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改良粉细砂地层路基沉降及受力特性研究

来源 :路基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浩吉铁路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粉细砂改良地层的变形和受力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后的粉细砂地层能够有效降低路基的沉降和动应力,并保持稳定;路基两侧的沉降随时间逐渐增大,在达到峰值后发生小幅回弹并趋于稳定,而路基中心的沉降表现为明显的早期迅速增大,增长放缓和趋于稳定的三阶段特性;路基中心的静土压力在时间上表现为波动变化,在空间上随着深度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
其他文献
通过在欧洲(法国)规范体系国家中进行桥梁勘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饱和砂(粉)土进行液化判别研究,与国内规范判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按欧(法)规范进行的液化判别结果更为可靠,可为同类型工程勘察提供借鉴。
以杭州地区海相软土为研究对象,搜集区域内1028个软土试样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杭州地区海相软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密度、低抗剪强度等特点;各物理指标间的相关程度显著,回归方程可靠;物理指标w,e,ρ与压缩系数a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但与压缩模量Es线性相关性较低;采用多元拟合分析方法,黏聚力cq与w,e,Ip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靠度较高,内摩擦角φq与物理指标的相关性一般。
分析了沥青材料追溯的现状和目标,建立了适合沥青材料的可追溯模型,能够快速基于身份链进行信息追溯,并进行沥青材料追溯管理平台系统设计,通过模型应用和分析,验证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分析既有资料并与实际工作案例验证相结合,梳理出采空区铁路选线野外地质调查评价具体工作方法,理清重点问题及解决对策。该方法在实际案例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应重视在采空区铁路选线中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作用。建议矿产资源丰富地区交通工程地质选线工作前移至区域路网规划阶段,提高综合效益。
结合阿尔及利亚某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平面设计经验,研究法国规范体系下隧道路段平曲线最小半径;从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等规范规定入手,分析得出最小平曲线值计算方法。分析表明:影响隧道路段平曲线最小半径值的因素有视点位置的选择、隧道洞身尺寸、纵坡值等;设计中需结合纵坡值,对左右幅停车视距进行单独验算,以确保行车安全。
为研究高速铁路硅藻土地基处理挤土桩与非挤土桩桩型的适应性及加固效果,依托新建杭绍台铁路硅藻土路基试验段,通过螺杆桩、CFG、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试验、桩基小应变测试试验、正常及浸水单桩静载荷试验,分析了非挤土桩与挤土桩的成桩过程、桩身质量完整性及加固效果;通过不同桩型的正常及浸水单桩复合地基激振试验,分析了非挤土桩与挤土桩的动响应特性及长期稳定性。通过上述试验,获得了硅藻土桩身侧摩阻力参数,浸水对硅藻土地基加固效果影响较小;验证了非挤土桩工法的适用性,由于挤土桩施工易造成硅藻土结构丧失且不能实现挤土效应,
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对胶粉进行脱硫降解,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脱硫橡胶改性沥青改性剂制备工艺关键参数;通过三大指标及高温剪切流变试验,分析脱硫橡胶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并掺加SBS探究其对脱硫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制备工艺参数为裂解催化剂2.6%、酸化油30.0%、挤出温度290℃;脱硫橡胶沥青改性剂掺量对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影响显著,最优掺量为20.0%时,改性沥青软化点及5℃延度均显著增大,同时黏度较低,工作性能良好;脱硫橡胶可提高改性沥青的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降低相位角,改善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
为了准确模拟Q1黄土直剪受力状态的硬化响应,提出单屈服面扩展模型。以典型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附近Q1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固结排水直剪试验获得一系列硬化响应,并获得模型常数;运用MATLAB实现模型数值计算,并模拟验证试验结果;同时,对模型屈服面的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单屈服面扩展模型可准确描述Q1黄土直剪硬化力学响应;Q1黄土硬化参数为0.35~0.02;含水率和硬化参数影响屈服面大小和弯曲状态;随着含水率增
采用直接剪切试验和强度折减法,得出边坡安全系数与土体含水率的关系;通过三相并联电阻率模型和欧姆定律,推导出土体在环形电极下电流与含水率的关系;提出基于电流法的边坡失稳预警模型,并通过室内试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边坡土体的稳定性和导电性均与含水率有关。当含水率大于23.5%,安全系数小于1.25时,试验值和理论值基本吻合,误差不超过5.0%。
为优化地铁沉降地段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维修用填充层的关键参数,对厚度、弹性模量及分层填充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普通轨道、减振轨道结构的整体安全性。研究表明:维修用填充层厚度从30~100 mm变化时宜取为60~80 mm;需要分层填充修复时,建议增强层间黏结保证上下层厚度一致且厚度较大;填充层的弹性模量从20~40 GPa变化时宜取为32~36 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