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配合力进行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的划分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_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9个生态类型51份粳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供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以此分析粳稻的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各生态型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配合力分析表明西北粳、台湾粳和非洲ITA粳在多个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可初步认为它们是本试验的优势生态型。一般配合力效应与杂种一代表型表现出极显著的正向相关,而特殊配合力与杂交组合后代相关不显著,亲本各自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其他文献
以质粒pBUSCK-HPT作抗虫基因供体,优良籼型保持系D62B为受体,采用基因枪转化法,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ck的植株。将转基因保持系与不育系D62A回交,获得转抗虫基因不育系。分子证据表
以6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不同氮水平下,研究施硫对湿面筋、沉降值及氨基酸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高氮条件下(施尿素128kg/hm^2),施硫可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对高蛋白品
以扬麦9号和徐州26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灌浆期高温环境,研究了高温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和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显
通过测定两个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Lu22和Lu14叶片和非叶片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非叶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粒叶比品种Lu22各部位
植物界中雌性不育现象普遍存在,迄今已在小麦、水稻、苎麻、油松、橘柑等作物中发现了雌性不育突变体,并对雌性不育的机理、遗传和应用进行了研究。1996年笔者在油菜育种圃甘蓝
水稻自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世界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常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水稻受害后,叶片枯萎,影响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