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Being汉译两派之共同预设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Being的汉译纷争由来已久、至今未果。粗略地可将混战诸方简划为存在(有)派与是派。两派虽主张各异,却大概分旱如下共同预设:(1)名词Being源于动词to be,故欲理解Being须回返to be;(2)to be具备两种不同、甚至互不相干的用法即系词用法和非一系词的存在用法。第1条预设是比较合理的,但第2条预设值得商榷。To be的系词用法和存在用法不但非戴然二分,而且在根底处纠结一体。所有系词包括现代汉语里的系词是本就无可争议地内含存在义。以是译Being根本不会遗漏Being原有存在之义。比较
其他文献
1820年,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巴门(现在的伍珀塔尔市).他是马克思的密切合作伙伴,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二人的合作中,恩格斯更关注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哲学的发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自觉从思想文化层面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他们以“科学”作为价值尺度,重新评估中国的传统价值,并试图重建新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一时期
摘 要:国际化背景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已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有利于我国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而且对于传播我国优秀的本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做如下探究,以期可以为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的文化教育作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渗透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1.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