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上好中职校德育课”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针对“如何上好中职校德育课”这一话题,笔者主要作了以下三点思考:一、用良好的修养感染学生,使其愿意学;二、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广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其乐于学;三、用较强的教学技能驾驭课堂,使其能够好好学。
  【关键词】中职校 德育课 思考
  中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实用型中等技术人才的责任,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的教授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也担负着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初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职责。那么,如何上好中职校的德育课,充分发挥德育课的功能,提高学校的育人成效呢?这是中职校德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下面,本人就这一问题从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用良好的修养感染学生,使其愿意学
  中职学校学生的问题之一在于厌学。在各门功课中,相对而言,他们比较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太重视德育课程的学习。对于德育课,学生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要不要学。作为德育教师,相应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愿意学。对此,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德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修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愿意跟随我们学习。
  首先,德育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作为德育教师,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能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国际共运所遭受的挫折而怀疑、动摇、否定我们的信仰;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消极因子而否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必须坚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不能被现存的某些丑恶现象蒙蔽双眼,混淆视线。德育教师只有心怀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课堂上才能发出来自肺腑的声音,理直气壮地传授德育知识,使我们的教学具有一种内在的感染力。
  其次,德育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教书的过程实则为育人的过程,教师的品性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决定着自己与学生间的距离。为人师表的我们,尤其是德育教师,在具备一般的道德品质外,还应有一种特殊的品质,那就是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在当前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氛围下,选择了当教师,也就意味着选择了甘守清贫。如果把当教师仅仅作为一种谋求生存的手段,那么你就势必无法真正安心地工作,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塑造“人类灵魂”这一伟大工程的职责与使命。只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选择了教师这一岗位,并把它当成自己终身追求的一项事业来热爱,我们才会充满热情的工作着,才会产生强烈地责任心,为社会、学生心甘情愿地付出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当我们自觉自愿的为我们所爱的事业付出时,也就会带着无私的爱心和足够的耐心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如此,我们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任,才能让学生自愿地开启他那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接近我们,接受我们的言传身教。
  再次,德育教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如果为人师表者在台上一套,台下另外一套,我们的学生也将阳奉阴违,表面上尊重你、课堂上附和你,内心深处则鄙视你,对你的说教亦会嗤之以鼻。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学生多半也会言行不一致,人格上出现裂化。这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和谐发展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谨言慎行,言行一致,在学生面前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广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其乐于学
  要让学生乐于学,特别是象德育这样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育,给德育注入“交互主体”(双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这方面,笔者以为,《学会做事》一书中的“知识层面 ——概念层面——情感层面——活动层面”的循环互动式教学很是值得我们借鉴。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一个导航人的作用,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或者通过一个社会的热门话题等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主题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足够自由的舞台,鼓励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自身经历感受、激烈辩论、角色扮演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老师的思想相互碰撞,甚至摩擦出思想的火花。在自由的“碰撞”中,学生、教师之间互为主体,他们的道德品质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而共同发展、成长。总体来说,在这种民主氛围之下的“教与学”中,教师相对比较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实现从“心动”到“行动”,即实现德育的内化到外化的自觉转化。
  要让学生乐于学,教师还需具备广博的知识。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精通专业知识,教师才能顺利完成专业教学的任务。因此,作为德育教师,我们理所当然地要掌握深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但是,德育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等多方领域知识。比方说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本身就是以各种具体知识为基础,来思考和研究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所以,要教好这门课程,除了掌握一般的哲学知识外,还要有较为丰富的其他学科知识。再者,德育课程的任务主要在于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中职校的学生又有一定的厌学心理,所以,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仅仅是按部就班地把书本上的一套德育理论传授给学生,那么台下势必会形成酣睡一片或聊得不亦乐乎的局面。德育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学科知识,同时,通过书报、电视新闻、网络信息等渠道获取时代信息,准确把握国内外时政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做到学识渊博、知识更新及时,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达到举一反三、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的境界,使学生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和引导。   德育课程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课程,空洞的说教、死板的语言只会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的感受,增强他们厌学的情绪。如果德育教师能在博学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化,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因为幽默的故事、风趣的语言往往可以解除被压抑的情绪,缓解人际间的紧张关系,沟通双方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甚至冰释误会。对于学生而言,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为在他的课堂上,不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论了,一些奇妙的语言不时地跳入学生的耳帘,引起学生的欢笑。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得以启迪,懂事明理。
  三、用较强的教学技能驾驭课堂,使其能够好好学
  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中职校学生来说,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和耳朵,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使他们乐在其中,可以说是已经开启了他们久闭的通往知识殿堂的心扉之门。但是,怎样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使他们的知识、能力、思想觉悟得到真正的提升,引领他们登上那座知识殿堂呢?这就离不开老师较强的教学技能了。
  首先,要具备较强的挖掘教学资源、把握教材和根据需要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我们千万不能把学生忽略掉,只管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传授知识,把教学知识化、理论化,而应根据中职校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层次、兴趣爱好去挖掘校内外现实生活中的德育资源,结合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适当淡化专业的理论性,使德育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样,德育教学才不会给学生留下遥不可及的感觉,而会让他们感受到它的真实可靠性,调动他们的真实情感,从而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德育自身的感染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生命力。
  其次,要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中职校的学生在自控能力方面比较薄弱,聊天、打瞌睡、听MP3等现象在上课时是常有的事,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中会突然引吭高歌一曲,或者制造一点小摩擦之类的事件来转移同学们的注意力,影响课堂的教学秩序。所以,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对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我们在处理课堂问题时要始终把握好适度原则,既不要夸大事件,过于严肃处理,也不要对于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否则,结局要么是同学与老师的对立,要么是课堂上的不良习气不断蔓延。掌握好分寸,对学生宽严结合,恩威并施,使课堂保持良好的秩序,才能让学生坐下来静心学习,保证好教学质量。同时,在德育课上仅靠教师的一张嘴来讲授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的。作为德育课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能够熟练授课之外,还要能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如参观访问、拓展活动、材料搜集、社会调查、演讲辩论等,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科学始于好奇。”杨振宇也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和好奇心往往能催生强大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吸引着人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
  此外,要建立多元灵活的学生评价方式。对于中职校的学生来说,德育课并不在于传授较深的理论性知识,而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基本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重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德育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而过分注重知识性和一次性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要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长效评价机制。就此,我们可以把课堂纪律表现、上课发言、作业完成情况及活动参与积极性、测验结果等作为考评内容,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既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着重于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过程,以此来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卢德斯·R·奎·苏姆宾、卓依德利澳 主编,余祖光 译.《学会做事》[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12.
  [2] 林铁成. 谈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养[J]. 教育探索,2012(01):117-118.
  [3] 龚昊. 模块式教学在中职哲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2011(09):111-113.
  (作者单位: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分层次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2018年收取的60各临床护士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而对照组护士应
拓展训练作为目前国内发展较快的管理培训方式之一,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从拓展训练与体育的关系、拓展训练与体育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两方面来探讨拓展训练与体育的关系,从而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国家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持力度远远不足,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缓慢。针对上述问题,国家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大力支持现代
佰利联(002601.SZ)是中国排名前三的钛白粉生产商,2013—2015年产量分别为12.7万吨、19.5万吨、20.9万吨,当前产能为26万吨。刚刚出炉的2015年年报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2015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5亿元,较上年上升28.43%;实现利润总额1.36亿元,较上年上升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较上年上升76.49%。  同时,佰利联非公开发行申
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与企业的深度参与密不可分。在高职教育中,部分专业不具备“大批量”同时就业的可能,探索该类专业的“订单”培养模式对提高就业质量具有参考意义。在实践中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融资渠道的拓宽以及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作为追求利润的企业,必须转变业务重点,积极拓展个人资产业务.目前存在这一些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资产业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提高,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作为职业院校基础课程的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培养学生
目的:研究探讨在优质护理中应用电话回访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各类疾病患者共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
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引导的两轮差速转向AGV的组成和引导原理,对机械结构、电源装置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
民间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系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民间金融为我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同时,民间金融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