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Fontan术后右室心内膜起搏一例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29岁.因诊断为慢快综合征、改良Fontan术后,拟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前与心外科、放射科医师多学科讨论后存在右室心内膜起搏可行性,术中反复造影成功通过上腔静脉-肺动脉到达右室顺利植入心室电极.术后随访起搏参数良好.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64岁,因胸闷、心悸入院.动态心电图检查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伴间歇性宽Q RS波,宽Q RS波形态酷似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但其四象限散点图的第Ⅲ象限为直角扇形,故快速诊断为房颤伴间歇性心室预激.后患者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颤伴左侧旁道.
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KCa3.1)表达广泛,在心房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均有表达,并参与细胞的膜电位形成、心肌细胞自律性、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分化等多种功能的调节,影响心房电重构、心房纤维化和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的多种机制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干预KCa3.1通道或可成为临床上治疗心房颤动的新靶标.
基于克里金(Kriging)代理模型和非支配解排序遗传算法III型(NSGA-Ⅲ),对汽车交流发电机在不同工况下各部件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预测.首先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发电机全局温度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10000 r/min下稳定运行时,整机最高温度位于三相定子绕组上及最低温区域出现在冷却扇叶,并进行了试验校验,同时选择了合适的样本测量位置及运行工况.然后基于Pareto多目标优化理论,构建温度场预测的Kriging代理模型,并通过NS-GA-Ⅲ优化算法逐代寻优,选取Mobw为子代选
患者女性,53岁,间断心慌4年余,再发加重5天.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动过速,心房波节律整齐,心室波不齐,房室呈4∶3文氏下传,考虑房性心动过速4∶3下传.但返回病房后,患者再次发作心慌不适,心动过速心电图节律整齐,房室呈1∶1关系,考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比两次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波频率、形态、振幅等特点,可以判断前次发作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4∶3前传阻滞.最终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并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伴HV文氏下传,消融成功.
为了实现单级升压逆变,提出了一种带有源缓冲的单级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及其状态量限定下的输出电压反馈复合单周期控制策略,并对构成这种逆变器的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关键电路参数设计、系统建模和仿真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获得了重要结论.该逆变器电路拓扑主要由储能电感、有源缓冲电路、电流型单相逆变桥构成,存在三种工作模式和四种电路模态,通过三种工作模式的灵活切换达到限定储能电感电流和缓冲电容电压等状态量的目的,通过前馈储能电感电流和反馈输出电压的复合单周期控制实现输出正弦电压的稳定.1 kVA 100 V D
目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中心静脉穿刺(CVC)、麻醉药物及基础情况对患者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57例,根据术前是否行CVC、麻醉诱导过程中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变化分为CVC组与无CVC组、房早增加组与减少组、室早增加与减少组,在麻醉诱导期间使用单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仪记录长程心电图,根据麻醉操作的不同分为基础期间、麻醉给药期间及气管插管期间,并采用时间-RR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观察并分析患者
本文针对混合永磁游标电机在空载/负载条件下的交叉耦合效应,分析两种永磁体的作用机理及其工作点的变化规律.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对气隙磁密和空载反电势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混合永磁交叉耦合效应会造成低矫顽力永磁体发生部分退磁,从而增加电机在线精确调磁的难度.其次通过矫顽力参数对交叉耦合效应的敏感性分析,说明低矫顽力永磁体的矫顽力越高,其抗交叉耦合能力就越强.最后,与单一永磁游标电机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混合永磁游标电机不同磁化水平下的气隙磁密分布、反电势和电感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此类电机的永磁材料选择和
心室过感知根据信号是否被心室电极感知,一般不会有时间规律性.然而笔者通过采集3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动态心电图,发现有规律性的1 h 30 s心室过感知现象,可称之为起搏器周期性心室过感知现象.此种现象在DDD(R)或VVI(R)模式下都会发生,发生时都有AS事件,且该AS事件须处在心室不应期外,而当周期1 h 30 s时间点出现的是AP事件,则不会发生心室过感知.
患者男性,48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行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发作时腔内A波激动顺序呈现由“偏心”转为“向心”的动态变化,变化过程中心动过速周长恒定,且希氏束电极上VA间期、HA间期及体表Q RS波形态均恒定不变,提示存在左侧旁道,且旁路传导与否并未影响折返环.诊断为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左侧游离壁旁观者旁道,实施旁道消融和慢径消融成功.
患者女,6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年,加重1年”入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于右侧中间隔卵圆窝处(房间隔穿刺部位),标测到最早A波,靶点局部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30 ms,在双极图上多呈负正双相波,单极图示QS型,遂在该部位放电成功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