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举重力量训练方法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举重是一项以力量决定胜负的比赛项目,因此力量的训练是关系到比赛结果的关键要素。因此,本文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使其练就强壮的体魄,为未来的提体育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论述内容。
  关键词:青少年;举重训练;方法
  随着体育竞技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年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青少年时期对运动员展开有针对性的、专门的举重技能和体能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的专业技能的发展,为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使其在力量、心理和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地训练,从而促进其全面地发展。如何推进青少年举重力量训练,在方法上应注意:
  一、 科学认识训练是前提
  在举重的力量训练过程中,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前提,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进行力量训练,盲目地加大力量训练的强度和力度,青少年若长时间承受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体能训练,不但自己的身体吃不消,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育,使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双重的压力,进而逐渐影响到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发展,因此,科学的力量训练是促进青少年力量训练的前提。根据青少年的身高、体重,以及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针对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
  1. 科學地认识训练的过程
  在青少年的训练过程中,应正确地引导其认识训练的过程的成败,科学地分析每次训练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若长时间的训练效果不理想,会极大地影响其训练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训练实践,学会训练过程中的失败的经验。学会科学地认识训练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学会用正确的眼光认识自己,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训练过程,不能盲目地乐观自信,也不能过于轻看自己,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科学地认识训练过程中的得与失。
  2. 科学地认识训练强度、次数
  在青少年的力量训练过程中,应注重科学的强度训练,不能盲目地提高或者减轻力量训练的强度,给自身的力量训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训练过程中盲目地高强度训练是不可取的,尤其是长时间、超负荷的体能训练,不但不能给训练结果带来正面效果,反而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青少年的身体情况,科学地为青少年制定训练方案,训练的强度,应根据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等综合因素来考虑。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正确地提高训练次数和强度是提高力量训练强度的前提,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综合素质,科学地把握自身的条件,科学地认识训练的方法和强度是达到对自身全面科学地认识的前提,同时也是自身能力发展的保证。
  二、 科学的方法训练是保证
  举重力量训练是青少年的身体综合素质与专项的训练技术相结合,通过专业的技术训练使其专项技术动作的要领掌握逐渐熟练,进而达到将力量正确传输到相应的位置点,由弱到强,根据青少年的体制的强化逐渐加强训练次数和强度的一个过程,并从中不断挖掘其能力和潜力,使其训练的成绩得到逐步有效地提高的过程中。力量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最大力量(肌肉痛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量)、速度力量(不同的肌肉间的相互协调能力,力量素质以及速度素质相结合的一项人体体能素质)、力量耐力(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三者均与我们的肌肉训练有密切的关系。科学地安排三者的训练过程是青少年力量训练能力提升的保证。在最大力量的训练中:
  1. 重复训练是基础
  重复训练是有效提高青少年身体强度的基础,在青少年的身体强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即在每周训练3-5次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适时增加训练的强度,而高强度的重复训练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保证。通过高强度重复训练逐渐提高青少年的肌肉内及肌肉间的协调度,使其间达到高度协调,以达到提高最高力量、减少肌纤维体积的目的。
  2. 极限强度是突破
  极限强度是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负荷强度达到极限值,从本人的最大强度开始,逐渐递增,在负荷强度的训练次数上,以空杠为例,新手以5-10千克递增,高手则可以从10-15千克,力量70%的训练3个,80%训练3个,85%训练3个,90%训练3个,当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能够重复实现这个强度的时候,反复刺激其神经系统,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表明其力量真的实现增长了。
  三、 科学的体能训练是保障
  举重的力量来源包括上肢力量,腰部力量以及腿部力量的协同合作。在训练过程中,根据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利用直体上推杠铃、颈前、颈后坐推、卧推举、俯卧撑、提壶铃等方法提升青少年的上肢力量;通过上仰挺身、侧腰肌训练和宽硬拉训练提高腰部力量;通过杠铃负重深蹲、站姿提重、颈前杠铃深蹲训练青少年的下肢力量。实现青少年的身体机能的有效发展和提高。
  总之,在青少年的举重训练过程中,身心健康发展是运动员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方法训练是保证,体能训练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有效保障,在关注青少年的力量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其协调发展,使青少年的未来有着更远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邓阿鹏.试析举重力量训练的原则及其训练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3(22).
  [2]张前锋.举重力量训练探讨[J].体育师友,2003(03).
  作者简介:
  黄元贤,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马尾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篮球是一项广受群众喜爱的运动,也是初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堂内容。但是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束缚,篮球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对初中篮球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且主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篮球;问题;对策  篮球运动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也是校园体育课堂的重要活动形式。初中开展篮球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增强
摘要:思想是照亮方向的灯塔,是指引行动的先导,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引领,那么如何强化思想引领,提升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的目的,我个人认为应当以学习教育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强化思想引领,有力推进工作开展。  关键词:思想引领;学习教育;文化活动;制度建设  思想是照亮方向的灯塔,是指引行动的先导,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
摘要:对于现代的教育来说,不仅要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还要注意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不少学校都会开设足球课程。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来试着分析一下应如何构建出科学体系来推进初中足球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科学体系;初中足球;校本课程;有校教学  得益于国家政策对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推广,许多足球特色校、示范校设立了。而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身心健
摘要: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认识自然与人生的开始,更是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好准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小学阶段开展的品德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应是让学生们体验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思考,并通过实践分析所遇问题得出解决方法。所以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相关话题  社会实践课与品
摘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对于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积极整合微课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微课;应用  微课是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全新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微课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各界不再只局限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而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高中教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健康发育关键时期,体育教学对促進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巨大。因此,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成为高中体育教学重点,文章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出分组教学模式,阐述其优势,对如何在中学进行体育分组教学模式提出具体策略,分析了在
摘要: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合理科学地采用分组分层教学法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帮助,还能帮助学生体会到逐步成功的成就感。并对自己的每一次积极付出所获的结果有一个更好的肯定认知,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充足的自信心。本文结合我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与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的反思与思考,对分组分层教法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与应用分析研究,为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提出一
摘要: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因在身体素质、运动基础、技能学习等方面水平较低,所以很少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很少能得到教师的奖励、关爱等,故而慢慢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厌恶的心理。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更新观念,利用后进生与优等生相比更加渴望得到关爱、成功、奖励的心理,通过提前预支的方式,让学生超前享受体育学习的快乐,但要求其承担背后的责任,并以此为动力促进后进生不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