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节日”在中职语文课中发扬光大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daotianxi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的节日”是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当今很多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中职生,崇洋媚外,只喜欢过“洋节”,而忽视“我们的节日”。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课中应该重视“我们的节日”的教与学,让学生能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将从立足课堂、走出“课堂”两大方面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我们的节日;中职语文教学;弘扬优秀文化
  “我们的节日”是从我们的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同根同族血脉相承的节日,作为中国人应该好好过“我们的节日”。但我们经常发现,当圣诞节来临时,很多90、00后欢天喜地地“欢度佳节”“大谈圣经”,却对我们的“圣诞节”(伟人毛泽东的诞辰)一无所知;沉浸在西方情人节时,几乎完全忘了我们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七夕节;热衷于千奇百怪的万圣节时,却对我们充满感恩缅怀的清明节漠不关心……当代的青少年对“我们的节日”如此忽视,实在令人担忧,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中职生更是如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对此,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重视“我们的节日”教育是应该的,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节日”在中职语文课中发扬光大呢?
  一、立足课堂,感受“我们的节日”的独特魅力
  1.“我们的节日”绚丽多彩,魅力无穷
  “我们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和除夕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极富中华民族文化特色:除夕之夜,万家团圆;新春佳节,万象更新,祝福满怀;元宵佳节猜灯谜、闹元宵,万家欢乐;清明节祭祀祖先,缅怀先烈,体现家国情;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怀古思今;中秋节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满月,人月两团圆;重阳节登高望远,敬老孝亲,传颂中华美德……“我们的节日”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带给我们美好的记忆。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我们的节日”谱写了数之不尽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有人统计过,单是中秋节赏月赋诗就多达200余首,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等大诗人都有相关的经典诗文,这使“我们的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着文化魅力和浪漫的色彩。如果我们把以上这些都融入中职课堂中,讲一讲“我们的节日”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美妙传说,并学习相关的诗词歌赋,这更能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2.开设“我们的节日”主题课,让中职课堂精彩充实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现在的中职语文教材已经在不断改革更新,但对于“我们的节日”却没有专门的章节,没有适当的篇幅,要想更好地开展“我们的节日”的教与学,我认为我们应该增设有关节日的篇目,或者我们要专门开展节日主题课,重点介绍节日的传说、来由,了解节日的习俗,探讨节日的内涵,并诵读相关的诗词歌赋,这比只是在教学中顺便提一下或小篇幅的渗透效果会更明显。
  这里以中秋节为例。中秋节主题课课时至少为一节课,开课的时间建议在中秋节的前后,因为这些时候更有节日气氛,学生更有感而发。说到中秋节,我们会想到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那么,课堂就从美丽的传说开始,跟学生讲讲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围绕中秋节来由、习俗和相关文化知识开展教与学。在中秋节主题课上,我们可以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其节日内涵;也可以办一个小型的诗词大会,让学生们可以通过诵读经典诗句来感受到中秋节的人月两团圆,也可以通过诗句来感受离家的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心情,有些人只得“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我们的中职语文课堂更精彩充实,让学生既感受到节日的快樂,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我们的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髓,对处于“三观”未正的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职生来说,有较大积极影响。作为中职语文老师要善于发掘对中职生有利的节日文化精髓,经常用传统文化来熏陶他们,让中职生们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我们的节日”发扬光大。
  二、走出“课堂”,领略“我们的节日”的迷人风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的节日”教学的开展除了立足课堂,还要走出“课堂”。
  1.走出“课堂”,在“我们的节日”活动中感受快乐
  为让学生更深入学习“我们的节日”,语文老师要牵头举办全校性的大型主题活动,还要主动让学生走出班级小课堂,走到学校的大课堂,积极参加这些主题活动,从而扩大“我们的节日”的影响力。
  中秋节到来时,我们举办了庆中秋主题活动,进行了中秋节创意花灯评比。各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了一批别具一格的灯笼,悬挂在统一地方进行评比,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赏,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我们还举办全校性的猜灯谜有奖活动,学生们答对灯谜时欢呼雀跃,兴高采烈,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
  我们举办了题为“粽意情浓”的端午节包粽子活动,吸引了很多心灵手巧的师生参加,师生们尽情展现自己包粽子的传统手艺,出品了一个个精美的粽子。其中也有很多从未包过粽子的师生前来拜师,“包粽师傅们”能耐心传授经验,使众多徒弟们迅速掌握了包粽子的要领。大家都十分享受包粽子的过程,感觉包的不是粽子,而是快乐。包好的粽子由学校饭堂统一收集蒸煮,并在第二天早餐时间分发给师生们品尝,让师生再次感受“我们的节日”的快乐。
  通过举办相关的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唱响了“我们的节日”主题,让学生收获匪浅。
  2.走出“课堂”,寻找“我们的节日”的足迹   “我们的节日”来自生活,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蕴含着许多优秀文化精髓,在易风易俗、以文化人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我们应该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回到生活中去寻找他的足迹。于是,笔者常叫学生大胆走出“课堂”,在节日期间积极参加节日活动,认真观察分析自己家乡过节习俗与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对自己家乡过节的情况进行调研,努力挖掘“我们的节日”的精神标识并形成文字,以此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对“我们的节日”的认识和文化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乡爱国之情,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在我们鹤山水乡古劳镇,每年端午节期间都会举行龙舟竞技,这项习俗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场面盛大,竞争激烈,充分展现水乡人民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精神面貌。每当这时,笔者都会上一节端午节主题课,介绍端午节的来由、习俗和内涵,深入了解端午文化,并鼓励学生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要积极参加这项龙舟竞技,通过亲身行动来感受节日的文化魅力,勇当“龙的传人”。假后,笔者会请这些学生谈谈他的节日感受,这样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其他同学增长见闻。这也将是学生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在这经历中,让他们寻找到传统节日走过的足迹,体会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力量,增强爱乡爱国之情。
  又例如,在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八月下旬举行的舞龙节,这是陈山人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陈山特有的人文景观。每当这种节日,我会布置那里的学生回去观察节日的盛况,并且通过拍照、拍视频形式回来作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自己的节日,让大家都知道“陈山火龙”是用大竹扎成骨架,用山草和蕉树皮等包扎,然后在龙身插上千万支香火,在晚上舞动,非常壮观。更要大家知道陈山火龙舞技也被评为广东省鹤山江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为此感到骄傲,当好传承人。
  “我们的节日”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身为中国人,在节日里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层面上,应努力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真正过好“我们的节日”。笔者的语文课堂就为中职生提供这样的平台,鼓励他们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用实际行动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
  3.走出“课堂”,推动“我们的节日”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的节日”有其固有的精神内涵,但时代在不断变化,赋予了其家庭伦理、家国情怀等新的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因此,我们更要走出“课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做好创新传承和弘扬,进一步增强中华的凝聚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要创新传承和弘扬节日文化,除了在我们的“小课堂”要引导好,关键是让学生们在“大课堂”里好好实践。我们应当积极提倡和引导学生们在节日期间以文会友,文明会友,构建和谐的节日文化,发挥其正能量,向世人展示的“我们的节日”的独特魅力,努力让我们的节日走向世界,成为外国人也喜欢过的“洋节”。
  为了让“我们的节日”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笔者将在语文教学中继续探究它的教学方法,继续实践研究,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韩高年.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M].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09-24.
  [2]许文霞.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节日文化的渗透[J].学周刊,2013-07-31.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小学生受到其自身年龄特点的限制,活泼好动,学习往往依赖于自己的兴趣,感兴趣就喜欢学,反之则不加理会。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愿学的情绪,使他们肯学,要学,想学,教师要摒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想,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伴的意识,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独立大胆表达,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兴趣的。  一、游戏激趣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
【摘要】现阶段的语文阅读已经得到广大师生高度的重视,各种阅读联盟如雨后春笋,各种阅读方法层出不穷,从课外扩展到课外,再到學生的生活。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现在阅读教学,或者阅读指导的无序性、混乱型。本论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引导大家回归“常识”,回归汉语言文学的阅读的根本,从实践经验中论述阅读指导的基本问题,廓清基础认识,正本清源,正确“领跑”,领悟小学语文的大阅读也是语文课程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新时期渗透德育这一教学举措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进而积极地探索可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将其贯彻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起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创新改革的精神,将新型教学方法引入语文课堂上,并灵活地运用其教学优势,构建一个具有德育氛围的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创新改革;教学举措  德育始终是小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小学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合理有效的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提高工程效率,为学生管理的有效进行提供有利环境。本文就针对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管理
本报综合消息 9月12日上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巩固深化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部署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锋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王自成同志主持会议。  会议全面总结了省教育厅参加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情况。会议认为,全厅党员领导干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摘要】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礎抓起,做好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  【关键词】低年级;应用题;做法  低年级学生尚处在认识水平、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多方能力初级阶段,对这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教师须注意教学过程的知识过渡,方法引导,知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价值观念的道德观念都还不够成熟,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当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小学德育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管理体制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總是异常地忙碌和热闹。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节课40分钟,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面对越来越重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任务,面对有一定自学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教师该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三点:1.做好课前准备;2.优化课堂教学;3.简练课后
【摘要】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学生的成长,家长的厚望,学校的各项教育大计的实施都需要老师的引领和关爱,为了与学生产生共鸣,需要老师多做引导工作,多想法子,多关爱学生,因此,教师需具备对工作有热心,对学生有爱心,对后进生有细心和耐心的师德。  【关键词】师德;关爱学生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
【摘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师的主导下,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目标明确、精巧设计,放心地让学生练习,要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练中学,在习中有所得,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练习;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