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9月28~29日,水利部“948”项目管理办公室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委承担的第一个国家“948”计划“坝岸工程水下基础探测技术研究”项目(合同编号965130)验收会.来自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水利部规划总院、清华大学、国家防办、中南大学、华北水院、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验收会.与会专家经过认真讨论和评议,一致认为该项目已接合同要求全面完成了“X-STAR全谱扫频式数字水下剖面仪”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任务,达到了合同规定的考核目标,引进工作取得很大进展.rn该项目于1996年7月被批准立项,1997年7月初全套仪器设备抵达黄委.随后,项目组分别于1 997年7~8月、1999年3~5月和1 999年9月~2000年9月在黄河河南河段进行了仪器性能检测现场试验、对比现场试验和生产性现场试验.试验表明,该仪器具有“既能穿透高含沙水流、又能穿透淤泥层”的特点,基本解决了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水下根石探测的难题.在设备引进、消化的基础上,根据黄河防洪工作的需要,项目组攻克了在设备应用过程中的三大关键技术难题:①在微机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X-STAR”数据处理解释系统软件(MiniSeis系统),克服了原有系统后处理繁琐、工作量大的不足,成功地解决了“水下根石顶界面三维立体图的绘制”和“水下根石剖面图的截取”等问题,使仪器探测成果更加实用;②在试验中,利用已有Trimble GPS设备,开发了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实现了“X-STAR”水下剖面仪与TrimbleGPS之间厘米级平面定位数据的传输,很好地解决了探测试验过程中的平面定位问题;③“X-STAR”水下剖面仪属非自行设备,根据试验探测需要和仪器本身的要求,设计并制造了“X-STAR”水下剖面仪专用载体,基本满足了根石探测的需要.rn与会专家建议:①“X-STAR”水下剖面仪探测速度快,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可以进行推广;②现有拖鱼的载体动力偏小,应对载体做进一步改进,加大动力,提高载体航行速度;③鉴于“X-STAR”水下剖面仪测量记录数据用磁带机故障率较高,建议在已开发MiniSeis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一套基于微机/Windows环境的、操作简便的控制软件系统,使仪器更加实用.rn目前,“X-STAR”水下剖面仪已开始应用于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生产实践.目前,利用该探测技术正在对河南新乡黄河河务局所辖的近200道靠水坝垛开展2001年的根石探测.rn(黄委科技外事局张建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