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伊蚊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

来源 :口岸卫生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鉴定采集自河南口岸的蚊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条形码技术对蚊虫样本进行种属鉴定。分析所检蚊虫COI序列,对比分析同源性并且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采集自河南口岸的蚊种确认为东瀛伊蚊(Aedes nipponicus)。结论东灜伊蚊在我国很少有报道,在河南口岸检出东灜伊蚊尚属首次。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生率、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普遍较西方早,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其治愈率.我军现行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中规定结直肠癌为飞行不合格.随着早期筛查手段的逐步普及和多学科治疗模式的进展,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国内外均有罹患结直肠癌飞行人员特许放飞的案例.为此,全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根据“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重大课题等研究成果,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军事飞行人员结直肠癌特许飞行指南”,内容包括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航空医学关注点、特许医学鉴定要求、特许飞行
目的:分析发生于鼻根部的青少年型骨化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方法:对7例发生于鼻根部的青少年型骨化纤维瘤患者给予手术治疗,5例患者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内镜行鼻根肿物切除,另2例患者行鼻小柱-鼻翼“蝶形”切口鼻根部肿物切除.术后定期随访,包括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结果:7例患者病理回报符合骨化纤维瘤.随访6~45个月,无复发和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神经导航引导下鼻内镜肿瘤切除和鼻小柱-鼻翼“蝶形”切口肿瘤切除都是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案,外鼻蝶形切口手术出血少、时间短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军现行体格检查标准中规定鼻咽癌飞行不合格.由于精准诊治技术在临床航空医学中的应用,我军有鼻咽癌特许放飞的案例.随着空中战勤、技勤人员队伍的扩大,未来涉及鼻咽癌的特许飞行鉴定案例会增加.为此,全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根据“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重大课题等研究成果,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军事飞行人员鼻咽癌特许飞行指南”,内容包括鼻咽癌的诊断、治疗、航空医学关注点、特许医学鉴定要求、特许飞行合格后的随访原则等,旨在规范军事飞
痛风是一组尿酸代谢异常的异质性疾病.我军现行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中规定痛风为飞行不合格.由于临床治疗技术的提高,经规范化管理和随访,痛风发作可控,尿酸结晶沉积可逆,国内外均有军事飞行人员罹患痛风特许放飞的案例.为此,全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根据“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重大课题等研究成果,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军事飞行人员痛风特许飞行指南”,内容包括痛风的诊断、治疗、航空医学关注点、特许医学鉴定要求、特许飞行合格后的随访原则等.旨在规范军事飞行人员痛风的诊治,重点是为航空医学鉴定提供依据.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国内外军事飞行人员中均有一定的检出率.我军现行的体格检查标准规定CHD为飞行不合格.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军及外军均有CHD特许放飞的案例.修订现行标准符合现代军事航空医学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做法并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全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根据“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重大课题等研究成果,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军事飞行人员先天性心脏病特许飞行指南”,内容包括CHD的诊断、治疗、航空医学关注点、特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占全部脊柱骨折的90% [1] ,部分A3型骨折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受破坏或产生神经损伤,需面临手术治疗[2].本研究比较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 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不同采集方式获得的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呼吸道标本的共有或独有细菌,评估质量合格的呼吸道标本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0例诊断为细菌性肺炎且未经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自然咳痰(SH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XT组)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XC组)标本,采用16 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比较3组标本细菌组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 3组标本共有菌群959个属,3组标本独有细菌的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舒更葡糖钠是一种新型氨基非去极化肌松药特异性拮抗剂[1].该药可以快速、彻底逆转中度和深度肌松,为全身麻醉时安全使用肌松药物、减少肌松残余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保障.舒更葡糖钠于 2005 年首次报道在临床使用[2],最早于 2008 年 7 月在欧洲批准上市,目前已在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 79 个国家注册上市.该药 2017 年 4 月在中国上市,目前在国内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舒更葡糖钠的药理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麻醉医师提供该药的临床使用依据.
结直肠癌(CRC)在全世界最常见的致命恶性肿瘤中排名第 3 位,在基因组改变、表达特征及药物反应性方面表现出异质性[1].目前,最可靠的结肠癌预后因素是 TNM分期.尽管筛查和治疗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CRC患者的生存率,但在诊断为相同 TNM期的肿瘤患者中,临床结果差异很大,局限性癌患者的复发率为20%~30%[2].在一项研究中,Ⅰ期复发率为 5%,Ⅱ期复发率为 12%,Ⅲ期复发率为 33%[3].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复发率随之增加.由于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术后辅助化疗已成为Ⅲ期CRC 的标准
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头痛、发热、颈部僵硬、意识改变为主要表现,报告的病死率为 17%~40%[1].在预防上,随着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疫苗的使用,社区获得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已经下降.在治疗上,临床强调及时、高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找可改善患者预后的辅助治疗方法.但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及不良预后率仍不满意,不良预后比例仍没有明显改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