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当前关键就是要在实践中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口规模、生态环境特征等,都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实需要。
循环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这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要搞好规划,加强管理。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体系之中,使之与其他政策相配套。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发展经济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加强环境和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推进循环经济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真实而充分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正确政策的基础。
要调整结构,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制度创新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制度创新就是要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优先进行制度设计。政府应该在已经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以加速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循环利用资源,鼓励民间投资向生态环境领域投入,兴办循环利用资源和资源再生产业。补偿机制是不同地区之间协同保护环境的基础,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这不利于落后地区发展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并应将其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目前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是高技术的竞争,循环经济技术不一定是高技术,但它确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应该受到政府的资助和支持。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来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只有走循环经济之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循环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这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
要搞好规划,加强管理。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体系之中,使之与其他政策相配套。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发展经济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加强环境和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推进循环经济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真实而充分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正确政策的基础。
要调整结构,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制度创新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制度创新就是要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优先进行制度设计。政府应该在已经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以加速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循环利用资源,鼓励民间投资向生态环境领域投入,兴办循环利用资源和资源再生产业。补偿机制是不同地区之间协同保护环境的基础,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这不利于落后地区发展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并应将其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目前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是高技术的竞争,循环经济技术不一定是高技术,但它确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应该受到政府的资助和支持。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来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只有走循环经济之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