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课堂“三问”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wewrasf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式课堂研究不能止步于已有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归纳与提炼,而应从问题解决的视角,聚焦苏式课堂的价值取向、要素关系及变革方式,通过深度的追问与深刻的反思,探寻苏式课堂的发展方向与实践可能。
其他文献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效果的优劣,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班主任工作中,通过确
渔父的人物形象,通常被解读为道家的隐者。而实际上,渔父的身上带有许多儒家隐士的特质。通过与严子陵等人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渔父和屈原在思想本质上的同一性:一个用激烈的沉渊行
【摘要】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提升审读文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教师从调查文题审读的教学现状入手,立足教学实践探讨提升文题审读能力的策略,能由此引发对文题审读能力的辩证思考,进而理解文题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文题审读;价值呈现;辩证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5-002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