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以为绚兮”,朴实而艺术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87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诗歌教学只有“七步式”吗?
  当下的诗歌教学,特别是古典诗词教学,据说流行一种模式:引题 ——破题——简介作者——自读(或泛读)——解析诗句——背诵——巩固练习。这种“诗歌七步教学法”或者叫“七步教学模式”之所以在课堂上非常受欢迎,大概因为它使用起来比较省事,也正是课程改革之前确立的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或者叫纯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课程改革对传统课堂有所冲击,但诗歌这个课堂领域受影响不大,莫非诗歌形制太过短小?开了头就结尾,不被人重视,自处一隅,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因而怎样进行诗歌教学,大可自便,爱咋教咋教!然而诗歌也有长篇巨制,长到两堂课也难以处理完。我以为“七步教学模式”应该叫“懒汉模式”,因为它不分长短一律对待,一个模式套到底。大家都知道,“语文课是十分特殊的、综合的、复杂多变的,其内涵的人文性、语言的模糊性、目标的多元性、结果的难测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灵动不羁的特点。”(本课题第三期简报拙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歌再短,也是语文。假如把本应该灵动的课堂格式化模式化,那课堂如果不是死水一潭,也应是灵性无存了吧!但是,时下语文界对诗歌教学的现状视而不见,处于集体无意识的失语状态,依然如捷克斯洛伐克作家伏契克被囚禁在二六七号牢房那狭小的天地之中,“从门口到窗户七步,从窗户到门口七步。”“走过去是七步,走回来也是七步。”我们难道不觉得有窒息之感吗?淮北实验高中的语文老师们大概感到了诗歌教学课堂空气的稀薄,有志于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局面,冲出诗歌教学的“二六七号牢房”,走向诗歌教学的春天,呼吸诗歌教学的新鲜空气,拥抱充满灵性的诗歌教学的美好世界。并且确立研究课题即“构建朴实而艺术的诗歌课堂之教学实验与研究”,这是一件叫人多么高兴的事啊!
  但是这个令天下语文同仁和热爱诗歌的学子所向往的美好世界,既不是虚幻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须得我们全力研讨,而且值得我们用心探索。再说,古今中外的诗歌千变万化形制多样,那么诗歌教学也非一种模式更非一种方法。试想,假如我们经过一番努力,掌握了诗歌的内在机制,发现诗歌教学的美好天地,让我们的学生人人都喜欢上诗歌这块瑰宝,人人的心灵都被诗歌的美质浸泡,我们的学生,他们的精神该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的心灵该是怎样的境界?他们的人格该是多么的高尚?
  二、“绘事后素”、“素以为绚”与朴实而艺术
  说到“构建朴实而艺术的诗歌教学课堂”,令我想起《论语·八佾》中孔子与其学生子夏的一段对话: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
  学生卜商(号子夏),问老师孔子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答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说:“那么,礼在后吗?”孔子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了。”(大意见杨伯峻《论语译注》,不全同。)
  这里重点要关注这段话的“素以为绚”和“绘事后素”,它正与我们所苦苦追寻的诗歌课堂之“朴实而艺术”异曲同工。
  《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
  “绘事后素”:“后素”,介宾后置,即后于素。绘画之事有先后之说,先是“素”,后是“绘”。“绘事后素”就是先打底色,然后才能绘画。实际上是说,绘画之前由画师先起草图,就是白描(“素”)。显然,白描稿是基础,它的技术含量高,民众才尊之为画师,先打好基础交由画工设色,完成创作。
  “素”义本色、底色、白色。引申为:基础、本质、起决定性的因素。
  “绘事后素”说的是绘画。
  “素以为绚”指的是人。“素”是女人生来的高妙形象。齐侯女庄姜嫁到卫国作卫庄公夫人(《诗·卫风·硕人》),婚礼上,喜气红火的卫国民众尽情歌唱她无比美丽,俏妙动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作为新娘,一生最美的时刻,天生丽质,通过化妆,戴首饰,穿花衣等“文饰”而“绚”起来,犹如阳光下的灿烂鲜花。
  “绘事后素”意思是说素描是第一位,设色则“后于素”,是第二位的。
  “素以为绚”本质在“素”,但强调的重点在“绚”,然而“绚”并不贬低女人的天生形象,只是在“素”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见网载《绘事后素》)
  再说课堂教学的“朴实而艺术”。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做过解析。“朴实”的意思是本色、是基础、是本质,类同于“绘事后素”和“素以为绚”的“素”,联系到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方法,语文之所以为语文的本质内涵以及形成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据此有人提出本色语文教学之说(如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
  “艺术”,则从形式角度理解,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则是教师那娴熟的语文教学方法技艺,令学生鼓舞,更好地让学生热爱并愿意接受的课堂教学形式,类于“绘事后素”的“绘(画)”,好比“素以为绚”的“绚”。朴实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就像庄姜的“巧笑”与“美目”以及她那天生的姣好容颜。虽然“素”的本色也是美,但是还须让它更加灵动、更加鲜活,打动学生,为学生所喜爱,那就要尽可能地在不遮掩其本真的同时,让它锦上添花。
  “朴实”是基础是核心,“艺术”是手段是文饰;二者在语文教学中都不可或缺,“朴实”之于“艺术”正如庄姜的天生美质之于文饰,亦如画师的素描之于画工的设色。二者互相统一,相互为用。
  三、“朴实而艺术”之于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教什么?首先要确定诗歌的教学内容。这对我们一般老师都应该不成问题。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即诗歌的精炼性、概括性、情感性、形象(意象)性、想象性等,也有的诗歌具有哲理性、跳跃性等。   我们常听到有人在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时,说这堂课很实在。我想“实在”就该是朴实的意思吧!但是,这实在的语文课又常常偏重于“思想内容方面”,人们在内容方面“教”得很多很多,比如诗歌总是在字词的意思上、语句的意思上、整首诗的意思上下功夫。从大家常用的“七步教学模式”就可以看出来,它的核心是“解析诗句”,也就是诗歌内容的学习,而对诗之为诗以及其何以为诗的形式方面则很少触及,甚至不知道该教什么和怎么教。比如,李商隐《无题》,许多人先是知人论世讲作者,再就结合材料解诗句,三是拓展延伸猜主题。这解读法还是在诗歌内容上做文章。其实不仅是诗歌的内容要教,诗歌的形式及其成为诗歌的方法也应该作为教学的内容。只知大教内容而不知教形式及其为诗的方法,这既是历史现象,更是严重的现实状况 ——无论诗歌还是其它文体概莫能外。
  福建省特级教师陈日亮老师,就内容与形式的教学是否应该有所侧重、该侧重什么的问题,引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主张,“应该侧重形式的讨究。透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内容,凭借理解语言内容更进而品味语言形式,学习运用语言形式的规律、技巧,也包括语言本身,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现实目的。将语言的形式教学作为主体和主线,正是语文区别于穿过语言直达内容的其它课程的根本标志。”然而实际教学则几乎相反,不少教师只是浅表地掠过语言形式而直奔思想内容,并习惯性地加以阐说发挥,不受言语形式制约地人文说教,致使教学内容泡沫化和空心化,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贯穿下来,自有其存在的可以让诗人用以装载诗美琼浆的独特形式,这种形式每个时代都可能有一定的变式,但它的基本模式应该没有大的变化,或者一代一代下来,只做了些微调。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忽略了形式,多选其内容,或者说到内容就有说不完的话语,而提到形式则说不清楚或者无话可说。在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就显得那么单调。譬如诗的语言、诗的格律等诗歌那有意味的形式。这些都应该属于教学内容确定的范围。
  诗歌教学怎么教?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七步教学模式”了,然而这种形式上单一而又呆板的教学模式,我们使用起来,自己都感到缺乏生命活力,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热情呢?“七步教学模式”之缺乏生命活力,一是其模式自身的单调,二是教师操作的机械而又独角戏般的传授,三是无视有生命的学生的存在,四是受众(学生)的信息接收装置处于不完全打开的状态。虽然“七步教学模式”也不一定就糟糕到一无是处,然而这几方面的原因就决定了它的使用效果不会被高估。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教学诗歌?卑之无甚高论。但我们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考量、探讨。就诗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而言,应该考虑诗歌教学内容的朴实,还要考虑诗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诗歌内容教学固然不可缺少,但诗歌的形式也不可偏废,唯有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才可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说实在的,没有现成的十分有效的诗歌教学方法。如果想把诗歌教学的课堂变得高效,就必须潜下心来研究探索,天上不会掉馅饼。必须在研究中丰富自己的底蕴,在研究中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研究中使我们的专业迅速成长。
  语文教师的文学底蕴,诗词修养,美学水平,鉴赏能力等等,都是引导学生热爱诗歌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有计划地购置阅读并研究诸如诗词格律、诗词鉴赏、诗学研究、诗歌美学之类的书籍。可以单攻诗学,也可以单攻词学;可以研究古诗,也可以研究新诗;可以偏爱中国诗,也可以偏爱外国诗。总之,你选择并确定一个专题,把你喜爱的诗歌这口“井”挖深一点,直到挖出水来,我们不奢望出现井喷,但是如果真有井喷现象,我们当然欢迎。惟其如此,我们的研究才会出现质的飞跃,才可能在诗歌教学上有真正的突破。否则,我们的研究难有大的成功。
  但是,也不是说舍此别无他法,自然还有别的路径可走,虽然不一定是最高效最便捷之途。比如,可以用反思法,即对我们过去的诗歌教学进行反思,进行梳理,进行优化,从中总结概括,归纳提升,以期有成功的建树。也可以博采众长,广搜语文界关于诗歌教学的范例为我们研究所用。摆在眼下的诗歌教学有效方法就有:吟咏诗韵法、缘景明情法、知人论世法等。就我所知,还有反复诵读法、文眼导读法、打破重组法,缩骨解读法,格式变换法,主题探索法,比较教学法(《语通》2012、6A)等。有了这些方法,拿来综合利用,要设计出成功的课还是不成问题的吧!
  假如我们积累了丰厚的诗律学知识,假如我们蓄养了扎实的诗歌美学理论,假如我们养成了深厚的诗歌鉴赏能力,若孔先生再世,也会高兴的说:“始可与言诗已矣。”那时还愁教不好诗歌?还愁你的诗歌教学课堂“绚”不起来?还愁上不出给学生艺术享受并乐于接受的诗歌新课来?
  朴实而艺术的诗歌教学课堂,就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未来!
  (课题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立项的课题,课题名称“构建朴实而艺术的语文课堂之教学实验与研究”,编号JG10240,主持人张敬邻、常彦龙。)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作者在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从学情出发,主要从学生的认识,兴趣,疑问,差异性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角度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独立模块,也是唯一的必修课,相对于小学,初中的美术欣赏有了更高的要求,美术鉴赏是“从哲学,美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批评后
【内容摘要】山水之美是天下之大美至美,山水之乐是天下之大乐至乐。自然景观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可以丰富心灵感受,培养永恒的爱心;培养家园意识,可使人获得心灵的解脱;可以使人获得无限的情趣。把自然景观课程资源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在与自然这一生命本源交流碰撞中,能使学生从感性的感受走向理性的思索,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陶怡学生的性情,升华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精神境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常常忽视对学生资源的认识、开发与利用。数学教学应注重挖掘学生动力资源,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加强思维训练,以开发学生资源,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其生命成长。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数学教学 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而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也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
“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自己主宰自己,不依赖于任何人。但是教学中的“自主”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浅,认识水平低,处世能力差,不可能完全摆脱教师的指导而追求绝对的自主。这里谈的“自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这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及创新精神所必须的自主选择、自主尝试、自主调控。下面仅就作文教学谈谈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一、命题的自主性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深刻阐述,也是新阶段造就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不二标杆。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社会价值的多元选择和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鉴于此,我校率先从环境、专业、课堂和管理方面实施改革:力求做到环境涵养职业情感,专业成就职业技能,课堂磨砺职业智慧,管理催
【内容摘要】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重中之重,分值最高(占40分,某些省市占45分),它要求考生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要完成对多种体裁的数篇短文的理解,并解答所设题目。为了增加阅读理解题的难度,提高区分度,命题人常常会利用各种手段,设置一些陷阱。本文旨在指导考生如何识别陷阱并善于运用对策排除陷阱,做一些归纳总结。  【关键词】阅读理解 陷阱 对策    一、审题不清    命题者利用考生不认真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威信是先锋  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无威信,以及威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不少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喜欢居高临下地指挥学生,让学生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自以为只有这样,才会在学生中有了“威信”。他们的学生往往表面上顺服,内心却多有逆反情绪。所以,班主任工作很难深
在初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给整个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也为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增添了和谐的氛围。为此,我在平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1.创设和
【内容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与学生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新教材,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切实转变观念,用实际行动来做课改的促进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 组织 参与 合作    新一轮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积极参与尝试、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我市采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江泽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死读书,读死书”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家领导人也早已提出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将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