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视野中的消费券发放问题与重构研究

来源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bsa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本轮发放消费券的省市和规模远超以往.考察当前各地消费券的实践,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短期刺激消费与构建发展新格局缺乏衔接、地方各自为政与顶层设计阙如、财政补贴与财政约束的张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新发展格局视野提出将当前消费券重构为财政和金融融合的消费金融券,使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大内需的长期政策和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消费金融券的制度设计要与社会结构新特征和新趋势相契合.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金融券,应以财政补贴为主、以重大生活项目消费的利息补贴与信用担保为辅.针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金融券,应以利息补贴为主,通过消费金融的方式扩大消费.加大消费金融券的全国顶层设计,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产业的范围和力度.
其他文献
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式,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企业作为全新的组织载体,引领着新经济形态不断向前演化与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以及未来前景的信任危机.如何基于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为人工智能企业可持续性创新能力赋能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人工智能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社会信任对人工智能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并检验外部正式制度在非正式制度与人工智能企业创新能力中的调节效应,同时,验证不同非正式制度类型之间在驱动人工智能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通过条约的方式明确中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制度化的设计使两国重回沟通对话的轨道.协议第七章所设立的“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成为中美双方充分履行协议的制度保障.它通过对适用范围和机构设置与协议履行的高度绑定,使协议项下的遵约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在本质上实现了混同.协议项下的争端解决程序具有封闭性、逐级性和快速性的特点,服务于协议充分、及时的履行.对比中关与其他国家签署的FTA,第一阶段协议争端解决机制的上述特点主要表现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第三方机构对协议相关争端作出有法律拘束力的裁判;最大
作为全球卫生治理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的首要事务是防控疾病的流行,减少死亡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抑制病毒传染和流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作出了显著贡献.新冠疫情也使世界卫生组织再次遭受诸如领导和协调能力下降、卫生资金供给不足、治理自主权不足、分配医疗资源不均衡等质疑.各国尤其是大国应通力合作,针对世界卫生组织固有的缺陷进行优化改革,从制度和规则上杜绝政治因素干扰,解决财政困境以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平衡资源分配以缩小地位差异.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与当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吸引高质量外资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2017~2018年《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型政商关系对城市吸引外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型政商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外资的流入.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减少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个机制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政商关系的改善显著促进了外资的流入,非省会城市和中西部城市则不明显.研究启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型政商关系,吸引高质量外资的流入.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与调整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中美经贸摩擦升级阶段,美国实施的“加征关税”“产业回归”和“WTO改革”等措施正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美国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对华贸易政治策略,从经贸、技术、投资和规则层面约束并延缓中国的发展态势,继续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拜登执政后,受国内贸易政治氛围影响,中美经贸摩擦将向金融、科技、国际规则和制度层面延伸.为此,中国既要坚守经济安全底线,积极参与中美双边经贸谈判,又要优化投资环境,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吸引力,并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区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传统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现象异常猖獗.单纯抑制型行政管理措施无法消除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的土壤.堵不如疏,构建合理的个人信息交易制度不仅能有效破解现有个人信息保护难题,还可以最大限度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在个人信息交易中,涉及信息源头、中间商、使用者等多个主体,其中最为重要的网络中枢节点应当是个人信息中间商的定位.合理的信息中间商模式,可以使得个人信息准确配置到合适的市场主体,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当然为了防止信息中间商在实际
通过利用高频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在短期内对我国服务贸易产生直接的负面冲击,长期还将通过各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与全球价值链.(2)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冲击要比货物贸易更为严重,而且对传统服务贸易的冲击最为明显,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由于具备抗危机性特征,因而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但无法抵消传统服务贸易的下降趋势;短期内疫情对商业存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FATS)同样构成不利因素,但长期并不会影响中国对外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据此,WTO协定被排除在可适用的法律渊源之外,此前关于国内法院是否适用WTO协定的争议就此告一段落.中国入世之后20年的司法实践表明,该规定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引发了进一步的理论争议.特别是,该规定所引入的一致性解释原则并未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实质影响.在司法实践越来越趋向于完全排除WTO协定国内直接适用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利用一致性解释原则缓和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紧张关
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已逾两年,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就中美加征关税影响的绝大部分研究结论具有较高一致性:加征关税会对包括中美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产生不利影响;加征关税有害于中美两国福利水平,无助于解决中美贸易失衡、无助于美国制造业就业回流、无助于实现更公平的贸易格局;加征关税恶化了全球贸易形势并对第三国产出溢出影响,具体方向取决于受影响国贸易结构及其与中美在特定产业的竞争关系.在回答中美加征关税对中美两国影响谁更显著,人民币贬值是否有助于缓解关税短期冲击,以及加征关税是否对全球多边格局产生长期
精准扶贫中,国家通过多重发包的数字生产机制解决扶贫对象锚定困难以及扶贫效果难以监测等难题,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技术治理异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重视数据生产而造成数字的悬浮、规避责任而形成应付检查的痕迹管理、强调政府自主性而忽视了社会自主性.本文从“宏观制度—中观组织—微观主体”三重逻辑出发搭建分析框架,以阐释精准扶贫过程中技术治理异化的生成逻辑.研究表明,制度约束、组织推进和主体运作三者耦合造成了精准扶贫过程中技术治理异化的困境.技术治理异化现象侵蚀了基层政府治理的公共性及公信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