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缆敷设是船舶电气安装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对电缆敷设工艺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使电缆的合理敷设为后续船舶建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船舶;电缆敷设;要点
引言
船舶電缆敷设是船舶电气安装的关键环节,电缆敷设工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船舶配电系统是否能正常、安全地工作,电气设备是否能有效、可靠地运转。可以说一艘船舶电力系统的使用寿命与电缆敷设工艺是紧密相关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是保证电缆标准化敷设的基础,同时也减少了船舶建造检验的工作量。
1、电缆敷设工艺概述
a.电缆应分层、分束敷设、尽可能平直。主干电路电缆采用暗式敷设时,应设置可拆卸的活动盖板。
b.电缆弯曲敷设时,其弯曲半径见下表:
c.电缆布线应尽可能避免潮气或油、水凝结的影响。
d.电缆的走线应尽量远离锅炉、热管、电阻器等热源。电缆与蒸汽管或排气管的隔热层间距应不小于25mm。
e.电缆穿过舱壁时电缆筒(或框)与蒸汽管道法兰的距离,当蒸汽管直径大于75mm时,应不小于450mm,当蒸气管直径等于或小于75mm时应不小于300mm。
f.空压机、柴油机等带吊缸维修的机械设备上方不应布设主干电缆,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g.具有不同护套或外护层的电缆,若敷设时可能损坏其他电缆护套或外护层时,则不应成束敷在一起。
h.重要设备或应急动力、应急照明及应急状态下使用的船内通信设备的电缆应尽量远离厨房、洗衣间、机器处所、机舱棚和其他较大失火危险处所,但对这些处所的设备供电的电缆除外。
i.干线电缆不允许敷设在各种绝缘材料中。局部(终端设备)在不燃绝缘材料内敷设的电缆,电缆应相应的降低负荷。
j.如果动力电缆与计算机信号电缆敷设在同一托架上,应用扎带分开捆扎。
k.本质安全电路电缆与非本质安全电路电缆,原则上不能敷设在同一托架上。当不可避免时其间距不得小于50mm,但应注意决不允许在同一个电缆筒(框)中穿过。
l.到各主发电机去的电缆应尽量远离单独敷设,并分成两路主干电缆。
m.到两台舵机去的全部电缆,应按左右舷分开敷设。
n.与无线电设备无关的电缆,应避免穿过报房区,若不可避免时,电缆应敷设在电缆管内。
o.电缆一般不应穿过油、水舱,不可避免时采用厚壁管穿管敷设。
p.无线电台应设专用电池、电池到保险丝箱的电缆应采用单芯或单一极性的电缆,分开敷设,通常应在同一层甲板上。
q.除单根电缆外,穿过电缆管、框、筒的电缆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框、筒内壁横截面积的40%。需浇注密封填料的电缆筒、框,其电缆的穿管系数应不大于0.3。
2、电缆敷设中注意事项
2.1电缆的紧固
电缆支撑件的间距原则上不超过350mm。水平敷设时,每隔一个托板用扎带绑紧,垂直
敷设时,应在每个托板处用扎带绑紧。电缆贯通件不能兼做支承件。在贯通件两端应设支承件并紧固电缆,距贯通件最大间距300mm,电缆紧固时,每束电力电缆原则上不超过二层或厚度不超过50mm,每束电缆的最大宽度为200mm,采用多层托架时,托架间距至少120mm,电缆筒(框)与托架之间的距离,托架面高出电缆筒10-15mm,避免电缆筒边缘磨损电缆,居住舱室内的电缆进入设备前,最后一个紧固点离设备的最大距离为350mm,用岩棉板分隔的住室,其电缆采用暗式敷设时,电缆可直接放在装饰板槽内,若需横向通到电器设备埋在绝缘中的电缆最不得超过300mm。
2.2电缆敷设时的保护
露天甲板上的电缆应穿管敷设,电缆管须采用镀锌焊接钢管。水平安装的各电缆在最低处至少备有一个φ6的漏水孔。露天甲板上的电缆在不便于穿管敷设的地方(包括波导管)应加保护罩。甲板电缆管伸缩箱中的电缆,应留有足够的余量(至少为该段电缆长度的1%),并置于挠性导板上,以补偿船体伸缩变形,电缆与导板之间不应发生相对运动。
2.3电缆接地
在电缆接地的工艺中,根据实际情况,常采用以下几种接地形式。见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船舶电缆的敷设工艺要符合现行船舶检验的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要求,在船舶电气敷设过程中,要对电缆敷设的整个过程严格检查,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保证船舶电气设备的建造检验质量,为船舶的后续建造提供坚持的基础。
【关键词】船舶;电缆敷设;要点
引言
船舶電缆敷设是船舶电气安装的关键环节,电缆敷设工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船舶配电系统是否能正常、安全地工作,电气设备是否能有效、可靠地运转。可以说一艘船舶电力系统的使用寿命与电缆敷设工艺是紧密相关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是保证电缆标准化敷设的基础,同时也减少了船舶建造检验的工作量。
1、电缆敷设工艺概述
a.电缆应分层、分束敷设、尽可能平直。主干电路电缆采用暗式敷设时,应设置可拆卸的活动盖板。
b.电缆弯曲敷设时,其弯曲半径见下表:
c.电缆布线应尽可能避免潮气或油、水凝结的影响。
d.电缆的走线应尽量远离锅炉、热管、电阻器等热源。电缆与蒸汽管或排气管的隔热层间距应不小于25mm。
e.电缆穿过舱壁时电缆筒(或框)与蒸汽管道法兰的距离,当蒸汽管直径大于75mm时,应不小于450mm,当蒸气管直径等于或小于75mm时应不小于300mm。
f.空压机、柴油机等带吊缸维修的机械设备上方不应布设主干电缆,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g.具有不同护套或外护层的电缆,若敷设时可能损坏其他电缆护套或外护层时,则不应成束敷在一起。
h.重要设备或应急动力、应急照明及应急状态下使用的船内通信设备的电缆应尽量远离厨房、洗衣间、机器处所、机舱棚和其他较大失火危险处所,但对这些处所的设备供电的电缆除外。
i.干线电缆不允许敷设在各种绝缘材料中。局部(终端设备)在不燃绝缘材料内敷设的电缆,电缆应相应的降低负荷。
j.如果动力电缆与计算机信号电缆敷设在同一托架上,应用扎带分开捆扎。
k.本质安全电路电缆与非本质安全电路电缆,原则上不能敷设在同一托架上。当不可避免时其间距不得小于50mm,但应注意决不允许在同一个电缆筒(框)中穿过。
l.到各主发电机去的电缆应尽量远离单独敷设,并分成两路主干电缆。
m.到两台舵机去的全部电缆,应按左右舷分开敷设。
n.与无线电设备无关的电缆,应避免穿过报房区,若不可避免时,电缆应敷设在电缆管内。
o.电缆一般不应穿过油、水舱,不可避免时采用厚壁管穿管敷设。
p.无线电台应设专用电池、电池到保险丝箱的电缆应采用单芯或单一极性的电缆,分开敷设,通常应在同一层甲板上。
q.除单根电缆外,穿过电缆管、框、筒的电缆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框、筒内壁横截面积的40%。需浇注密封填料的电缆筒、框,其电缆的穿管系数应不大于0.3。
2、电缆敷设中注意事项
2.1电缆的紧固
电缆支撑件的间距原则上不超过350mm。水平敷设时,每隔一个托板用扎带绑紧,垂直
敷设时,应在每个托板处用扎带绑紧。电缆贯通件不能兼做支承件。在贯通件两端应设支承件并紧固电缆,距贯通件最大间距300mm,电缆紧固时,每束电力电缆原则上不超过二层或厚度不超过50mm,每束电缆的最大宽度为200mm,采用多层托架时,托架间距至少120mm,电缆筒(框)与托架之间的距离,托架面高出电缆筒10-15mm,避免电缆筒边缘磨损电缆,居住舱室内的电缆进入设备前,最后一个紧固点离设备的最大距离为350mm,用岩棉板分隔的住室,其电缆采用暗式敷设时,电缆可直接放在装饰板槽内,若需横向通到电器设备埋在绝缘中的电缆最不得超过300mm。
2.2电缆敷设时的保护
露天甲板上的电缆应穿管敷设,电缆管须采用镀锌焊接钢管。水平安装的各电缆在最低处至少备有一个φ6的漏水孔。露天甲板上的电缆在不便于穿管敷设的地方(包括波导管)应加保护罩。甲板电缆管伸缩箱中的电缆,应留有足够的余量(至少为该段电缆长度的1%),并置于挠性导板上,以补偿船体伸缩变形,电缆与导板之间不应发生相对运动。
2.3电缆接地
在电缆接地的工艺中,根据实际情况,常采用以下几种接地形式。见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船舶电缆的敷设工艺要符合现行船舶检验的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要求,在船舶电气敷设过程中,要对电缆敷设的整个过程严格检查,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保证船舶电气设备的建造检验质量,为船舶的后续建造提供坚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