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功能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fe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具有素质教育功能、审美教育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健康教育功能等,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功能;审美教育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健康教育功能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作为一门学科,音乐教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音乐的素质教育功能
  
  人的素质是指有助协调发展的所有因素(能力)。它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等方面的水平,还包括高尚的情操趣味,正确的审美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民族精神和气质,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个性,高水平的智商(记忆、想象表达、创造力)、情商等。而音乐教育对人的上述方面的发展(德、智、体、美)能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德育,达到一定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作基础,都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则可以为德育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它的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靠强制的方式,而是依靠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音乐艺术能够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培养人们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这种熏陶和感染,不是生吞活剥式地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人受到教育,这正是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显著特点。
  其次,音乐教育对智力发展特别是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学角度看,音乐刺激有助于脑细胞生长发育,从而促进人们感觉、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的发展。音乐以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有机地奇妙结合,产生协调与对抗、追逐与遇合、跳跃与停顿、飞跃与消逝等无穷的变化,组合构成奇特的音乐世界,刺激着人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歌唱、演奏以及音乐欣赏,都会引起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音乐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内容的情感性都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感知能力和思维想象力。同时,音乐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可以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或政治家,如爱因斯坦、希思、李四光、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等在音乐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些都是音乐促进智力发展的有力证据。
  最后,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是一样的,但两者又有所区别:音乐教育侧重于学生心灵的陶冶,而体育教育则侧重于学生肌体的锻炼。但两者也并非互不相关,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在人们常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的也是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音乐教育通过陶冶学生的心灵,保持心灵的和谐与健康,从而作用于学生的身体,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
  
  以情动人是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音乐通过旋律、节奏、音色、歌词等构建成富有内在动力性结构的审美形式,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这种内容精华的表现”,经过听觉、视觉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愉悦、激动、联想,使人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如战士将要出征时,对亲人的恋恋不舍和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感发生了强烈冲突,精神上背负着一定的痛苦。此时此刻,如果听到“再见吧,妈妈”或“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时,不仅会缓解和宣泄这种痛苦,而且会使战士内心被高尚的情感充实起来。审美教育所要调动和培养的正是这种审美情感。所以,审美教育以情动人,是以审美情感启动人们的心灵,净化、塑造人们日常的生活情感,把它变成渗透着理性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音乐审美教育不是自我封闭的教育体系,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群体活动。就音乐本身来讲,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再现。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名作,不论是大型的交响乐还是一般的流行歌曲,无一不是情真意切的心灵闪光。将这些审美对象引入教学范畴,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由于人类社会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客观存在,致使音乐不可避免地具有其多样性。因此,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鉴赏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有一些通俗歌曲的内容,有的宣扬爱情至上,有的歌唱醉生梦死,有的则充斥着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音乐格调低下,缺乏鲜明的艺术个性,它们所宣泄的不健康的思想情绪,严重地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对于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存在,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而且要大力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音乐审美教育。
  
  三、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它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对人的性情的净化和陶冶。音乐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面对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也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这种感情的缘由,但我们却能感受到他的情感。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音乐不是表现某个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而是表现激情本身。”高尚的音乐会使人在困难面前增添勇气,在痛苦当中变得坚强。如人在逆境中,唱一曲《从头再来》,就能鼓起生活的勇气;远在异国的游子,一曲《游子吟》就可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的艺术形式的宣泄,恢复和保持了人的心理健康,使人的情感和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把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实现对人性的塑造。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音乐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会产生心理的愉悦,获得审美享受,进而使他们对人生和未来产生永恒的感悟,并能直接深入到人的潜意识深层领域,使人的心灵在震撼中受到陶冶、得到升华。学生可以从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培养起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且可以解忧愁于欢悦、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最终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粗野变为文雅,委琐变为豁达,量小变为大度,浅薄变为深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气质和性情,使他们和谐而全面地发展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一代新人。
  
  四、音乐的健康教育功能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导致了一系列心理疾病。许多青年人由于学习、工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过大,致使神经衰弱、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轻生、犯罪。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对调节学生的心情,维持学生的心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音乐教育是情感的艺术。它是针对学生的心灵、情感进行的,“乐动于内,礼动于外”,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声音可以将学生带入美妙的境地,产生积极美好的体验,从而使他们紧张的心情变得和谐轻松,缓解其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其次,音乐教育具有协调作用。它以悦耳的声音作用于学生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古人曾说过“调和,乐也”,就是指音乐的协调功能。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协调学生个体诸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多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平衡,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目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方面的事业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我们应“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有效手段,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中,必将占有重要地位,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娟.文化的反思与重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3]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人民教育,1995,(2).
  [4]毛莉杰.音乐审美与素质教育[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1).
  责编:路童
其他文献
城市拾荒者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减少城市污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其“所劳”与“所得”极度不平衡。城市拾荒者被政府所回避与轻蔑,被社会所歧视,基本生活得不到保
交际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对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给予同样系统性的关注.并以此形成比较系统的交际性观点。交际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法知识,又要引导学
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大难题。河南检察职业学院根据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提出具体要求,采取相应措施,用服务的心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把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教育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以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为核心,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明确要求把就
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的意义。英国教育家纽曼曾指出:人文教育追求的是心智上的卓越。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它以包容性、开放性
5月14日,'励志青春——全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场报告在教育部礼堂隆重举行。教育部部长周济接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报
期刊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法,综合分析当今中国城市和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统筹城乡体育科学发展的意义.在此意义上,未来如何统筹中国城乡体育的科学发展?通过“城乡两手抓”走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