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设计促进数学老师专业成长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o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常常会使用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起着重要的穿针引线之功效。在对问题的讨论中,学生既可以表现自己,又可以接受他人的评判并评判他人。在这种合作学习中,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最为头痛的事情,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学生每次的习作,不是语病重重,就是词不达意,有的一句也读不通顺。学生的习作水平普遍较低,我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小学生由于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差,写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让教师无法修改。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一、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并且“再创造”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的,而不是任何外界所强加的。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使学生以自己获取数学的态度来建构他们的数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情意相融策略在实施“再创造”教学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情”指情感(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参与热情等),这是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