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彭志财,古道热肠谱华章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f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忙了一个上午,永川区中医院骨科医生彭志财,终于有空回到办公室。
  记者问他:“我能看看你的手吗?”
  他正忙着烧水沏茶,但马上转过身来摊开手掌。
  这就是那双“做了上万台手术,拿过无数次手术刀的手”?
  看起来似乎并没什么特别,手指并不如想象中纤长,比较突出的是小指,但是手掌的皮肤脱了好几层皮。
  27年行医生涯,上万台手术,这双手在消毒水里浸泡过无数次,让无数患者解除病痛、重燃希望。
  这双手的主人彭志财,在永川当地早已声名远扬。
  凭着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永川区中医院骨科主任、党员彭志财,先后获得“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永川区十大杰出青年”“永川区名中医”等称号。
  “人生走到現在,早已不在乎什么荣誉。”彭志财喝了口茶,淡淡地说。
  “那什么时候,你才最有成就感?”
  他的回答永远是:“救活一个人的时候。”
  “希望在我手术刀下的每一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机会”
  一大早,彭志财的诊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龙。
  “彭医生,我是从四川广汉过来的。是你的病人介绍我来的,说只要找到你,我的病就一定能治好……”
  彭志财笑着,没有过多解释。他深知,没有哪个同行,敢说自己能“手到病除、包医百病”,更深知一个医生的医德比医术更重要,那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悲悯情怀。
  “很多时候,医生都是在一念之间作出抉择,每一个生命都是同等的重要。”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彭志财曾多次作出别人“不理解”的选择。
  1995年的一个深夜,彭志财值夜班,救护车的急救鸣笛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彭医生,一个小男孩遭遇车祸!”
  这位来自贵州赤水的患者,是一个10岁的男孩。因发生车祸,导致患者盆骨多处碎裂,大腿被碾压得血肉模糊……
  截肢,是更简单、保险的手术方式。这也是从三甲医院赶来会诊的专家、科室同事的建议。
  然而,彭志财却犹豫了。
  “仅仅10岁,截肢后,他如何面对这漫长的一辈子?”
  经过慎重的思考,彭志财顶着技术上的风险,决定放弃残酷的截肢,前前后后为小男孩做了10多次手术。
  最后,小男孩的腿保住了。
  这件事已过去很多年,与人说起,他似乎早已忘了当初抢救的许多细节,甚至自己的彻夜不眠,心都快蹦出来的紧张,快虚脱了的累……唯一兴致勃勃提及的是:“那个娃儿现在也快30了吧,可能已经娶妻生子了。”
  这样的故事,在永川区中医院骨科,不是个例。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挑战有些大型医院都不愿接受的手术?
  彭志财淡淡地说:“如果你看到患者哭得那样绝望,除了依靠你这个医生,就再无所靠。比较起来,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从医这么久,见惯了生死,会不会对死亡已经习惯了?”
  “不?反而我更加难以接受死亡。”
  说到这里,彭志财还说了从医以来,自己养成的一个习惯。
  穿上白大褂那天起,他再也不敢拿起菜刀杀任何动物,甚至连钓鱼的爱好都放弃了。
  问他缘由何在?彭志财笑着说:“因为,我想着在我手术刀下的每一个生命,都有活着的机会。”
  古道热肠,谱写爱心华章
  谁都说彭志财是暖男一枚,脾气好,尤其是面对患者时。
  “要使病人有信心治好病,首先要对医生产生信赖感。再苦再累都不怕,怕的是病人的不满意。”彭志财说。
  从上班那天起,彭志财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病人来了,他都会亲自到医院楼下等待病人,尽量为其简化程序。
  工作几十年来,彭志财几乎没遇到过医患纠纷。
  不仅如此,在永川区中医院骨科,还流传着一个个爱心佳话。
  “彭医生就像父亲一样,关心、资助我。”半躺在病床上的翁某感叹道。
  40多岁的翁某,1.5米的个子,体重却不足70斤。因右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她曾在三甲医院手术治疗,反复治疗一年多,右足跟部的伤口始终未能完全愈合。
  这是大部分骨科医生都感觉棘手的病例,但彭志财依旧决心“啃掉”这块顽疾!
  从2016年9月起至今,翁某先后六次住院,多次手术,伤口终于有所好转,但也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此,彭志财向医院提出申请。医院经过多次讨论,决定为患者减免数次住院费用。
  “这几年算下来,医院为我省下了20几万元的费用。”翁某说。
  由于患病,翁某的丈夫责怪妻子拖累自己,与她离婚了。
  彭志财得知后安慰到:“你并不是谁的负担。我一定要把你的脚医好,一定要让你站起来。”这句话,翁某至今记忆犹新。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
  在骨科,一旦遇上家庭困难的群众,作为科主任、党员,彭志财常常发出捐款倡议,自己率先垂范,全科人员热情参与。
  为了有效缓解周边乡镇群众看病难问题,彭志财带领骨科团队经常到乡里田间走访,定期派出医护人员到青峰、万寿等地坐诊。
  ……
  在彭志财看来,作为一家基层公立医院,目的不仅是为了创收,更应体现其公益性,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专家、主任、彭大哥
  在永川区中医院,骨科是最大的科室。
  “上世纪90年代初,骨科刚成立,我第一次来,病床也只有10来张。”彭志财读初中时的校长,正好也在骨科接受治疗。
  2003年,彭志财担任骨科主任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制定骨科长远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带领全科医生护士刻苦钻研业务。   骨科一步步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目前已拥有3个病区、200张床位,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成为中医院第一大科室,病员覆盖永川及周边多个区县。
  骨科发展,作为科室主任的彭志财自然功不可没。
  他的头衔很多,每一个都有分量:主任医师、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手法诊疗分会常务委员等。
  彭志财尤其擅长脊椎治疗技术,他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专家。
  这个专家是如何炼就的?它仿佛就像一部回肠荡气的励志小说。
  彭志财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医生。
  中学时,彭志财尤其喜欢古典文学,陶醉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篇篇经典的作品。
  “如《岳阳楼记》,我至今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他有些自豪地说。
  他想象,自己应该是在家乡青峰镇的绿水孤云、朗朗读书声中完成一生使命的教书先生。
  然而,命运却把他引向了另一条路。
  读医学院时,老师告诉他,好医生都是在临床第一线“泡”出来的。为此,他就实实在在“泡”在临床,晚上通宵值夜班。
  他倒很感激在上海长征医院学习的时光。全国著名的专家,常常加班到半夜,第二天依旧精神抖擞地出现在科室。
  当医生能吃苦只是入门级要求,好奇心、探索精神更能决定你能走多远。
  彭志财认为中医学既要传承,更要推陈出新,必须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发展中医药学服务。
  为此,他在骨科临床做了很多开创性、建设性工作:1999年率先開展了腰椎后路DICK内固定手术,2010年开展胸腰椎后路治疗脊柱陈旧性骨折、后突畸形矫形手术……
  作为永川区中医院骨科主任,在他部下的眼里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团队成员用了三个“最”来概括——
  最担事的人:
  凡是有风险和责任的“第一次”,他都挺身而出,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年轻人示范,然后就放手让年轻人去做。
  最“严苛”的“头儿”:
  在他手下谁敢马虎?
  科室医生徐文华仍记得,曾经一个病人,术后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跟踪、了解病情,病人伤口差点感染。主任得知后,一方面及时稳住病情,另一方面,彭志财并没有当面训斥徐文华,而是和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
  最暖男的彭大哥:
  彭志财在工作上对部下要求那样“严苛”,奇怪的是大家不但不躲他,反而喜欢和他相处。因为他的“严”,都是对事不对人。
  年轻人常常说:“彭主任嘛,很有领导魅力哦!”或者说:“很随意的一个人,和我们没有距离感,我们私下喜欢叫他彭大哥。”
  年轻人喜欢这位兄长型的领导,不只因为他医术好,更在于他为人诚恳、待人实在。
  ……
  “我似乎明白了文学和医学之间有某种共通性,都有对生命的敬畏。”接受采访结束,彭志财若有所思地说。
  确实,文学史上,许多巨匠都曾是医生。
  医生是什么?不只是看病的、开药的、做手术的、穿白大褂的那个人,还应该是疏导病人的心理咨询师、心怀悲悯的慈善家。
其他文献
十多年的康复治疗工作中,杨军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要提前至少半个小时到达康复中心。这样,在每天工作开始前,他就可以梳理前一天患儿的治疗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便改进治疗方案。  “我要努力帮助这些孩子”  2018年7月20日上午7点30分,杨军已经坐到了办公桌前。  他拿起工作记录本翻看起来。  记者问:“是什么让你决定从事康复师这项工作的?”  杨军抬起了头,笑道:“实习的时候来到这里,当
2018年7月5日,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  这天,刘晗的步行量突破了7公里。从绿春坝村的最东边跑到最西边,从帮乡亲们代办宅基地复垦手续到和挖断村民水管的工程队协调沟通……他马不停蹄跑完了绿春坝村的全部小组,为乡亲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事实上,在过去的304天里,刘晗几乎天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去年他甚至在短短6天内行走了59.6公里。  刚到村里,刘晗就意识到,这里并不像村名有“绿”有“春”那
决胜城乡“二元”之困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业农村發展不充分。通过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开创重庆“三农”工作新局面。  【路径】  当前,重庆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城市建设体现了“
2016年6月30日,綦江区永新镇上厂村周家坪。  对坐落于此的古剑山艺术村而言,这是格外热闹的一天。  艺术村公共美术馆前,“颂歌——重庆市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版画精品展”的横幅在阳光下红得耀眼。  美术馆内,从写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版画作品挂满墙面,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参观者驻足。  如此火爆场面,让艺术村“村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綦江农民版画家李毅力喜上眉梢。  “谁能想到,一个几
2017年8月14日晚8点,天空中飘起了小雨。  武隆区仙女山镇仙女天街广场上,游客们玩乐的热情却依旧高涨。  舞台聚光灯下,2017年仙女山度假区啤酒节收官前夜的狂欢,在初秋的清凉中越发火爆。  时针指向晚上8点10分。  广场角落处的一座农家乐里,黄开伦推门走出。  对这位农家乐业主来说,忙碌的一天已经结束。  将身体斜靠在门边,黄开伦盯着狂欢的人群,心里不禁涌起一阵豪情。  “卖地”  5分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连日来,全会精神持续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019年1月31日,重庆南方新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新春年会正在举行。  最引人注目的是,年会现场堆叠的一大堆大米和笋干,这是发给企业职工的年终福利。  这批大米和笋干购买于100公里外的江津区四屏镇。  四屏镇地处江津区四面山风景区深处,农产品产量大、品质高,但一直以来,销量并不高。  为了让四屏镇贫困农户脱贫、农民长效增收,近年来,四屏镇党委、政府以“扶贫订单”为切入点,积极延伸“以购代捐”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贯彻党章和党规、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
5月16日,初夏的一场雨,让坐落在长江边上的奉节县永乐失能人员供养中心,显得格外干净。  45岁的贾开诚,起了一个大早。吃完早饭,他就忙着粘贴他的“钻石绣”。  “向大家展示我的手工活,很有成就感,在这里无忧无虑,饿了有人管,病了也不愁,还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贾开诚满脸堆着笑。  七八位失能人员围着笔者,争相诉说这个特殊的“家”带给他们的新生活。  如何确保重度残疾失能人员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2019年8月,永川区朱沱镇涨谷村。  太阳炙烤着大地,路边的荒草丛几乎要燃烧起来,空气中弥漫的热浪让人喘不过气来。  “嘀——”村民周希林打开空调,阵阵凉风从通风口吹了出来。  “真舒服!”周希林眯缝着双眼感叹,“原来我们这里电力完全是大问题,用电高峰期,不要说空调、电视,连小风扇都转不动。”  涨谷村是重庆市级贫困村,近年来,随着乡亲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全村空调、冰箱等大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