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所应倡导的道德理念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当倡导以下基本道德理念;一是人民健康至上道德理念,即把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伦理最为根本的道德理念。二是人道主义道德理念,即每个人必须尊重受灾群众作为人所应享有的道德权利,不应对受灾群众的命运漠不关心;同时要把受灾群众当作目的,而不是当作供利用的工具。三是求真务实道德理念,即要按照“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的要求开展防控工作。四是志愿服务道德理念,即要秉持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自愿地为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五是慎独道德理念,即要自觉地按照防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办事,配合和协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
  关键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道德理念;新冠肺炎疫情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道德记忆研究”(项目编号:19ZDA034)
  中图分类号:B82;D6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0)03-0005-05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自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来所面临的又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对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应对和搞好防控工作是我们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和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毋庸置疑,应对和防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一项甚为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除了需要从医疗卫生层面努力外,还需要从社会治理层面着手,健全和完善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而从社会治理层面着手,无疑首先需要借助法律的力量,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但是,仅仅依靠法律是不够的,尚需有相应的道德机制来保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应当把依法防控和以德防控有机结合起来,在突出依法防控的同时注重以德防控,借助道德机制来化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道德困境与风险。有鉴于此,本文拟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探讨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应倡导什么样的道德理念。
  一、人民健康至上道德理念
  所谓人民健康至上,就是指要把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人民健康至上,作为一种道德理念,包含着两项基本要求:一是每时每刻都要把人民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身体免受疾病和灾疫的侵害;二是当人民的生命和身体遭受疾病特别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侵袭和威胁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救治受灾群众。
  人民健康至上,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伦理最为根本的道德理念。我们之所以要倡导和坚持人民健康至上的道德理念,首先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过去一切制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人民当家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诉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曾强调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定位。我国国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① 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那就必然要将人民利益摆在首要位置,也即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理念。而人民健康是人民利益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理念逻辑地规定了必须坚持人民健康至上的道德理念。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其次,人民健康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根本标志就在于其人民性,人民群众既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党应当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有其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其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模范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理念。尤其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地站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第一线。
  反思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可以看到,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所以发生,发生之后之所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虽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但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关部门以及某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初心,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民健康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将人民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如果有关部门及其党员干部真正把人民健康放在心上,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及早制定应急预案,狠抓推动落实,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就可能不会发生,发生后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在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發生后,之所以还有些党员干部无视它的严重性而仍热衷于搞“万人宴”之类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之所以会出现某些党员干部“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之所以会有一些干部无视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要性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地虚应故事等等,究极而言,就在于这些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担负的职责和使命,从而没有将人民的幸福和安康放在心上、摆在首要位置。由此可见,树立人民健康至上的道德理念对于有效防控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泛滥是至关重要的。2020年1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及时收治所有确诊病人”,“决不能因为费用问题耽误患者救治”。这就是要求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切防控工作都要围绕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来展开。只有牢固树立了人民健康至上的道德理念,才能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上来,强化责任担当,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从而富有成效地推进重大卫生安全事件防控工作。   二、人道主义道德理念
  所谓人道主义,就是强调要基于人道而去关注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幸福,同情、关怀和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始终的一个最为基本的道德理念。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没有人道的存在,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同情与帮助,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生存,也不可能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道德理念,人道主义包含两层最基本的道义要求:一是我们应当尊重和维护每一个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作为人所应享有的尊严,使每一个人能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二是当他人遭遇困境时,我们应当对其伸出道义之手,给予其应有的人道关怀和帮助。
  在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倡导人道主义道德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因为在如此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所有的人都以同样的本然生命面对着灾疫的肆虐和侵袭,都“处在一个共同的安全境况之中,面对着共同的安全挑战”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经发生,其所威胁的就不可能是某个人或某一部分人,而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时,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差别与符号,如政治地位、民族差别、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教育水平、职业身份以及财富多寡等等,都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能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免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侵害。在这里,人的生命和生存是第一位的,此时我们所应思考和关注的是如何抢救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所侵袭的生命,使他们尽快摆脱灾疫的折磨和戕害;如何弘扬人道精神,给予每一位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所波及的人以道义关怀;如何有效防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灾疫就是命令”,从伦理学的视角来讲,我们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应当秉持以下两条“绝对命令”,这两条“绝对命令”具有不为任何个人身份与角色所遮蔽的普遍意义:其一,每个人都必须尊重受灾群众作为人所应享有的道德权利,不应对受灾群众的命运漠不关心。这既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理念的基本诉求,也是我们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所应担当的道义责任。依此命令,我们应将对受灾群众的救护和帮助、对受灾群众权利与尊严的维护和保障视为应尽的道德义务,自觉地、不计报酬地投身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之中,对受灾群众伸出道义之手,竭尽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摆脱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侵害。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理念而对受灾群众所遭受的困苦和折磨不闻不问、冷漠以待、置之不理的行为,是与人道主义道德理念格格不入的。其二,把受灾群众当作目的,而不是当作可利用的工具。正如康德所说,人都是“自在地作为目的而存在着的”,因而“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做是目的,永远不能看做是手段”③。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我们应当义无反顾地对受灾群众进行人道主义关怀和救助。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关怀和帮助受灾群众,既没有任何外在的命令和强制,也没有任何功利性的考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超越功利并出于自觉自愿的行为。在这里唯一支配着我们心灵的命令便是:人就是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
  三、求真务实道德理念
  所谓求真务实,即如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注释《汉书》时所言,“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所谓“务得实事”,即指务必明辨是非、判别对错,肯定正确的东西、否定错误的东西,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状态;所谓“每求真是”,即指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探求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倡导求真务实的道德理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抵制谣言的侵袭。所谓谣言,简而言之,即指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种各样的谣言甚嚣尘上。一些媒体和网民为了博人眼球、提高关注度和牟取不正当利益,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随意散布、转发各种各样的不实或虚假信息,甚至肆意制造和传播谣言。这些谣言的传播不仅会扰乱视听,扭曲公众的认知和判断,造成社会的混乱和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且还会污损国家、政府和社会形象,阻碍防控决策部署的贯彻和落实,从而严重影响到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谣言止于科学和理性。要抵制谣言的侵袭,保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有序展开和有效推进,除了借助法律武器将肆意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绳之以法外,更需要倡导求真务实的道德理念。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权威信息的发布,采取针对性的辟谣措施,澄清事实真相,揭示谣言的虚假性和非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人们认清谣言的危害性,教育和引导人们不信谣、不传谣,切断谣言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为防控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有利于认识和把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都不可能是偶然的,都有其固有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亦然。规律是独立自存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我们在规律所容许的范围内行动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规律的存在,但当我们做出了违反规律的事情时就会遭受规律的惩罚,甚至碰得头破血流。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都是我们违背规律而恣意妄为的结果。毛泽东曾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④ 我们要想打赢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战,就必须倡导求真务实的道德理念,透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表面现象和偶然性去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规律和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有效防控的方式方法,进行科学防控。以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为例,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病毒传播的规律以及人口流动规律,按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和渠道,切实做好防控工作,提高收治率,降低感染率。其次,应遵循差异性规律,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正如2020年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所强调的那样,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尤其要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加强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集中力量控制重點地区的疫情,以从根本上扭转全国疫情蔓延局面。最后,要加强病毒机理及其活动规律的研究,求索攻坚,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尽快研发出能有效控制和克服病毒的疫苗和有效药物,打造战胜病疫的关键性武器,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总而言之,在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我们务必秉持求真务实的道德理念,老老实实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取得疫情防控战的胜利。   四、志愿服务道德理念
  所谓志愿服务,即指秉持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于公益活动中,自觉自愿地以智力、体力、技能等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志愿服务道德理念中包含着两种基本精神:一是自觉自愿的精神。志愿服务是完全发自内心和出于自觉自愿的,自觉自愿是志愿服务的首要原则和其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志愿服务活动得以开展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条件。人们是否参加志愿服务,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参加志愿服务,以何种形式参加志愿服务,以及参加哪个领域或方面的志愿服务,均出于志愿者的自觉自愿。志愿服务的自觉自愿是个体责任意识的集中體现,它意味着个体已经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并将其内化为主观道德意识;已将志愿服务视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并在这种责任意识的驱使下自觉地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纯粹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社会伦理行为,本身就是以无私奉献为其内在本质的,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是志愿服务的真谛所在。无论是从志愿服务的起源还是从志愿服务的发展来看,无私奉献都是志愿服务的精神基础和核心理念。志愿服务所倡导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源于公民内心的德性精神。这种德性精神倡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热爱生命,匡扶正义,对社会负责。在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中没有人身依附的约束,也没有私人间感恩图报的负担,其产生的社会后果是公民对其所属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与归属。
  志愿服务道德理念也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所应当倡导的。毋庸置疑,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以及公共卫生部门无疑是主要力量,没有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决策部署,没有公共卫生部门所组织的精准施治,防控工作不可能有效展开。但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不仅十分复杂,而且甚为艰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需要全社会联动和通力协作,特别是需要民间力量的有力支持。无数事实表明,志愿服务可以依靠其独特的优势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在2014年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人人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在2019年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说道:“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就有无数志愿者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风”而行,主动地、自发地奔赴抗疫情第一线,积极参与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精神,成为抗疫不可或缺的力量。广大志愿者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有效地缓解了疫情防控的紧张局面,推动了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广大志愿者的倾情付出和无私奉献,疫情防控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么显著的成效。由此可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倡导志愿服务道德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全人类的安危,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站在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秉持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本着“千万人中不见有己,千万人中不忘有己”的责任担当,积极投身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之中,努力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慎独道德理念
  何谓慎独?《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指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而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仍能小心谨慎,自觉地按照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则和规范行事,而不会因为没人监督、别人不在场或不注意而恣意妄为。慎独作为一种道德理念所体现的是一个人对体现为原则规范的社会必然性的高度自觉。大凡能“慎其独者”“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在,精粗隐显,无不慎之”⑤。也就是说,达到了“慎独”境界的人就能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每时每刻都能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办事。慎独,作为一种道德理念,一方面要求我们将外在的反映社会必然性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并时时刻刻以这些原则和规范约束自身;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真诚地按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办事,做到“身恒居善,则内无忧虑,外无畏空,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⑥。
  倡导慎独道德理念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来说甚为重要。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一方面,疫情的影响是全国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并且防控难度大、防控情况复杂、防控任务艰巨。只有坚持全国一盘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防控战的最终胜利。而要做到全国一盘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从中央到地方各地区各部门的全体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就必须秉持慎独的道德理念,坚守自己的岗位,积极履职尽责,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另一方面,新冠病毒潜伏期长、传播力强、传播渠道隐秘、传播速度快,不仅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具有感染性,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具有传染性,不仅可以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污染物体的表面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其所威胁的不仅仅是某个或某部分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是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秉持慎独的理念,自觉地按照政府和防控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办事,配合和协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护,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切断病毒传播的渠道,防止灾疫的扩散和蔓延。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有些党员干部缺乏慎独的道德理念,不能坚守岗位,不能自觉、主动、积极履行职责,致使一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漏洞,导致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有些人缺乏慎独的道德理念,不能自觉按照政府以及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和要求行事,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疫情防控中所应担负的责任,不服从和配合政府和防控部门的指挥和安排,或不主动报告健康状况,或隐瞒病情和传染病区接触史,或仍然参加聚会和集体活动,或出入公共场所不戴口罩,或不主动居家隔离等等,从而程度不同地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有些人缺乏慎独的道德理念,不能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肆意造谣传谣,或哄抬物价,制售假劣防疫物资,或寻衅滋事,扰乱救治秩序等等,从而严重干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表明,只有坚守慎独的道德理念,我们才能够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自觉地站在大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自觉以大局为重、以全局为先,自觉服从大局、坚决服务大局,才能够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的决定、命令和要求,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相互协调,齐心协力地开展防控工作,提升防控效率,从而最终赢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战的胜利。
  注释:
  ① 习近平:《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求是》2019年第23期。
  ② 李建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意蕴》,《云梦学刊》2019年第2期。
  ③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⑤ 《朱子语类》卷十六。
  ⑥ 《刘子·慎独》。
  作者简介:彭柏林,湖南理工学院期刊社社长、教授,湖南岳阳,414006。
  (责任编辑  刘龙伏)
其他文献
鹿目格    鹿目格是寿山的一个地名,所产印石即叫鹿目格,她和产田黄的上、中、下毗邻,离高山稍远一点,这里是沙地,所产的印石几乎都是沙中挖出的独石,和田黄有些相似,第一块田黄的出现也是在沙中挖出的。但大多数都是含许多沙质和火山灰之类杂质,部分优质者,称鹿目田、有石皮,极温润凝灵,然而,不少个案的内层部分却含有粗糙的沙质,导至有些石评家认为鹿目田只是层皮可取,其实,也有通体温润凝灵的个案,只是罕有而
期刊
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业内人士归纳目前中国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的发展特点为:中国书画领跑市场;中国油画芝麻开花;瓷器杂项成交平平。  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于第二个高潮过后的平稳发展时期。有业内人士预言,2006年必将是我国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稳中求胜的一年!但必须看到好形式中的不和谐声音,艺术品市场造假、售假行为屡屡发生,市场秩序并不规范。  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
期刊
在深圳五洲宾馆刚刚结束的华奇迎新拍卖会上,著名画家阎正先生的新作《虎头雪獒》拍出了26万的高价,在深圳拍卖市场上引起轰动。《藏獒》系列画作题材新颖,构图精奇,笔法细腻,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艺术界的关注,藏家纷纷追索,迎新拍卖会上的这幅《虎头雪獒》甫一露面,竞价声此起彼伏,会场上举牌一片,竞争非常激烈,经过数十个回合的争夺,最后被专程从汕头赶来的藏家竞得。  阎正,1943年生于西安,河南孟津人,是著
期刊
与台湾奕埴国际股份公司合作举办《宝岛台湾》展。  与北京中视搜寻天下节目策划中心合作拍摄100集电视片《中国佛教文化》。  举办“中国文物之春”画展义拍活动。  与企业界建立联系。  与海外组织个人建立联系。  “中国文物之春”预计3月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
期刊
展观陈少梅先生的作品,用笔遒劲峻拔,爽利酣畅,或老辣苍润,或秀丽工致,繁简自如,能收能放,略无滞涩。陈少梅先生在继承传统方面主要取法“北宗”,从明人唐寅、仇英得其秀逸之气,从浙派戴进、吴伟取其滂沛生动之致,再溯源而上直步南宋马远、夏圭的门庭。晚明以降,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区分过分,褒贬近乎极端,人物选择也不完全恰当,然以他“天下文章司命”之地位,趋附者滔滔乎天下皆是,以至300多年来画坛崇南贬
期刊
鼻烟壶是一种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在清代工艺中,不仅被视为精致工艺中的明珠,同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清代鼻烟壶制作精美、式样繁多,为雅好者珍贵文玩欣赏之瑰宝。      一、鼻烟壶的由来和发展  烟草,约早在明初由吕宋传入我国。据记载由商船的往来和贸易交流开始在南方沿海一带流行,明万历时期闽南沿海一带开始种植烟草,烟草逐渐流行于全国。  鼻烟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世纪后半期,自广州传入,据现存史料如赵之谦
期刊
摘要:在社区治理话语体系下,需要树立社区研究的“主体视角”,对基层社区场域中的多元主体加以关注。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但在当前的治理实践中处于对社区居委会的依附状态,从而造成了社区治理的内卷化困境。案例分析表明,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是破解社区治理内卷化困境的关键所在。而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定位的转变、单位意识作用下的情感化工作以及伙伴双方的积极互动与资源交换等
期刊
紫砂器,又称“紫砂陶”,简称“紫砂”,是一种以特殊陶土制成的陶器。其所用陶土,出自江苏宜兴,为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由水云母和高岭土、石英、云母屑、铁质等矿物成分构成,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颜色有多种,被主要分成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泛称“紫砂泥”,可单独烧制成陶。因含铁、硅量较高,烧制后多呈紫红色,故称“紫砂器”。它始于唐宋,风靡明清,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著名社会学家陈达從1928年起探索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初步提出全国人口选样调查计划,中间经过抗战时期主持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时以云南人口调查为例的地方性实践加以深化,抗战胜利后至1950年初,他在与国民政府内政部人口局关于《第一次全国户口普查计划草案》的论争中不断呈现其最终成熟方案的部分内容。陈达的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虽未能付诸实施,但其学术价值依然突出,其中凸显出来的这位政策型社会学家
期刊
摘要:区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国家治理的一般性,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参与即治理的解说,强调治理的多主体参与,强调区域共同体建设。从治理圈层来考察,深度贫困地区应然的治理主体强调更大圈层的作为。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藏族地区,治理主体结构的理想模型是政府主导体系、本地社会支持体系、区域外社会支持体系的结合。但在现实中,藏族地区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却是只有政府与当地民众的“二元结构”。在藏族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