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推行烟草GAP管理策略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ekej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详细介绍了GAP概念产生的背景,回顾了GAP的发展历程,以及烟草GAP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阐述了烟草GAP的基本原则,根据旬阳县的烟草产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旬阳县推行烟草GAP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初步探索出在旬阳县推行烟草GAP的管理策略:选择适合烟叶生长的生态环境;成立GAP领导小组和技术执行组;严格监控非烟物质;编制烤烟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对烟农实行个性化服务和分类管理;建立烟叶质量追踪系统。
  关键词 烟草;GAP;管理策略;陕西旬阳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90-03
  GAP即良好农业规范,GAP的概念由美国提出。1997年,美国针对食品引发的疾病有上升的趋势,提出了“确保进口和国产水果和蔬菜安全性倡议”[1]。1998美国发布了《关于降低新鲜水果蔬菜中微生物危害的企业指南》,文中首次提出了GAP的概念,指出良好农业规范是指在农产品种植、收获、分拣、包装和贮存过程中所实施的一整套减少食品安全微生物风险的规范措施体系[2]。良好的农业规范又简称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FAO将其定义为应用现有知识来处理农场生产和生产后过程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从而获得安全健康的食物和非食用农产品[3]。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GAP如今也在烟草行业逐步推行,对增强我国烟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烟草GAP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自GAP管理模式建立以来,烟草行业对GAP管理非常重视,菲 莫等国际烟草巨头于21世纪初即要求烟叶经销商对其原料采购基地实施GAP管理。2005年,国际烟草合作研究中心(CORESTA)发布了烟草GAP指南,指出烟草GAP的目的是确保可持续、经济有效地生产可用烟叶。烟草GAP是既可生产优质烟叶,又能保护、维持和改善土壤、水源、空气以及动植物生活环境的措施体系。
  中国烟草良好农业规范尝试始于2003年。2003—2005年,云南省曲靖市在与德孟公司合作开展国际型优质烟开发时,尝试良好农业规范管理。2009—2011年,云南普洱市公司和红塔集团与认证公司合作,对基地单元烟草GAP管理进行认证。国家烟草专卖局从2012年开始将烟草良好农业规范作为全行业烟叶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在全国烟草生产上大力推行良好农业规范管理[4]。
  2 烟草GAP实施的基本原则
  我国烟叶产区分布广泛,从中温带到亚热带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山区、丘陵等高海拔地区。烟区生态环境多样,而且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国烟叶生产不仅受生态条件和政策技术制约,同时受地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保障烟叶质量安全任务艰巨,维持烟叶生产平稳发展挑战众多。针对这些特点,烟草GAP的实施需要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2.1 强化烟叶质量安全管理
  烟叶质量安全是烟叶生产的根本。针对国家局提出把“卷烟上水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卷烟品牌开发以“532、461”为重点。烟叶原料上水平也就成为“卷烟上水平”的重要基础,开展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就成为夯实卷烟原料基础,形成中式卷烟风格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条件。烟叶质量安全是保证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前提,烟叶质量安全包括烟叶的可用性、纯净性和安全性3个方面。烟叶可用性指烟叶在工业的使用价值,是烟叶理化特性和烟气特征的总和,体现了烟叶的品质和风格要素;烟叶纯净性指不含外源物质,包括不含转基因、不含非烟物质(NTM);烟叶安全性是指烟叶内含物中不含有害成分和违禁成分,尤其是指烟叶中重金属和化学投入品残留量低。
  2.2 保护烟叶产区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烟叶生长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具体来说是指空气质量、光照时间、水源质量、土壤质量以及温度等环境因子。对于烟草生产来说,土壤评价在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同时,还要考虑前茬作物病虫害及农药使用的影响,土壤中是否存在工业垃圾及重金属污染,以及土壤类型是否适宜烟草栽培[5];水源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同时,要注重对水源的质量、数量、可获得性等诸方面的因素影响;对于大气质量需注意对氮氧化物、硫化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监测[6]。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导致烟叶中污染,引起烟叶污染,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定期对烟叶产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7]。
  2.3 实施质量追踪
  建立烟叶质量追踪体系是GAP管理的核心。通过该体系,可以将单个烟农或特定的一群烟农的烟叶,从农户一直追踪到加工完成的成品烟叶,同时也可以从成品烟叶反追回到它的源头——烟农。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的烟叶,可以通过该体系追踪到特定的地区、乡村或农户,以及时纠正,保证该地区烟叶的继续使用,确保烟叶生产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7]。
  3 旬阳烟区的基本情况
  3.1 自然地理概况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县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海拔185~2 358 m,最大相对高差2 173 m。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8°58′~109°48′,北纬32°29′~33°13′,东与白河县及湖北省郧西县相接,南依平利县和湖北省竹溪县,西与安康市汉滨区相邻,北与镇安县接壤。年均降雨量851 mm,年平均气温15.4 ℃。境内整个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南北地形剖面呈“V”形。
  3.2 生态条件
  旬阳县地处陕西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5.4 ℃,降水量851 mm,无霜期252 d,≥10 ℃积温平均为4 748.3 ℃,≥0 ℃的积温为5 620.3 ℃,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种烟土壤以黄棕壤为主,pH值为5.6~7.0,富含钾元素和硒元素,有中国“硒谷”之称,是烤烟种植的最佳适宜区。   3.3 烟叶生产现状
  旬阳县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试种烤烟,经过近30年的精心培育,烟叶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现已成为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是陕西省烟叶种植最佳适宜区和主产区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省、市烟草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和“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工作重点,充分利用旬阳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切实加强对烤烟生产的组织和领导,以合同管理为主线,打好基础,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注重烟叶质量,突出烟叶特色,旬阳烟叶生产实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近年来,旬阳烟草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全国烟叶重点产区为基础,打造山地特色优质烟叶品牌为目标,按照“强基础、扩规模、提质量、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烟田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烟叶基础管理,强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烟叶种植规模稳定发展,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烟农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全县种植烤烟7 866.67 hm2,种烟镇20个,种烟村238个,烟农户7 695户,收购烟叶14 420 t,中上等烟叶比例93.9%,占全市总量的64%,烟农收入3.08亿元。
  3.4 烟叶质量特色
  近年来,旬阳烟区坚持“生态、特色、优质、安全”的生产方针,积极推进“一基四化”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展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烟叶质量逐年提高,“中间香型”特色优质烟叶风格得到进一步凸显。针对山地特有的立体气候条件和复杂多样的种烟地块,结合K326和云烟87品种特性,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完善了配套的山地烤烟综合生产技术,固化了烟叶“柔和细腻、醇厚味甘、富硒养性、自然本香”的独特风格,所产烟叶具有内在成分协调,组织结构疏松,色泽饱满,油分较足,劲头、浓度适宜,香气量中等,余味舒适,杂气、刺激性小,燃烧性好等特点。
  4 旬阳烟区推行GAP管理的优势分析
  旬阳自然条件适宜,产业基础扎实,土地资源丰富,烟叶品质特色明显,具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
  4.1 生态优势
  旬阳县地处陕西东南部,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区,海拔185~2 358 m,年平均气温15.4 ℃,年均降水量851 mm,无霜期260 d,≥10 ℃积温平均为4 748.3 ℃,≥0 ℃的积温为5 620.3 ℃,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优良的光、热、水、气资源和富硒土壤特点,为发展旬阳山地优质烟叶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
  4.2 土地优势
  全县耕地面积3.47万hm2,其中水田面积2 066.67 hm2,旱地3.26万hm2,人均土地面积866.67 m2。耕地基本以旱坡地为主,适宜种烟面积2.67万hm2左右,烟田相对集中连片,光照充足,适宜于发展现代农业;土壤以黄棕壤和棕壤为主,pH值5.6~7.0,含速效磷11.7 mg/kg、速效钾107.8 mg/kg、有机质19.6 g/kg,土壤含钾量高,养分丰富协调,适宜于优质烟叶生长。
  4.3 技术优势
  旬阳县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种植烤烟,目前已经建立了县、乡、村3级技术网络,拥有41个烟叶生产收购站(点)。经过烟草部门多年的培训、考核、筛选,逐渐培养了一支业务素质高、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的烟叶技术队伍和专业管理团队,拥有技术员288名、专业管理人员18人。且通过多年技术研究和积累,总结并制定了《安康优质烤烟标准综合体》。
  近年来,全县通过全面推行烟农合同种植申报制度,不断优化烟农队伍,把有限的种植计划向生产水平高的农户和种植专业户集中,烟农种烟效益逐年提高。同时,已颁布为安康市地方标准的《安康优质烤烟标准综合体》,为组织烟叶生产管理服务工作和落实各项技术措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目前,全县有7 000余户烟农以烟为主,靠烟致富,其中有5 000余户烟农种烟超过10年。全县288名技术员通过了烟技员资格考试,取得国家烟叶分级工职业资格的初级工有30名,中级工208名,高级工50名。烟农和技术管理人员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技术推广应用能力。
  4.4 政策环境优势
  多年来,旬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烟叶生产作为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烟叶种植土地流转、返还烟叶特产税、设立烟叶发展奖励基金一系列配套烟草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截至2012年,全县累计收购烟叶209 780 t,烟农收入18.73亿元,实现烟叶特产税3.8亿元。2012年实现烟叶特产税7 100万元,占到县财政收入的20%以上,烟叶生产已成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
  4.5 烟叶质量优势
  旬阳北依秦岭、南居巴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造就了特色鲜明的烟叶品质。多年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烟叶的内、外在质量在省内外卷烟企业中享有盛誉,普遍认为旬阳烟叶特色鲜明,具有耐贮性好、燃烧性强、化学成分协调、内在质量稳定、配伍性强、外观质量好等特点。
  5 旬阳烟区推行GAP管理的制约因素
  5.1 烟叶生产基础不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要求
  旬阳烟区烟田多为旱坡地,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上区域,交通不便,生产基础薄弱,干旱、雨涝、风雹等自然灾害频频交替发生,由于抗旱、排涝、防风雹设施尚不完善,每年都会有一部分烟农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
  5.2 烟叶规模化种植水平不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要求
  旬阳属于山地烟区,受烟田分布比较零散、烟农户居住不集中、生产交通条件不便利、机械化生产比较落后等因素影响,部分烟农种植面积还在0.67 hm2以下,加之土地流转的政策、机制、制度、模式还不尽完善,影响了烟叶规模化种植水平。   5.3 土地流转模式不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要求
  旬阳县已有近30年的种烟历史,烟田主要以农民承包责任田为主,土地流转主要以烟农自主租赁、调换等形式为主,以地方政府引导、村组统一规划为辅,土地流转的政策、机制、制度、模式等尚需进一步完善。
  5.4 生产组织模式不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要求
  多年以来,全县烟叶生产基本以小农生产方式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目前仍然是旬阳烟区主要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种烟户数多,种植区域分散,户均种植面积小,烟叶种植集中度低,成为制约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瓶颈。
  5.5 生产劳动力不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要求
  由于大量的外出务工和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种烟效益不高,加之烟用物资和用工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明显的产业优势,导致职业化烟农数量不足,烟农队伍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欠缺、烟农比较效益低已成为影响旬阳县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6 旬阳推行烟草GAP管理的策略分析
  6.1 选择适合烟叶生长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烟叶质量的高低。因此,开展烟叶生产之前,应优化生产布局,优化烟田,发挥旬阳当地的生态优势。种烟田块土壤、水源、环境都不能有任何污染,并且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对种烟土壤要坚持“用养结合”的原则,定期对土壤的pH值及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通过播撒生石灰、种植绿肥、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饼肥、镁肥及硝酸钾等措施调控植烟土壤的肥力状况。另外,要在烟区定期进行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板结,防止流失与污染。
  6.2 成立GAP领导小组和技术执行组
  烟草公司应严格按照“生态、特色、优质、安全”的工作要求,组织全员认真学习GAP知识,理解其真正含义、具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并成立烟草GAP领导小组和技术执行组,全面推行烟叶GAP生产。技术执行组由有生产经验的硕士、本科生等组成,主要负责优质烟叶开发的全部技术方案制订和各项生产科技措施的贯彻落实,管理和指导开展技术工作。
  6.3 严格监控非烟物质
  严格管理和监控烟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烟用物资和非烟物质,包括:使用符合知识产权要求的,并且质量和纯度无转基因成分的种子;育苗使用的水源、基质及育苗专用肥要符合质量要求,无不良影响;检测成苗期烟苗农药残留、有无转基因成分和种子纯度;监控烟草专用基肥、追肥的品种和质量;监控农药的品种、使用次数和剂量;集中消毒掩埋烟株残体;加强烤房建筑材料和使用燃料的检测和管理;收购的烟叶每个部位都必须留取样品并全面进行检测分析。
  非烟物质的监控主要是指对不属于烟叶和烟梗的所有物质,即烟叶以外的,会对烟叶造成污染或给烟叶带来异味而影响烟叶产品质量的物质进行控制。非烟物质主要包括编织袋、化纤类绳、塑料制品、动物的羽毛、皮毛小昆虫、橡胶、油污、异味、金属、石块、玻璃、草木、树枝、食物、纸张等。非烟物质的控制必须从烟叶大田管理、采收、编烟、烘烤、分级、扎把、堆放、包装、交售、仓储等各个环节认真做起。
  6.4 编制烤烟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为了普及先进的烟叶生产技术,提高烟农务烟水平,增加烟农经济收入,确保烟叶原料上水平,需制定从选地、机耕、起垄、育苗、土壤改良、植保、大田生产、成熟采收、烘烤、烤后处理、分级扎把、质量管理、烟叶交售、非烟物质控制14个方面共计80个烤烟GAP标准操作规程,指导烟农标准化生产,提升烟叶质量。
  6.5 对烟农实行个性化服务和分类管理
  烟农素质的高低和技术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生产技术方案执行的到位率和烟叶生产质量与收购质量。可安排烟叶生产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对重点环节进行专一服务。收集烟农的有关信息,对烟叶生产各个环节和所交售烟叶的质量进行严格考核,并填写《烟农信用等级考核登记表》,进行分类管理。这种考核办法与烟农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有效地保证了烟叶生产技术方案的落实和烟叶收购质量,促进了烟农种烟水平和分级技术的提高。
  6.6 建立烟叶质量追踪系统
  一是原烟库存:详细记录从烟站到原烟仓库的所有烟包。二是成品烟存储:仓库要详细记录成品烟堆放区域和相关信息。三是发货:详细记录货的来源与出处。四是从烟农到烟站:每户烟农有唯一的IC卡编码;由技术员统一带领交售;每组烟农交的同等级烟叶分别打包,烟包编号,通过编码可查出相应的烟农群体。五是混料加工:收集装筐烟包的标识,并在料筐的称重单上记录所有烟包信息,以及料筐投料时间和出料时间。
  7 参考文献
  [1] LEONARD B.Food Safety from Farm to Table:A Nation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Report to the President[M].Diane Publishing Company,1997.
  [2] 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U.S.).Guide to Minimize Microbial Food Safety Hazards for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Guidance for Industry[M].U.S. Dep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1998.
  [3] 虢佳花,蔡荣,祁春节.GAP在我国果蔬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7(7):4-6.
  [4] 丁忠林,尹俊生,戴毅,等.良好农业规范和烟草GAP发展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3(9):285-286.
  [5] 杨永健,刘芳,李永忠,等.云南师宗县烤烟GAP基地环境重金属残留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3):381-384.
  [6]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7] 朱贵川,宋泽民,陆新莉,等.论中国烟草良好农业规范的基本原则[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209-212.
其他文献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之一,如何通过创新活动方式来加强自身建设,是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问题。农
利用机械调节波导宽边尺寸可变化波导波长,从而实现变频波束扫描相同的效果,针对窄边辐射波导行波阵的波束扫描特性进行了分析,以实现宽角波束扫描为目标,着重分析了不同辐射
介绍了高线精轧机的运行情况,提出了辊箱错辊的危害性,并对错辊的原因从装配和维护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控制错辊的方法。
主要针对尺寸为?75mm×25mm的241Am标准体源HPGe探测器探测效率展开研究,通过LabSOCS软件模拟及蒙卡计算研究发现,使用同一种结构类型的探测器测量特定形状的体源,其虚拟
有效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是制造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而进行零部件标准制定是标准化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进行零部件标准制定既可以提高企业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