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断裂带断层泥矿物拉曼光谱特征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o_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测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深溪沟剖面断层泥中石英和方解石颗粒的拉曼谱峰。测试结果表明,受到断层滑动、 断裂带构造挤压应力作用,所有样品的特征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所测样品中微裂隙发育、 与绿泥石等粘土矿物共生的石英颗粒的464 cm^-1谱峰向高波数偏移量为2.50 cm^-1,而比较完整的纯净石英颗粒的464 cm^-1谱峰偏移量为3.78 cm^-1。这可能是由于石英颗粒早期发育大量微裂隙,并填充了松散的粘土矿物,增加了石英颗粒的表面积,从而加速了石英内应力的释放。断层泥中方解石颗粒的1 085 cm^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7.5MHz,对50例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
1910年东北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面积鼠疫。这次鼠疫流行源于东北边境城市满洲里,据说是该地两名猎旱獭的中国人被旱獭鼠疫感染,吐血而死,致使鼠疫迅速蔓延开来。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当时属吉林省)。此后疫情发展之猖獗正如当时的东三省总督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