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人才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路径

来源 :高等农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已成为高校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学外语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必须要把中国特有的红色文化基因、新时代中国精神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外语教学全过程中。在强化大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同时,提高学生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能力,使其成长为能够真正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外向型人才。
其他文献
在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的影视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当下要想满足人们日渐提升的精神需求和娱乐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变革,就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独特的发展策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引入现代影视艺术设计,能够有效地规避国际趋同性,也能够较好地凸显出我国影视产业的独特性。然而受外来文化等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产业应用中仍处于摸索前行阶段,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耦合的
期刊
目的 挖掘仑伐替尼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风险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PRR)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到的仑伐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进行挖掘。检测阈值为报告数大于10,ROR与PRR值均>2,且95%置信区间(CI)下限均大于1的ADR。结果 设定时段内F
研究了Mo和Cr复合添加对Fe-Ni因瓦合金微观组织以及拉伸/扭转力学性能和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添加量中,随Mo/Cr复合添加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增大,同时碳化物颗粒含量与尺寸同步增加。最高添加量的合金由于晶粒尺寸最大、出现了铁素体相,而且碳化物颗粒最多,表现出屈服强度和扭转强度最低,膨胀系数显著增大。中等复合添加的合金屈服强度和扭转强度最高,其中屈服强度达到了1200 MPa,并且
为探究如何上好数学网课,以B站《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方法全集》的评论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了评论数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并结合图谱中可能含网课特征节点的评论数据及原视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评论数据主要围绕学子们的学习目的:顺利通过高考、对未来的期望、对作者的感谢及好的网课特征、数学课的朴素需求——“听懂”和高中课程优质网课共享五个方面.通过对评论数据和课
<正>青少年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实景大课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根据《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要求,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决定,自2021年起,在全国开展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以下简称绿色营地)认定工作。绿色营地的认定和评估工作依据《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认定和评估办法》展开。首批2
期刊
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作为流量计量标准,由于其计量性能稳定、可靠,在气体流量计量检定、校准中应用广泛。本文阐述了装置的主要性能,提出了改善装置计量性能的途径、装置泄漏检测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最后完成了对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研究发现,通过配置高准确度的标准器,可以提高装置的整体性能,减小不确定度值;装置泄漏对装置计量性能影响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试验。
目的:探究燕京妇科学院派医家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7名燕京妇科学院派代表性医家,累计31首方剂,71则初诊处方,运用聚类分析和重要药物关联规则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收集相关处方用药157味,单味药最多使用56次,药物主要归肝经、肾经。提取处方中前23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6个药物聚类组合。挖掘疾病与药物之间关联规则,绘制核心药物网络图,获得20组关联规律及21组处方药物使用模式。
<正>一、什么是"高敏感人群"?美国心理医生兼研究员伊莱恩·艾伦首次引入了"高度敏感型人格"这一概念,并给出了它的定义。"高敏感体质(HSP)"不是一种疾病或状态,而是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征,在学术界也被称为"感觉加工敏感"。研究显示,HSP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是20%。男女分布差不多——但在调查中男性更不愿意承认,因为社会文化让HSP男性背负更多偏见。
期刊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源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视域下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的演变,可概括为基于文化交际理念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基于文化交流理念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基于文化自信理念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等三个阶段。众多学者已开始充分认识跨文化教育领域中国文化失语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断推进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未来应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与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合的必要性,积极推进教材建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