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8年5月我科45例诊断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予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3例行传统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钛钢板螺钉固定开门侧椎板及侧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及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情况,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3.85±1.52)度,而研究组的颈椎整体平均曲度较术前减少(1.51±1.3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整体颈椎活动度ROM较术前减少(6.81±2.31)度,研究组ROM较术前减少(4.68±1.93)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2例(27.9%)、研究组2例(4.4%)发生颈部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Odom标准,对照组优32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88.4%;研究组优3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式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相比传统单开颈椎板成形术,改良术式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术后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功率直出绿激光汽化剜除术治疗体积>90 ml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前列腺体积>90 ml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3.5±7.3)岁,前列腺体积(110.2±23.7)ml,术前最大尿流率中位值为5.3 ml/s(1.0~10.0 ml/s),术前残余尿量中位值为78.5 ml(51.6~
自发性肾动脉夹层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尿路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自发性肾动脉夹层患者,经肾动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比值(AST /ALT)评估非转移性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80例肾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24例;中位年龄58岁(15~83岁)。Mayo分级0级癌栓17例,Ⅰ级癌栓24例,Ⅱ级癌栓22例,Ⅲ级癌栓12例,Ⅳ级癌栓5例。术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治疗小儿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6例;年龄1~72个月,平均28.6个月。重复肾均位于肾上极,其中左侧9例,右侧11例。20例均有超声检查提示肾积水逐渐加重史,其中临床表现为腰腹部酸胀不适2例,排尿困难1例,尿失禁
目的探讨前列腺多形性巨细胞腺癌(PGC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加强对该罕见变异型的认识。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383例Gleason评分为8~10分的前列腺腺癌病理样本,通过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组织形态筛选PGCA。进一步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GCA前列腺特异标志物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
目的探讨间歇性睾丸扭转(ITT)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以提高对IT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9例ITT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7~13.9岁,平均11.9岁。临床表现为阴囊、睾丸疼痛,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次数平均2.4次(1~5次),每次持续1 min~3 d,其中1例伴恶心和左下腹痛。阴囊、睾丸疼痛次数4例为1次,5例反复多次,其中1例多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在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荧光腹腔镜系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58~71岁,平均65.8岁。术前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T2a期2例,T2b期4例,T3a期2例。患者术前经硬性膀胱镜使用18G膀胱镜
目的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预测儿童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其中频复发患儿30例,非频复发患儿30例,分别设为频复发组与非频复发组;另外选取30名健康儿童纳入研究对象,设为健康组。频复发组与非频复发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激素治疗,三组均在入院后(频复发组与非频复发组用药前)检查免疫球蛋白A(IgA)、IgE、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
报道以不明原因抽搐为主要表现的患儿两例,通过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技术分析诊断为22q11.2微缺失综合征,并结合文献报道,对两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基因检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不仅可以精准诊断22q11.2微缺失综合征,且有助于理解该综合征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目的探讨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建立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为研究肾局部急性缺血所致病理生理改变和功能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学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和栓塞组(n=6)。栓塞组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后再行左肾下极次级肾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对照组只行右颈总动脉置管。记录两组颈动脉置管成功率及栓塞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成功率。栓塞组按观察时间进一步分为栓塞后1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