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美的歌唱是以运用良好的气息为基础的,但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大喊大叫,歌唱时缺乏流畅性,并且难以实现声音自如地强弱变化等。其实,这些问题都与歌唱时气息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歌唱气息对整个音乐课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中学生更好地歌唱,也能帮助他们解决变声期歌唱声音嘶哑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气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学生的生理发育,喉头和腔体逐渐长大,声带不断发生质的变化。有时,学生会感到嗓音不适,唱歌时容易声音嘶哑。这现象表明学生已进入变声期,而处于变声期的中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给中学音乐歌唱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中学生非常喜欢上音乐课,表现欲望强烈。如笔者就经常看到很多学生扯着嗓子歌唱,以至于下课后,很多学生都出现声音嘶哑等状况。由此可见,在教唱歌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气息训练。
  由于进入变声期,学生的声带充血,分泌物增多,声带闭合较差,再加上中学生缺乏演唱技巧,唱歌时不易控制力量,在歌唱过程中常常出现捏、 挤、 压、吼等毛病,导致嗓子疲劳。针对中学生的生理特点,首先,教师应告诉学生合理使用嗓子的重要性。无论是唱歌,还是说话,都不要过于用力,更不应大喊大叫;其次,教师应讲解一些浅显的胸腹式呼吸法,告诉学生“像闻花香一样,让口鼻同时吸气”,这就能有效解决变声期学生歌唱时容易声音嘶哑等问题。俗话说:“气顺则声圆、气深声有根。”这也说明了唱歌时,发声与呼吸的重要关系。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唱出自然、纯正的歌声。
  呼吸分为吸气和呼气,吸气时身体自然放松,像闻花香一样口鼻同时吸气,把气息吸到肺部,使两肋和后腰部以及腰周围有较明显的膨胀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沉丹田,然后转为呼气状态;发声前气息稍微流出一点,不要猛冲,使气息自然、流畅、不僵硬,横膈膜回升,两肋和腰部有控制的恢复原状。这种科学的呼吸方法既保护了嗓子,又利于变声期的声带发育,为解决学生变声期教学困难的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浅显易懂地告诉学生用气息去控制高低音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介绍了一些教学经验。在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这种发声位置,所以笔者问学生:“如果在野外郊游时,你们突然发现身旁有一条大蟒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很多学生会说尖叫:“啊……”这时,笔者就告诉学生:“这就是‘假声’的发声位置。”可是,等平静之后,大多数学生就发不出“啊”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人受到惊吓的那一刻,小腹收紧,全身肌肉绷紧,再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直冲嗓子眼,所以声音才会高。那么,你可以把唱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激动,这样有利于发“啊”的音。但是,要记住一点,一切以小腹为根基,抬起头往上扯是唱不好高音的,反而会感觉到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期,声带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在变声期唱歌时,首先,教师一定要定调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其次,演唱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当学生感到嗓音不适时,教师应先轻声演唱,让学生的嗓子适当地休息,等学生学会了歌曲旋律以后,再让学生放开声音歌唱。
  在演唱时,学生还应注意歌唱的姿势,坐要直,站要挺,双眼平视前方,两肩自然下沉、放松。正确的演唱姿势、科学的发音方法、合理的教学安排,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声带,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育。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没有正确控制和利用气息的方法,学生不可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所以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高起点、高标准的教学思想,强化学生的呼吸意识,重视气息的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气息观,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渡过变声期,使每一位学生唱出气息饱满、圆润动听、明亮的歌声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剑声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结核病分子生物学手段,对DOTS策略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方法对肺结核病人培养阳性痰标本采用MIRU-VNTR分型法技术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和其结核病人流行病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