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活动 激活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节数学课,如果教师说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引入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显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接着我让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并提问:“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6个2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思维十分活跃。
  
  二、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们知道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一学生兴高采烈地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看一看、想一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与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地瓜的体积”。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于是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学习活动,有的学生说:把地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地瓜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地瓜的重量,再把地瓜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地瓜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地瓜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地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只有教师的教学有创新,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相信有效地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发展儿童灵性的根基。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方式。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集中注意力,保持始终活跃的思维,按时按质按量地和教师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授课任务,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要达到以上目的,我认为除了教师课前的认真备课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起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巧妙地运用
把“小蘑菇”做成致富大产业  从2014年开始,常明昌团队在临县开展食用菌科技扶贫,全县香菇产业从零起步,到目前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位于临县城庄镇的千山菌业有限公司是山西农业大学认定的协同创新基地,同时也是临县香菇种植技术和品种的示范基地。公司总经理高永军开心地说:“是常明昌教授给我们送来了技术,帮我们选准了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食用菌产业,公司走上了绿色
可注射进入病灶部位并能原位给药的体系具有操作简单、局部给药、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减少用药剂量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各国研究者竞相研究可注射原位给药体系,并将其作为亲水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方面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一种追求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学生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它包含的期望,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进而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的心理状态。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人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是最实在和最真实的,尤其是儿童的品德发展,必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思想品德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生活的情趣,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一、亲近自然,享受审美情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美。”在
RNA干扰(RNAi)是由特定双链RNA(ds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沉默,广泛存于在真菌、植物和动物中。RNAi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效、特异、易操作的基因阻断技术,在基因治疗
故障现象:普通摄影时,按下手闸AN10令继电器JC8工作,松开手闸AN10后继电器JC8不断电,曝光不能进行。故障分析:(1)普通摄影工作程序(以Ⅱ台为例)。①开机按下AN1(Ⅱ台),JCⅡA、JCⅡB↑,JC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农业产业发达、农产品物资丰富的前提下,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附属产业,在我国拥有优越的发展环境,而伴随我国国民经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它影响着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习动机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志,从而成为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较差,好奇心理强,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如我在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