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4年春普通的一天,陕西省临潼县的村民杨志发决定在村口挖一口井,以缓解全村已连续数月的大旱。谁知,随着刨出的黄土越来越多,土地里竟渐渐地显现出一个陶制的人头。这颗头不仅颜色鲜艳,五官竟也描绘得栩栩如生。杨志发吓了一跳,连忙拿起来大声惊叹,“乖乖,我把土地公公给挖出来了!”
这便是当代中国发现的第一块兵马俑碎片,而老杨家所在的这片荒瘠的土地也渐渐变成了今天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地之一,因为这里建起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博物馆建起后,老杨经常被人询问发现的经过,或者被游客拉着一起合影。他和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昔日只有黄土疙瘩的地方如今每天只见无尽的人潮。游客们兴奋地前来观看这“世界第八大奇迹”,而交通的改善和商店、旅馆的相继开办则让村民们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西安市临潼区的名气如日中天,“兵马俑博物馆”几乎成了她的代名词。这里,商业街上的人流熙来攘往,一个挨着一个的店铺里各类兵马俑纪念品琳琅满目,各种陕西小吃、快餐、娱乐设施也是应有尽有。一座博物馆可以改变一个地区、一座城市。
人们喜欢称博物馆为城市的文化名片。作为历史和文化的展示平台,博物馆是文明的圣殿。而作为现代人钟爱的社会公共设施,博物馆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造就了博物馆性格,而博物馆也记载了城市的发展变化。
近些年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把博物馆当作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一座漂亮的博物馆不仅代表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其建筑的设计、规划也都透露着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博物馆规划的特色之处代表着不同艺术风格的探索,也体现着城市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追求。
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其造型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视觉效果既象征了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把东西方文化碰撞孕育的海派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重新建成的苏州博物馆更是独具特色,青瓦白墙的素雅古建筑设计与苏州这座园林之城融为一体,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又一经典之作。
如果没有北京的故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这些城市在游客眼里的魅力一定大打折扣。且不说这些著名地标,就说天津吧,城市风光、历史文化已然丰富,早就备受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但是,一座“瓷房子”却渐渐成为城市旅游广告中的亮点、游客们必要“到此一游”之处。这座位于著名的“五大道”的瓷器博物馆是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洋楼,房主张连志爱好收藏瓷器,他将花费数十年搜集的7亿多片古董瓷贴满了整个楼。人们到天津总要去看一看,为创意惊叹,为古瓷片的美丽折服,为房主的故事感动。一个民间收藏博物馆,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新地标,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
游客或许总是匆忙的,对于居住在城市中的市民来说,许多人都认为大可不必赶着时间去看自己城市里的博物馆。可事实也不尽然。有这样一家博物馆,就在一年中两次出现人流涌动“只为看一眼”的情形。
“人气太高两度限流”是上海2015年4月20日一则新闻的标题。报道显示: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昨天(4月19日)上午在新址开门迎客。开馆仅1个小时35分钟,馆内人数就达到临时限流标准……据悉,自博馆昨日共接待游客10400人,最高瞬时客流4391人。84岁的徐老先生表示自己是自博馆的“粉丝”,对它非常有感情。此次新馆开馆,自己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换了两部公交车赶来,就为了第一时间目睹新馆。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就在不到一年前,2014年5月10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闭馆前的最后一天,众多市民结伴冒雨前往参观,用这样的方式向伴随他们长大的文化殿堂告别并致以敬意。一座博物馆已然是这座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当时有报道称,“据馆方负责人赵鸿介绍,由于前来的市民众多,本应9点营业的博物馆,今天特意提前15分钟开门迎客。据悉,以往双休日的单日客流约为1500人,但初步统计,截至上午11点,今天的入馆游客已经达到了3000多人。”开放已有半个多世纪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无论是英国古典风格的建筑,还是展厅中央那个高大的马门溪恐龙骨架模型,都是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童年记忆。
无论是记载城市变迁、展示文化精髓,还是教育城市里的年轻人,博物馆似乎是学校最喜欢的出游目的地,也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在这里,博物馆充当了文明传递者的角色,毫不吝啬地把它拥有的一切展示给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一件件展品,述说着历史变迁的故事,让人们懂得今天的生活环境到底是怎样得来。
作为文物的家,博物馆是文化历史的保存者,而同时,随着城市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博物馆本身也将自己置身于现代文明之中,不断完善、充实自身。它记载着文化,更象征着文明。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传统和独特记忆。博物馆就像一座桥梁,连通着城市的历史和未来。
这便是当代中国发现的第一块兵马俑碎片,而老杨家所在的这片荒瘠的土地也渐渐变成了今天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地之一,因为这里建起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博物馆建起后,老杨经常被人询问发现的经过,或者被游客拉着一起合影。他和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昔日只有黄土疙瘩的地方如今每天只见无尽的人潮。游客们兴奋地前来观看这“世界第八大奇迹”,而交通的改善和商店、旅馆的相继开办则让村民们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西安市临潼区的名气如日中天,“兵马俑博物馆”几乎成了她的代名词。这里,商业街上的人流熙来攘往,一个挨着一个的店铺里各类兵马俑纪念品琳琅满目,各种陕西小吃、快餐、娱乐设施也是应有尽有。一座博物馆可以改变一个地区、一座城市。
人们喜欢称博物馆为城市的文化名片。作为历史和文化的展示平台,博物馆是文明的圣殿。而作为现代人钟爱的社会公共设施,博物馆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造就了博物馆性格,而博物馆也记载了城市的发展变化。
近些年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把博物馆当作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一座漂亮的博物馆不仅代表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其建筑的设计、规划也都透露着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博物馆规划的特色之处代表着不同艺术风格的探索,也体现着城市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追求。
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其造型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视觉效果既象征了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把东西方文化碰撞孕育的海派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重新建成的苏州博物馆更是独具特色,青瓦白墙的素雅古建筑设计与苏州这座园林之城融为一体,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又一经典之作。
如果没有北京的故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这些城市在游客眼里的魅力一定大打折扣。且不说这些著名地标,就说天津吧,城市风光、历史文化已然丰富,早就备受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但是,一座“瓷房子”却渐渐成为城市旅游广告中的亮点、游客们必要“到此一游”之处。这座位于著名的“五大道”的瓷器博物馆是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洋楼,房主张连志爱好收藏瓷器,他将花费数十年搜集的7亿多片古董瓷贴满了整个楼。人们到天津总要去看一看,为创意惊叹,为古瓷片的美丽折服,为房主的故事感动。一个民间收藏博物馆,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新地标,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
游客或许总是匆忙的,对于居住在城市中的市民来说,许多人都认为大可不必赶着时间去看自己城市里的博物馆。可事实也不尽然。有这样一家博物馆,就在一年中两次出现人流涌动“只为看一眼”的情形。
“人气太高两度限流”是上海2015年4月20日一则新闻的标题。报道显示: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昨天(4月19日)上午在新址开门迎客。开馆仅1个小时35分钟,馆内人数就达到临时限流标准……据悉,自博馆昨日共接待游客10400人,最高瞬时客流4391人。84岁的徐老先生表示自己是自博馆的“粉丝”,对它非常有感情。此次新馆开馆,自己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换了两部公交车赶来,就为了第一时间目睹新馆。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就在不到一年前,2014年5月10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闭馆前的最后一天,众多市民结伴冒雨前往参观,用这样的方式向伴随他们长大的文化殿堂告别并致以敬意。一座博物馆已然是这座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当时有报道称,“据馆方负责人赵鸿介绍,由于前来的市民众多,本应9点营业的博物馆,今天特意提前15分钟开门迎客。据悉,以往双休日的单日客流约为1500人,但初步统计,截至上午11点,今天的入馆游客已经达到了3000多人。”开放已有半个多世纪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无论是英国古典风格的建筑,还是展厅中央那个高大的马门溪恐龙骨架模型,都是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童年记忆。
无论是记载城市变迁、展示文化精髓,还是教育城市里的年轻人,博物馆似乎是学校最喜欢的出游目的地,也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在这里,博物馆充当了文明传递者的角色,毫不吝啬地把它拥有的一切展示给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一件件展品,述说着历史变迁的故事,让人们懂得今天的生活环境到底是怎样得来。
作为文物的家,博物馆是文化历史的保存者,而同时,随着城市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博物馆本身也将自己置身于现代文明之中,不断完善、充实自身。它记载着文化,更象征着文明。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传统和独特记忆。博物馆就像一座桥梁,连通着城市的历史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