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道治理工作起着恢复河道行洪、排涝、蓄水、航运等综合功能,并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加强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后果日益显现,我国水利建设正逐步从传统水利向环境水利、生态水利转化。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纷纷兴起了河道生态建设的热潮,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预计该类工程的建设规模会稳步提升。在扩大及巩固阶段成果的同时,也需对已建生态河道进行评估,反思当初规划设计目标是否实现、设计是否遵循了生态原则及定律、运行后是否体现规划初衷、违背规律强行上马的效果及成本等对今后河道生态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及建设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布局不尽合理
河道整治工程多是在工程抢险后逐步形成的, 一般位于险点险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形成的历史年代差异较大,工程结构特点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出险河段修做的河道整治工程布局不尽合理。新续建工程建设前,设计单位尽管做了必要的论证和验算,但仅限于局部河段。长期以来,河道整治工程缺乏完整、系统的专业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相互关系,故有些工程建成后长期不能发挥作用,有的工程建成运用后對其他工程造成了不利影响,这都是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的工程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2、设计不规范,图纸会审把关不严
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实地情况没有调研透彻,缺乏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缺乏对环境、经济、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不细、深度不够,设计图纸先天不足。图纸初审和图纸会审把关不严,对一些严重不符合要求的设计图纸没有严格把关,坚决退回,导致问题设计图纸得以蒙混过关,造成建设期间工程设计变更增加,工期和投资难以控制,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施工方法简单,坝体不稳
对于河道整治工程,特别是常年靠水的河段,新续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是相当麻烦的,如断面底高程做不到位的问题,根石抛投不到位的问题等,设计中一般对河道整治工程施工难度考虑的不够,施工中多是采用小型机械,且施工方法原始、单一,造成新、续建工程基础不牢固,坝体不稳,遇水流淘刷易出险等问题。
4、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少
目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已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如土工合成材料、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设备等。尽管“三新”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也多是尝试性的,即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成熟的应用经验和方法,大多数河道整治工程还是沿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工程建设原材料也变化不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秸、柳料会越来越少,土、石方料源也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加快“三新”应用步伐。
5、根石加固不到位,工程带病运行
经常靠水的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新建还是老的河道整治工程,都要适时补充根石,进行根石加固。根石加固一般选在枯水期实施,冲刷坑浅,抛石不到位,缺石部位很难得到有效补充,造成工程带病运行。
二、加强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1、强化管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责,对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管理负总责。因此,要加强对项目建设法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变“要我管”到“我要管”,主动开展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作为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要认识到工程的重要性和施工的复杂性,认识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绝不能认为有监理、有现场管理人员就轻视自己的责任,放松对项目的建设管理。其次,要认真组建强有力的现场管理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使其成为政治可靠、工作扎实、技术过硬的合格现场管理人员。第三,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质量保证体系,要经常深入工地,正确行使检查、监督的权力,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后续监管。
严格投标资格审查,除审查企业资质外,还要重点考察企业的施工实际能力、信誉度等,特别是有无违法分包、转包的劣迹,是不是挂靠投标,严格市场准入条件。中标后,还要不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资质检查,如发现存在挂靠或有转包、分包现象的,主管部门要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查处,性质严重的,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取消其进入水利工程市场资格。建设单位要检查建设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投标文件落实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要对照投标文件,严格查验施工企业“五大员”的有关证件,发现有与投标文件不一致的,一定要严肃提出并责令限期纠正,防止施工单位偷梁换柱,以次充好。施工单位要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3、强化现场监理,实现全过程监管。
现场监理是对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管,是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监理队伍素质高低则是决定水利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作为建设单位,要认真审查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的资质、能力,合理选择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并在工程施工时不干预和影响监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保证监理在工程量签证和工程进度款支付环节上的签认权力。作为监理单位,应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对监理人要多培训、严要求,认真履行监理职责,杜绝监理工作不到位、无证上岗、监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履行监理单位“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监理职责。作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督,开展现场监理工作质量检查。对监理工作不到位、不规范的监理公司和监理人员,要依法严肃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将其纳入黑名单,取消其进入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资格,必要时向发证部门发函,建议吊销其监理资格证书。
4、加强图纸会审把关,提高设计质量。
设计图纸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依据和基础,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证设计质量,关键是要严格图纸会审。图纸会审不仅要对图纸的安全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进行全面的检查,还应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设计项目管理的角度上对设计图纸提出问题,对设计图纸加以优化和完善,以提高设计图纸的设计质量。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设计图纸,要严格把关,坚决退回,对经常出现严重问题的设计单位要予以警告。
5、强化质量监督,完善质量监督体制。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是百年大计,质监部门要提高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因为工程规模小就不予重视。要严格落实质量监督责任主体,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强化质量监督。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
参考文献:
[1] 陈冬云,吴婉玲,温新丽.农村河道长效保洁管理模式的初探[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7)
[2] 张震宇,陈强富,张展羽,夏继红.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10)
[3] 王红,贾仁甫,李章林.扬州市农村河道现状及综合整治措施[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2)
关键词: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后果日益显现,我国水利建设正逐步从传统水利向环境水利、生态水利转化。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纷纷兴起了河道生态建设的热潮,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预计该类工程的建设规模会稳步提升。在扩大及巩固阶段成果的同时,也需对已建生态河道进行评估,反思当初规划设计目标是否实现、设计是否遵循了生态原则及定律、运行后是否体现规划初衷、违背规律强行上马的效果及成本等对今后河道生态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及建设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布局不尽合理
河道整治工程多是在工程抢险后逐步形成的, 一般位于险点险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形成的历史年代差异较大,工程结构特点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出险河段修做的河道整治工程布局不尽合理。新续建工程建设前,设计单位尽管做了必要的论证和验算,但仅限于局部河段。长期以来,河道整治工程缺乏完整、系统的专业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相互关系,故有些工程建成后长期不能发挥作用,有的工程建成运用后對其他工程造成了不利影响,这都是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的工程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2、设计不规范,图纸会审把关不严
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实地情况没有调研透彻,缺乏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缺乏对环境、经济、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不细、深度不够,设计图纸先天不足。图纸初审和图纸会审把关不严,对一些严重不符合要求的设计图纸没有严格把关,坚决退回,导致问题设计图纸得以蒙混过关,造成建设期间工程设计变更增加,工期和投资难以控制,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施工方法简单,坝体不稳
对于河道整治工程,特别是常年靠水的河段,新续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是相当麻烦的,如断面底高程做不到位的问题,根石抛投不到位的问题等,设计中一般对河道整治工程施工难度考虑的不够,施工中多是采用小型机械,且施工方法原始、单一,造成新、续建工程基础不牢固,坝体不稳,遇水流淘刷易出险等问题。
4、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少
目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已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如土工合成材料、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设备等。尽管“三新”技术在河道整治工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也多是尝试性的,即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成熟的应用经验和方法,大多数河道整治工程还是沿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工程建设原材料也变化不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秸、柳料会越来越少,土、石方料源也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加快“三新”应用步伐。
5、根石加固不到位,工程带病运行
经常靠水的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新建还是老的河道整治工程,都要适时补充根石,进行根石加固。根石加固一般选在枯水期实施,冲刷坑浅,抛石不到位,缺石部位很难得到有效补充,造成工程带病运行。
二、加强农村河道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1、强化管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责,对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管理负总责。因此,要加强对项目建设法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变“要我管”到“我要管”,主动开展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作为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要认识到工程的重要性和施工的复杂性,认识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绝不能认为有监理、有现场管理人员就轻视自己的责任,放松对项目的建设管理。其次,要认真组建强有力的现场管理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使其成为政治可靠、工作扎实、技术过硬的合格现场管理人员。第三,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质量保证体系,要经常深入工地,正确行使检查、监督的权力,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后续监管。
严格投标资格审查,除审查企业资质外,还要重点考察企业的施工实际能力、信誉度等,特别是有无违法分包、转包的劣迹,是不是挂靠投标,严格市场准入条件。中标后,还要不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资质检查,如发现存在挂靠或有转包、分包现象的,主管部门要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查处,性质严重的,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取消其进入水利工程市场资格。建设单位要检查建设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投标文件落实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要对照投标文件,严格查验施工企业“五大员”的有关证件,发现有与投标文件不一致的,一定要严肃提出并责令限期纠正,防止施工单位偷梁换柱,以次充好。施工单位要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3、强化现场监理,实现全过程监管。
现场监理是对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管,是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保障,而监理队伍素质高低则是决定水利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作为建设单位,要认真审查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的资质、能力,合理选择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并在工程施工时不干预和影响监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保证监理在工程量签证和工程进度款支付环节上的签认权力。作为监理单位,应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对监理人要多培训、严要求,认真履行监理职责,杜绝监理工作不到位、无证上岗、监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履行监理单位“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监理职责。作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督,开展现场监理工作质量检查。对监理工作不到位、不规范的监理公司和监理人员,要依法严肃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将其纳入黑名单,取消其进入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资格,必要时向发证部门发函,建议吊销其监理资格证书。
4、加强图纸会审把关,提高设计质量。
设计图纸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依据和基础,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证设计质量,关键是要严格图纸会审。图纸会审不仅要对图纸的安全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进行全面的检查,还应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设计项目管理的角度上对设计图纸提出问题,对设计图纸加以优化和完善,以提高设计图纸的设计质量。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设计图纸,要严格把关,坚决退回,对经常出现严重问题的设计单位要予以警告。
5、强化质量监督,完善质量监督体制。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是百年大计,质监部门要提高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因为工程规模小就不予重视。要严格落实质量监督责任主体,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强化质量监督。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
参考文献:
[1] 陈冬云,吴婉玲,温新丽.农村河道长效保洁管理模式的初探[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7)
[2] 张震宇,陈强富,张展羽,夏继红.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10)
[3] 王红,贾仁甫,李章林.扬州市农村河道现状及综合整治措施[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