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灰化-高分辨率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石墨中痕量铁

来源 :冶金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灰化-酸溶法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是常用的测定高纯石墨中杂质元素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但高温灰化后会存在灰化残渣粘结在器皿上,用酸难以将其完全分解的难题;同时高纯石墨中的碳在高温灰化时会与铂皿发生氧化反应,降低铂皿使用寿命。实验预先用无灰滤纸垫衬在铂皿和样品之间,然后将样品高温灰化,用硝酸预先冷浸灰化残渣,期间用聚四氟乙烯棒沿铂皿底部多次搅拌溶液,再依次加入氢氟酸、高氯酸加热溶解灰化残渣,用高分辨率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HR-GF-AAS)进行测定,建立了测定高纯石墨中痕量铁的方法。试验表明,将无灰滤纸预先垫衬在铂皿底部,可以有效防止高温灰化后的样品残渣粘结在铂皿底部及碳与铂皿反应的问题。灰化残渣的溶解试验发现,当混酸体系中无高氯酸,溶液被蒸发至小体积时,易发生喷溅,而使用高氯酸蒸发冒烟时会减低消解温度,可有效防止溶液的溅跳,因此选择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灰化残渣。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在铁质量浓度为1~50 ng/mL范围内运用二次方程最小二乘法拟合校准曲线,决定系数为0.999 8,检出限为0.001 6μg/g,定量限为0.005 3μg/g。采用实验方法对高纯石墨样品中的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82%~3.6%,加标回收率为96%~104%,测定值和碰撞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茶产业是上杭县传统与特色产业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产业。该文基于对上杭县下都镇“砂睦团茶”发展现状的调研,以点带面,对存在着如茶园建设不合理、制茶工艺不规范、茶叶成品结构单一、茶树老龄化等问题,针对性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下都镇砂睦村科学管理茶园、规范化生产茶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为促进“砂睦团茶”产业健康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正>目的统计甲癌患者清甲治疗前尿碘值、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邵逸夫医院核素病房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全切术后患者648例,其中男性220例,女性428例,年龄区间11-85岁。患者清甲治疗前停用甲状腺素,嘱日常生活饮食严格忌碘,3-4周后采用梅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随机尿液中的碘
会议
以挖掘装载机后驱动桥为研究对象,基于MASTA软件对驱动桥传动系统进行系统变形分析。计算分析内容包含驱动桥传动系统在刚性连接、柔性体连接等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性能,桥壳刚度及垂向载荷对传动系统的影响。首先对采集的载荷谱进行分析,编制出整车驱动桥载荷谱,此载荷谱作为驱动桥设计的依据,分析计算驱动桥传动系统的疲劳性能;然后,运用MASTA软件对驱动桥传动系统进行建模,导入编制的载荷谱进行加载,分析计算传动
<正>前阶段笔者观摩了某校A教师执教的一节常态课,内容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第1节“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教材对于该课导入环节的编排如图所示,首先利用图7-1回顾小学学过的用三角板与直尺画平行线,从中抽象出图7-2中的一些特殊的角,并通过对这些角的关系直观判断认识所画两直线的关系,即:∠1与∠2相等则直线a、b就平行.
期刊
本文对2022年广东省物理选择性考试试题特点进行评析,并依据试题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求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本文对2022年高考甲卷理综第25题进行评析,对试题涉及的3个基本思想与方法进行源头追踪,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科学方法的渗透,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材结构的对比分析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本文在简述分析教材结构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和美国高中主流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中“电路”相关内容,概述应用ISM方法分析教材结构的操作流程,并对两版教材从关键知识要素、起始要素、结点要素、要素间形成路径4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重点聚焦两版教材间的共性与差异,为我国物理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优化提出建议.
本文分析了新修订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顺了初高中物理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科育人价值等.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视角对新修订的初中物理课标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凸显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有利于更好发挥物理课程育人价值.
<正>幼儿参与课程评价体现了教育中儿童视角的落实,是教育者站在儿童角度理解他们是如何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是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具体表现在,指导层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实践层面,各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中“幼儿评价”的字样从未缺席。但在实际层面,幼儿参与课程评价并不理想。其一,幼儿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