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对诱发易感和非易感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碘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易感和非易感小鼠诱发EA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的机理.方法采用EAT易感(TA-1)和非易感(BALB/c)小鼠经甲状腺球蛋白(Tg)免疫,诱发为EAT实验动物模型并给予不同水平的碘饮食.观察小鼠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改变和炎细胞浸润程度、血清中Tg自身抗体的水平以及低碘和高碘Tg抗原性的不同.结果①2种品系小鼠经Tg诱发,均出现不同水平的Tg自身抗体和甲状腺的炎症反应,血清中Tg自身抗体的出现早于甲状腺的病理改变.②TA-1小鼠的甲状腺炎症反应明显高于BALB/c小鼠,高碘组中的TA-1小鼠炎症较适碘组更明显,为弥漫性伴慢性炎症(+++).③高碘Tg诱发的Tg抗体与高碘Tg抗原的反应明显高于与低碘Tg抗原的反应,低碘Tg诱发的Tg抗体反之,表明二者抗原性有所不同.结论高碘摄入会使易感小鼠EAT的发病加重,其机理除了体内的遗传因素,可能与过度碘化的Tg抗原性增强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预处理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致大鼠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白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Iso损伤组、bFGF预处理组,用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生化方法检测心肌酶,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方法测定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的水平,DTNB直接显色法
人类的性发展伴随人从出生到死亡。0岁~6岁婴幼儿的性发展涉及神经系统发育、动作技能发展、性行为与性兴趣发展、对性别的认知发展、对生育和诞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道
为了解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泥高乡仡佬族8~12岁儿童氟中毒流行情况,作者于2002年10月进行了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 研究大骨节病(KBD)有关病因因素对靶组织细胞的损伤和保护作用;探索引起软骨细胞变性坏死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于体外再建软骨组织模型,并加入KBD可疑致病因子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和保护因子硒,检测软骨细胞膜上透明质酸受体CD44和细胞培养液中可溶性CD44(SoCD44).结果软骨细胞膜上CD44的表达随着,NIV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加硒后有增加趋势;细胞培养液中SoCD44浓度随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