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耳他这个只有40万人口的小岛国可能成为欧洲IT实力最强的国家吗?
这要看根据什么标准来衡量。科技产品出口量,创新、研发支出数额或者宽带普及率;衡量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挪威、瑞典、冰岛、丹麦等,编者注)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领先;德国获得的专利数最多,还有一些国家则在科技产品出口额上占优势。
马耳他奇迹
根据欧洲委员会统计机构Eurostat的数字,2004年5月加入欧盟的马耳他,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收入在其总出口收入中所占比例在欧洲国家中排名第一,占55.9%。Eurostat的高科技定义包括计算机,消费电子产品、制药、医疗器械和飞机制造。而它定义的高科技服务几乎都是与IT有关的,包括电信、计算机及其相关活动和研发。
爱尔兰政府在吸引Apple、Dell、Intel等大厂的投资上下了很大力气。目前,这些厂商在爱尔兰建立了面向全欧洲的工厂和分销服务机构。但是,爱尔兰的高科技出口收入仅占其总出口收入的29.1%。而美国这一比例为27%,日本为22.8%,英国为22.7%,法国为20%,德国仅为14.8%。(见图1)
马耳他的高科技业在另一层意义上也让人感到惊讶,那就是其产值的惊人。根据Eurostat的数字(现有统计数字的最近年份是2002年),2002年,马耳他制造商的年平均产值为2100万欧元(合2500万美元)。这一平均数是由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抬高的,如汽车开关与传感器制造商Methode Electronics公司马耳他分公司(年销售收入大约为4400万美元),以及号称马耳他最大出口商的ST Microelectronics马耳他分公司。
但是,这个岛国只有不到290家高科技制造商(在马耳他,Eurostat将高科技制造商、散装化学品、机械和机动车制造商放在一起考虑)。而意大利拥有3.4651万余高科技制造商,是欧洲拥有高科技制造公司最多的国家,几乎是德国的两倍。意大利的高科技制造商占其全部制造商的6.3%。不过意大利高科技制造公司的数量尽管比德国多,但其规模却比德国公司小很多,平均产值仅为德国公司的1/3或更少。
高科技公司德国最多
德国突出的地方是高科技制造企业在全部制造企业中所占比例最高。2002年,德国共有19.67万家制造公司,其中9.8%,即1.93万家为高科技公司,而欧盟25个成员国的平均比例为6.3%(收集这些统计数据时,仅有15个国家是欧盟成员国)。但有些奇怪的是,德国高科技制造商的产值略低于低科技制造商,这两类制造商的平均产值均在600万至700万欧元之间。
英国共有1.18万家高科技制造商,在其制造商总数中占7.2%。英国的高科技制造商生产率较高,平均产值接近1000万欧元;相比之下,该国非高科技制造商的平均产值为400万欧元。与英国相比,德国非高科技制造商的产值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英国传统重型制造业正在消失,而且英国又在发展服务业。英国的高科技企业的雄心更多地显现在服务领域而不是制造业。尽管英国和德国人均服务业公司数量大约相同(德国为49.95万,英国为42.58万),但是英国服务业有19%涉及高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而德国这一比例仅为4.4%。
法国的高科技制造商生产率也较高,其1.61万家高科技制造商(占制造商总数的6.5%)的平均产值接近900万欧元,而其余制造公司的平均产值仅为400万欧元(见图2)。
大量投入研发
研发投入是帮助公司以及国家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的一种方式。根据Eurostat的统计,2004年欧盟的平均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而美国这一比例为2.59%,日本则为3.15%。在欧洲,54%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其余则来自政府。而在美国,来自企业的研发投入占63%,日本则为75%。欧洲委员会希望到2010年,欧洲的研发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且其中2/3来自企业。
那么各个欧洲国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离这个目标最近。芬兰2004年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1%,实际年增长率为4%。此外,超过2/3的资金来自企业。瑞典的比例更高一些,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4%,但是其支出实际每年降低2.1%。不过瑞典达到了2/3支出来自企业的目标。丹麦的研发支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63%,年增长4.3%,其中61%是私营企业资金。德国的研发支出为551亿欧元,略低于丹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9%,其中2/3来自企业。但是其研发支出年增长率仅为0.8%,到2010年无法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3%的目标。
法国的研发支出增长同样缓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其中一半来自企业。法国想通过向国有实验室提供资金的激励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该项激励措施将参与这项计划的研究中心命名为Carnot实验室(根据法国一位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并仿效德国的Fraunhofer研究所网络(由国家和私营公司共同出资)的运作模式。这项激励措施将于2007年开始启用,法国研究部(French Ministry of Research)将向赢得企业研究合同的实验室提供政府资金,资金额度跟实验室与多少私营公司合作有关,起步额度是4000万欧元。
英国尚未公布2004年的有关数字,但是过去几年内它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低于欧盟1.9%的平均值,而且在总研发投入中,私营企业资金不到一半。而创造出口奇迹的马耳他的研发投入很低,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29%,而且大多数由政府提供。
企业和国家的研发投入产生的效果比较难以量度。欧洲委员会刚刚公布了“2005年欧盟企业研发投资状况(2005 EU Industrial R
这要看根据什么标准来衡量。科技产品出口量,创新、研发支出数额或者宽带普及率;衡量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挪威、瑞典、冰岛、丹麦等,编者注)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领先;德国获得的专利数最多,还有一些国家则在科技产品出口额上占优势。
马耳他奇迹
根据欧洲委员会统计机构Eurostat的数字,2004年5月加入欧盟的马耳他,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收入在其总出口收入中所占比例在欧洲国家中排名第一,占55.9%。Eurostat的高科技定义包括计算机,消费电子产品、制药、医疗器械和飞机制造。而它定义的高科技服务几乎都是与IT有关的,包括电信、计算机及其相关活动和研发。
爱尔兰政府在吸引Apple、Dell、Intel等大厂的投资上下了很大力气。目前,这些厂商在爱尔兰建立了面向全欧洲的工厂和分销服务机构。但是,爱尔兰的高科技出口收入仅占其总出口收入的29.1%。而美国这一比例为27%,日本为22.8%,英国为22.7%,法国为20%,德国仅为14.8%。(见图1)
马耳他的高科技业在另一层意义上也让人感到惊讶,那就是其产值的惊人。根据Eurostat的数字(现有统计数字的最近年份是2002年),2002年,马耳他制造商的年平均产值为2100万欧元(合2500万美元)。这一平均数是由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抬高的,如汽车开关与传感器制造商Methode Electronics公司马耳他分公司(年销售收入大约为4400万美元),以及号称马耳他最大出口商的ST Microelectronics马耳他分公司。
但是,这个岛国只有不到290家高科技制造商(在马耳他,Eurostat将高科技制造商、散装化学品、机械和机动车制造商放在一起考虑)。而意大利拥有3.4651万余高科技制造商,是欧洲拥有高科技制造公司最多的国家,几乎是德国的两倍。意大利的高科技制造商占其全部制造商的6.3%。不过意大利高科技制造公司的数量尽管比德国多,但其规模却比德国公司小很多,平均产值仅为德国公司的1/3或更少。
高科技公司德国最多
德国突出的地方是高科技制造企业在全部制造企业中所占比例最高。2002年,德国共有19.67万家制造公司,其中9.8%,即1.93万家为高科技公司,而欧盟25个成员国的平均比例为6.3%(收集这些统计数据时,仅有15个国家是欧盟成员国)。但有些奇怪的是,德国高科技制造商的产值略低于低科技制造商,这两类制造商的平均产值均在600万至700万欧元之间。
英国共有1.18万家高科技制造商,在其制造商总数中占7.2%。英国的高科技制造商生产率较高,平均产值接近1000万欧元;相比之下,该国非高科技制造商的平均产值为400万欧元。与英国相比,德国非高科技制造商的产值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英国传统重型制造业正在消失,而且英国又在发展服务业。英国的高科技企业的雄心更多地显现在服务领域而不是制造业。尽管英国和德国人均服务业公司数量大约相同(德国为49.95万,英国为42.58万),但是英国服务业有19%涉及高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而德国这一比例仅为4.4%。
法国的高科技制造商生产率也较高,其1.61万家高科技制造商(占制造商总数的6.5%)的平均产值接近900万欧元,而其余制造公司的平均产值仅为400万欧元(见图2)。
大量投入研发
研发投入是帮助公司以及国家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的一种方式。根据Eurostat的统计,2004年欧盟的平均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而美国这一比例为2.59%,日本则为3.15%。在欧洲,54%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其余则来自政府。而在美国,来自企业的研发投入占63%,日本则为75%。欧洲委员会希望到2010年,欧洲的研发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且其中2/3来自企业。
那么各个欧洲国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离这个目标最近。芬兰2004年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1%,实际年增长率为4%。此外,超过2/3的资金来自企业。瑞典的比例更高一些,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4%,但是其支出实际每年降低2.1%。不过瑞典达到了2/3支出来自企业的目标。丹麦的研发支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63%,年增长4.3%,其中61%是私营企业资金。德国的研发支出为551亿欧元,略低于丹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9%,其中2/3来自企业。但是其研发支出年增长率仅为0.8%,到2010年无法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3%的目标。
法国的研发支出增长同样缓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其中一半来自企业。法国想通过向国有实验室提供资金的激励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该项激励措施将参与这项计划的研究中心命名为Carnot实验室(根据法国一位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并仿效德国的Fraunhofer研究所网络(由国家和私营公司共同出资)的运作模式。这项激励措施将于2007年开始启用,法国研究部(French Ministry of Research)将向赢得企业研究合同的实验室提供政府资金,资金额度跟实验室与多少私营公司合作有关,起步额度是4000万欧元。
英国尚未公布2004年的有关数字,但是过去几年内它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低于欧盟1.9%的平均值,而且在总研发投入中,私营企业资金不到一半。而创造出口奇迹的马耳他的研发投入很低,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29%,而且大多数由政府提供。
企业和国家的研发投入产生的效果比较难以量度。欧洲委员会刚刚公布了“2005年欧盟企业研发投资状况(2005 EU Industrial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