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终宿主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来源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tiedaoxue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种类较多,据报道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有牛、猪、山羊、绵羊、犬、猫、野兔、野鼠、马、驴、骡等7 目28 属40 多种哺乳动物[1].1938 年在上海屠宰场调查,黄牛、水牛、绵羊、山羊粪检虫卵阳性率分别为12.6%、18.7%、1.7%和8.2%.从此,家畜血吸虫病以及家畜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2].据防治初期调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上海市等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达1 亿多人.全国血吸虫病人数达1200 余万人,受感染耕牛120 万头,钉螺面积140亿m2.经过近60 年的血吸虫病防治,至2010 年,我国12 个血吸虫病流行省(市、自治区)中,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四川省和云南省(山区2 省)和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江苏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其余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4 省已达到疫情控制标准[3].血吸虫病不同流行类型地区的传染源种类和种群数量不同,人、畜的活动方式和感染方式也不同;在我国湖沼和山丘地区,动物传染源在流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不同时期不同终宿主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疗法”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00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刘RA,)L推拿疗法配合艾灸,对照组口服思密达+思连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90.0%,7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泄泻的诊断及伤食泻分型标准。脾虚
目的:探讨肿瘤治疗的远期并发症-白血病发生的意义.方法:统计和分 析采用长期放射治疗和/或联合化疗治疗各种肿瘤患者中,发生第二肿瘤-白血病患者的情况.结果:9例发生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患者中,以发生ANLL为多,CML和L2各1例.结论:大剂量射线和部分化疗药物本身有致癌作用。
目的:探讨山西省雁同地区鼻咽部淋巴瘤的特点及其与EB病毒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及EB病毒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位杂交,检测30例在当地生活10 a以上的鼻咽部淋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住院诊治的274例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30岁~6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首位的是咽淋巴环淋巴瘤,其次为胃肠道淋巴瘤,结外型淋巴瘤多为NHL,咽淋巴环淋巴瘤病理类型以T细胞或NK/T细胞为多见,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均为B细胞肿瘤,分期以Ⅰ期、Ⅱ期为主,LDH
目的:比较非特异性酯酶(NAE)染色与单克隆抗体CD14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3例AML-M5的NAE染色、NaF抑制试验和CD14表达的情况。结
目的:观察应用疗程为5 d的MEA方案治疗急性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以该方案治疗16例急性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结果:16例RAML经1个~2个疗程MEA方案治疗后CR率为56 %,总有效率
目的 研究百仙妇炎清栓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25 mol·L-1硫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钠(30:70:0.6)(用硫酸(1→5)溶液调节pH至3.0
目的:分析拓扑替康(topoptecan)联合阿糖胞苷用于急性白血病强化巩固治疗的毒副作用。方法:拓扑替康联合阿糖胞苷(TA方案)治疗缓解后急性白血病7例。结果:白细胞于化疗结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