家庭的严重影响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1862年9月,陷入热恋的托尔斯泰,做了一件至今难以恰当评判的事:为显得公平和忠诚,他将自己过去的日记带给了未婚妻索菲娅。
  尽管是在热恋之中,随即又很快结婚,可是,由日记引发的后果,还是很快就显现了出来。后来索菲娅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即托尔斯泰)每天都来,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日记带给了我。记得,阅读这些日记使我大为震惊,他在婚前让我读他的日记,固然出于诚意,但适得其反:我看到他的过去,哭得非常伤心。”
  婚后十多天,17岁的新娘索菲娅,又将自出嫁时丢下的写日记习惯恢复起来。大约是初与这个大她16岁的丈夫生活一起,有许多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托尔斯泰日记的内容,也使她的情感世界受到震动而难以平复,她记下了这样的文字:“他的(丈夫的)过去是那样令人可怕,这使我好像永远也不能不为之耿耿于怀。”“他的整个过去是充满了无数的良莠不齐的情感的生活,这些情感可不能为我所有,就像他的青春也不能为我所有一样,他的青春,天晓得是消耗在什么人身上和什么事情上去了。”甚至,一点点误会,也使索菲娅“于是我也开始不相信他的爱情了。他吻我,而我却认为‘这不是他初恋的那种钟情’。因而就为自己的感情受到那样的委屈而十分痛心……我可真是不能原谅上帝,他竟作了这样的安排,叫人先放荡,然后才成为体面人。我为我的丈夫沦为这种人而苦恼、痛心……”这些,是成为托尔斯泰夫人十多天后,索菲娅写的第一篇日记中的有关内容。
  在与索菲娅结婚之时,托尔斯泰已经34岁了,青春躁动,狂热恋爱,在军队中与人赌钱,四下追逐女人的种种习气,在他的身上,统统发生过。他又是一个有动笔习惯的人,这一切,他并未隐瞒自己,大多记入日记。可这些内容,对于妻子,会是什么意味,当初托尔斯泰也许并未想得十分清楚。所以,最初索菲娅读到那些记录时,虽然原谅了托尔斯泰,可日记里的内容,在之后的日子,尤其在彼此发生不快时,就在她的脑海里浮现盘旋,成为一种折磨和痛苦之源。
  
  二
  
  从索菲娅的日记里可以看出,他们的婚姻一直就不怎么谐调。“争执”、“苦恼”,甚至“痛苦”的字眼,常常出现。当然,这多是内心感受,实际的表现也许应当好一些。可是,一遇到与托尔斯泰日记有关的事,索菲娅就会出现不安。例如1876年9月,在托尔斯泰外出的日子,索菲娅让厨子把丈夫的全部文稿拿了过来。这些文稿,包括日记。“我贪婪地在日记中寻找有关爱情的部分,为妒忌所折磨,这样我的理智就模糊起来,思想也就变得混乱不清……”
  渐渐,孩子们大了起来,不用索菲娅费很大精神照应了。有了空暇,她又变得“孤单”起来。1890年11月,索菲娅开始干一件并不愉快的事——抄录丈夫一生的日记。因为她希望与托尔斯泰精神上进行交流,所以:“我悄悄读他的日记,总希望能弄明白,能够知道:我如何能把自己带进他的生活中,又如何能从他生活中得到能把我们两个重新联结起来的东西。”但是,由于内容,“他的日记给予我心灵的是更多的绝望……”由此,索菲娅产生了怨忿:“我过去把他过于理想化了,我竟如此长久地不愿意知道,他没有情感,只有肉欲……”
  接下来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1890年12月8日,索菲娅在日记中写道:“仍旧抄写廖瓦契卡(对托尔斯泰的爱称)的日记。我怎么以前从未读过和抄写过呢?这些日记很早就放在我的五斗橱里。我以为,当我还是未婚妻时我读廖瓦契卡的日记所感受的那种恐惧,那种面对男人的淫猥所产生的刀割般的痛苦和不可言状的惶惑,从未消亡过。求上帝保佑,不要让年轻的心灵出现这样的创伤——这种创伤是永远不能愈合的。”
  12月14日,索菲娅在日记中又这样写:“今天抄廖瓦契卡的日记抄到这么一段话:‘并没有什么爱情,只有生理上交媾的要求和精神上对生活伴侣的要求。’假如我29年前读到过他这一段日记的话,我就说什么也不会嫁给他了。”这句话,是托尔斯泰在1852年10月19日所写。当时他只有24岁,参军后来到高加索。在这里,他继续写作自己的成名作《童年》,同时毫不留情地分析自己:“在我身上占上风的是三种坏的欲望,即好赌,好色,好虚荣……”索菲娅记录下来的,只是处于青春期年轻人的一种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当然,在妻子读来,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抄录丈夫日记的过程中,索菲娅内心一直难以平静。她难以摆脱回忆的纠缠:“今天我发现我心中产生了一种很坏的情感。我像一个醉汉狂饮似地抄写他的日记,我的沉醉表现在日记涉及女人时我心中那股难以平息的醋意。”
  
  三
  
  在索菲娅抄录日记之时,托尔斯泰也感到不安了。他当然了解日记的内容,这些内容除去妻子,还会给孩子以不良影响,所以,他告诉索菲娅,他想把过去的日记全都销毁。在索菲娅看来,这是托尔斯泰“虚荣心”强的表现。可是,托尔斯泰日记仍然不断给她精神上带来负面影响。她在日记中这么说过:“我今天没有抄廖瓦契卡的日记,因此感到自己心里很平静,没有乱七八糟的想法。”(1890年12月20日)
  托尔斯泰并没有当真将过去的日记销毁,妻子的抄录仍在继续。丈夫的日记引发了索菲娅的许多思考,她这样领会和分析丈夫的日记内容:“在廖瓦契卡的日记中,并没有爱情(我所理解的那种爱情),他看来并不知道这种情感……今天我曾这么思考过:世界上有十分之九的事件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爱情关系而产生的,但是所有的人都千方百计地掩饰这一点,不然的话,人们思想、心灵和情欲的最为隐秘的东西就都要暴露出来。”看来,索菲娅实在是有丰富感受和思考能力的。
  1891年1月18日,继续抄录丈夫日记的索菲娅看到了这样的内容:“廖瓦契卡的日记饶有趣味,涉及战争时期和塞瓦斯托波尔时期。有一页被撕下来了,上面的粗野的太恬不知耻的词句使我惊异不已。是的,女人的婚姻和男人的淫佚这两个概念是怎么也放不到一起的。在丈夫过了荒淫生活之后,婚姻不可能是幸福的。”索菲娅是在一种两难的状态下阅读和抄录丈夫日记的,她对这些影响了婚姻生活的日记发表了这样的看法:“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我们是怎样度过我们的婚后生活的。我的幼稚无知和自我保全感帮助了我们的幸福。我本能地对他的过去闭上了眼睛,蓄意地为了保护自己不读他的全部日记,也不去打听他的过去。不然我们两个都要毁灭。他并不知道是我的纯洁救了我们,否则我们早就完了。这是确定无疑的。这种心安理得的淫佚和对它的观点,以及这种纵欲生活的情景像毒药一样毒害人的心灵;如果一个女人对另一个男人有所钟情,她读了这些日记就会产生很坏的后果,她会这么想:‘你原来是这样一个人,你以自己的过去玷污了我,我要对你报复!’”
  妻子抄录自己过去日记的行为,托尔斯泰当然不满意。一次,他见妻子又在抄写,便拿起自己旧日记读了起来。看着看着,他又一次说,你抄我的日记使我很不高兴,你这是在揭我的伤疤。托尔斯泰说,如果别人向你提起使你内心受折磨的事,例如不良行为等,你是否高兴?索菲娅却不理会。她后来在日记中写道:“你不高兴也没办法,谁叫你当时生活那么不体面啦……他(托尔斯泰)想在世人面前继续呆在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自己树立起来的宝座上,但他过去的那些日记却会把他推倒在过去曾生活于其中的污泥浊水里,他当然感到懊恼。”日记成了他们夫妻间引发矛盾的导火线。
  过了几天,托尔斯泰开始禁止妻子抄录他的日记。可是,索菲娅却背着他继续抄,甚至决心抄完:“我老早就意识到,这项工作很必要。”之后一段日子,大约由于丈夫的禁止,再加上为出版托尔斯泰“文集”而四处奔波,索菲娅暂停了日记的抄录。但她仍在翻读着,评论着。1895年初的一天,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现在他(托尔斯泰)写日记既不坦率,也不和善了。”再之后,托尔斯泰将自己日记藏了起来。这又引起了索菲娅的不满:“不知他把最后一本日记藏到哪儿去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把自己的日记本拼命东藏西藏。过去我总能猜到藏在哪儿,或者能翻到。现在根本找不到,怎么也想不出他会放到哪儿。”夫妻之间,关系成了如此这般,真正叫人无奈。
  
  四
  
  抄录日记的行为和引发的矛盾,一直持续到他们的晚年。1898年,托尔斯泰已经70岁了,索菲娅也已五十多岁,可是,当索菲娅在莫斯科抄录丈夫日记时,仍是满腹怨忿:“正在抄写尼古拉耶维奇的日记,这对我的心是痛苦的折磨。”“抄写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日记时,感到不喜欢他过去的样子。放荡不羁而毫无悔过之意,对人缺乏仁爱,虚荣心强。”
  妻子这种作为,使得托尔斯泰既无奈又痛苦。这样长久地为青年时期日记折腾的结局,自然是他当初让妻子阅读时未曾料到的。为了有一点自在倾吐的空间,1908年7月起,托尔斯泰开始记“秘密日记”。当然,他这只是为了避免妻子随意翻读。一个人内心,是需要有一个隐秘领地的,尤其托尔斯泰这样有着巨大精神空间,充满思考和矛盾的人物。而这些内容,却又常常会引发他人的无端猜疑和联想,这真是一件难以料理的事。
  由于这样的切身感受,托尔斯泰特别在一份遗嘱里,提到了自己对日记的处理,其中特别提到青年时期日记:
  “对于我从前单身生活时的日记,可从中选取一部分有价值的,其余的请销毁。同样,在我婚后生活时的日记中,我也请求销毁那些公布后可能使任何人不愉快的部分……我请求销毁部分婚前的日记,并不意味着我想对人们隐瞒自己不光彩的生活。我过去的生活是极为普通的、很糟糕的。用世俗的眼光看,那是年轻人尚无定见的生活。因此,这些仅仅记录了那些折磨着我的负罪意识的日记,可能会使人产生错误的、片面的感受和印象……”
  从这份遗嘱中,我们可以读出托尔斯泰对当时生活的追悔和无奈。可细细想来,倘若没有妻子抄录日记以及引发出的诸多矛盾,托尔斯泰也许不会特别提出并郑重处置这批日记。可惜,事实已然如此,无法回避,即使伟大如托尔斯泰,也只好在遗嘱最后尊重现实:“就让我的日记像它本来的面貌那样留下来吧……”
  但是,直到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仍然受到自己日记的困扰。1910年,已经82岁的托尔斯泰发现自己藏在靴筒里的“秘密日记”不见了。他知道肯定是被索菲娅搜去了。因为是秘密记录的,所以日记里的内容直言不讳,许多内容还是针对索菲娅。索菲娅看到日记后大为恼怒,这种结果令托尔斯泰也难以承受,因为这是又一轮的争吵。而这些,正与托尔斯泰宣传的“忍让”观念相冲突,内心又要受到极大伤害了。
  “秘密日记”丢失后不久的10月28日,托尔斯泰从自己的家中出走了。这成了后来众多传记学家探索的一个“谜”。但是,倘若我们先不论对错,仅从事实看去,他的出走肯定与妻子有关系。他在给妻子留下的信里,拒绝告诉自己外出地点,还更进一步说:“即使你知道我在哪儿,也不要来找我,你来找只会恶化你我的处境,而且无助于改变我的决定。”
  托尔斯泰的最后时刻,是他的两个女儿守在身边,而不是已经赶到此地的妻子索菲娅。因为人们担心她在身边,托尔斯泰的心脏会受不了。对于一起共同生活48年之久的夫妻,这该是多么沉重而无奈的结局啊!
  
  当然,我们无意就此得出结论:是托尔斯泰早年的日记导致了他们夫妻关系的破裂,可从索菲娅的大部分日记中表露的想法看去,她长时期受着这些日记内容的折磨,却是确切的事实。这种事实当然影响、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使他们的感情出现了难以弥补的裂缝。这是不容否认的。
  夫妻之间,从理想的状态去思考,应当是人类中最亲密深刻,又长久平定的一种关系。可正因为有了这种理想,有了无可遮拦的靠近,彼此间的私密和容忍空间就大大减少了。在托尔斯泰与妻子之间,连婚前发生过的事,也成了给双方以痛苦,造成今天矛盾的一个症结,大约可为这一点再添加一份证据。而对这样的特别情形,该如何处理夫妻间的私密和容忍空间,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可以小心谨慎议论的话题。托尔斯泰夫妻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应该成为一个严重教训才是。
其他文献
大仲马曾经说过:“我最得意的作品是我的儿子。”这话当然不错。比起《三个火枪手》、《基度山恩仇记》等闻名世界且经久不衰的作品,小仲马更为辉煌有力,因为他是双重作品,即能生产作品的“作品”。  可是,他忘记了,或者说是有意忘记了,这部使他格外骄傲的“作品”的“著作权”并非他一人所有,而是属于他和一个女人的共同财产。他无理、无情、残忍地剥夺了那个女人的“著作权”。这个伟大的小说家公然在全世界面前说谎。 
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得Web信息量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人们迫切需要能自动从Web上发现、抽取和过滤信息的工具。因此,产生了Web挖掘。Web使用挖掘是Web挖掘的重要分支,
美国环保局最近公布了美国获得“能源之星”称号的节能建筑最多的前25个大城市,其中洛杉矶名列榜首,其次为旧金山、休斯顿、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获得“能源之星”称号的建筑,与一般的建筑相比,能源消耗量少35%,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少35%。2008年,美国有3300所以上的办公大楼、工厂、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建筑,获得了“能源之星”称号。  据称,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内已有超过6200所的办公大楼和工厂等
摘 要:《马氏文通》中的“助字篇”作为书中论述得最精当的一章,首次规定了“助字”的定义和范围。其将助字按照语气分为“传信”和“传疑”两大类,本文旨在通过对“乎”、“哉”、“耶”等传疑助词进行详细的梳理,与其他虚字对比研究,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来探求传疑助词的规律。  关键词:《马氏文通》;传疑助词;语气词;分类  作者简介:万英英(1993-),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
这幅画创作于1927年或者更早至1925年。作品的内容和题目都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不像画家的其他作品一样抽象难懂。白色的桌子和上面没有根的树构成了画作的主体。云朵穿插于树冠之间,有些在前,有些在后。它们看似离地面如此之近,似乎不符合客观现实。然而,马格里特已改变了空间比例,使画中各部分的布局相对比较合理,看上去很协调。也就是说,他打破了人们头脑中的常规和惯例,使自然世界不再受空间的限制,把白色的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