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技巧性化学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ymd_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对新教材的讲授,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引入新课开始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导课技能就是通过巧妙、别致、恰到好处的新课引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进入教师预先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关键词】 化学;导课;技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一、旧知导课
  “温故而知新”是教师惯用的导课方法之一。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以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为前提,保证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导课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设计相关的演示或学生实验,同时,向学生提出若干向新课知识过渡的问题,在一系列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利用实验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可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例如,在《钠的化合物》一节中,用脱脂棉包住约0.2gNa2O2粉末,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学生兴致盎然,滴水为什么能生火呢?
  三、生活导课
  化学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新课导语中对学生渗透生活中的化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化学课的积极性。例如在《化学能与热能》一节的教学导语:寒冬里,当阵阵寒潮袭来,暖宝宝成为许多女生的贴身保暖神器,一贴即热,方便易带。但你们有没有好奇过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呢?从生活材料入手,引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习欲望。
  四、设疑导课
  新课开始,教师要有创意性地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解惑、探究的欲望。如讲到“盐类水解”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课: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溶液呈酸性;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OH-,溶液呈碱性。那么盐在水溶液中既不电离出H+又不电离出OH-,盐溶液一定呈中性吗?这样马上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引入到新课中,使学生思考盐溶液呈中性吗?接着可以做一些辅助实验,测量一些盐溶液的pH值,可知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盐溶液有些呈酸性,有些呈碱性,而又有一些呈中性呢?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提高了他们听课的兴趣,又使新知识能牢固掌握。在每节课前要将讲述的内容适当地恰如其分地提一些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讲授的疑点而转动起来。
  五、情感导课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良好的情感品质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教师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以生动活泼、充满激情的语调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会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意境。例如,“氧气”一节的教学导语:“人不吃不喝还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却只能活1~2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年人吸入氧气的体积约2000L/天。同学们对氧气有了解吗?你知道它的化学组成和‘脾气’(‘性质’)吗?”学生在教师这充满情感的叙述中,产生了对十分熟悉而又很陌生的氧气问题的求知热情。
  六、史料导课
  在史料导课中列举与新课相关的、典型的史料进行导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时代感,拉近学生与学习新课知识的距离,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如燃烧和缓慢氧化。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这一案例中,教师根据史料进行导课,继而提出“着火点”、“缓慢氧化”、“自燃”等主要概念,并进行解释,毫无疑问这一导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根据教材内容选讲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端,收寓教于趣之功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引人入胜、新奇待解的学习氛围。
  七、诗歌导课
  化学是严谨的,诗歌是浪漫的.这两者似乎格格不入。然而人类历史上,将严谨的化学融入浪漫精美的詩歌中却屡见不鲜。古人以独特的视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笔墨,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反应的悉心观察与独特的文学审美,以及对化学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精彩描述,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为化学教学与古诗的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例如在学习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三者转化时,导入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曾作《石灰吟》一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不但是于谦忠烈清白一生的真实写照,还精辟地阐述了生石灰的生产过程。
  “千锤万凿出深山”——表明了原料来源。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坚硬,经过千锤万凿被敲碎,然后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CaCO3(s)=CaO(s)+CO2(g)
  “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熟石灰: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
  以诗歌导课,可给学生预留一个想象空间,在课堂中逐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认识诗歌的美、化学的美。
  八、谜语导课
  寓“谜语”于新课的导入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增强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等,教学效果颇为显著。例如,“电镀”一节,教师利用谜语导课:“通电洗澡,穿上外套,金光闪烁,合身牢靠”。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电镀。教师借此发挥:猜对了。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法,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镀的有关知识。”导语虽短,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电镀”的情趣。再如,“催化剂”教学导语:“加上一点点,作用大无边,功成不自居,量质没有变”;“生石灰”教学导语:“全身洁白又硬强,洗起澡来吵嚷嚷,热气腾腾液乳白,粉身碎骨才安详。”通过引入形象、逼真、富有趣味的谜语来进行的新课导入,对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和促进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要求更高,讨论式教学充分适应了这一教学要求。将讨论式教学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状况,以及讨论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英语 讨论式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电网企业为了预防工作中可能突发的事故,提前编写事故预案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是许多事故预案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对现场工作无法起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细致地梳理了500 k V变电站事故预案的编写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77-02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已经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方式的发展与研究。希望我国的学生通过对英语的学习,逐渐的与国际接轨,为日后工作中与国际友人顺畅沟通交流扫清障碍,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知识量的储备,以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
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
随着教学模式的急速发展,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也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如何利用精炼的微课提高CAD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将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成学生,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要保证提高教学水平。在此情形下,怎样利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变得至关重要,构建高效课堂越来越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5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要切实减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