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校史剧传承“八一”精神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b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梧桐树石板凳,红领巾读书声。少年接过红领带,昂首挺胸志向萌。”八一前夕,南昌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下简称南师附小)校史剧《红领带 红领巾》在江西艺术中心拉开序幕……
  红领带是“八一起义”的烙印,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
  “昨天的红领带,今天的红领巾就是在提醒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展望好我们的未来。”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龙和南介绍,这场由南师附小师生共同打造的校史剧更是一部“传承剧”,将成为南昌市教育系统经典保留剧目,年年展演,年年启用新学生演出。
  百年校史,红色传承,南师附小又多了一块德育阵地。
  南师附小始建于1908年。最初,学校没有教室,学生只能在梧桐树下读书,战火中南师附小迁往武汉、吉安遂川……“筚路蓝缕,风雨兼程,本心依旧”,该集团负责人易艳丹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起,学校就通过设小红色讲解团、小杜鹃艺术团、红领巾电视台、少年军校、红色影院,开辟“五红阵地”,开展红色德育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教育。
  将南昌健在的老红军,都聘请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小杜鹃艺术团作为江西省第一支全方位艺术团赴萍乡、安远、井冈山开展红色演出。因德育成果显著,学校不仅被评为“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更成为百姓心中的名校。
  进入新时期,为了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学校跨三区选五址,成立了教育集团。
  师生逾万,如何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学校创新“五红”课程,开启寻根之旅。以“我眼中的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孩子们在红领巾电视台自己拍摄身边故事,并制作播放;开设 “少年演说家”精品栏目,以孩子的视角宣讲价值观;创排红色校史剧……
  历时一年多,《红领带 红领巾》在集团旗下四个校区海选演员,经过初试、复试和三试,参演师生达上千人次。
  小烈士“毛毛”B角陈昱铭皮肤黝黑,个子瘦小。从最初的落选,到每次旁听排练揣摩角色、默背台词,最终成功出演毛毛一角,陈昱铭克服了很多困难。膝盖跪地红肿,喉咙嘶哑到一度说不出话来,但每每被问起累不累,他总是调皮地说:“我是毛毛,不怕吃苦。”
  “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孩子们在排练校史剧中加深了对“八一精神”的领悟。
  “忠于信仰!”演出的最后,参演师生在三任校长的鼓励下,面向退伍老兵、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两千余人,在军旗下举起右手宣誓。
  “同學们,让我们把八一精神传承下去,把附小精神传承下去。” 演出结束后,学校红谷滩校区毕业班学生范昕倩在观后感中写道。◆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家上层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孔子就提出“为政以德”的德治主张。建立在不同经济基础上的不同社会类型,都会形成不同的国家道德治理规范。在继承、发展、创新中,形成了中华绵延五千多年而不绝的优秀传统道德和文化。  思想政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