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前列腺癌,从破解“身体密码”开始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在欧美被称为男性健康第一杀手,近年来在中国发病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已然成为中国男性健康的一大困扰。
  面对这一医学难题,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一直在努力寻求破解之道,广西专家莫曾南教授近来取得了突破:9月30日,国际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系列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论文《中国男性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2个位于9q31.2和19q13.4的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莫曾南就是这篇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
  莫曾南现就职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学研究所、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近日,他在接受笔者专访时称,目前医学界都在尝试用基因“天书”去破解“身体密码”,而了解患者的基因型,有助于医疗部门针对病人的个性化预防和治疗,一改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足,防癌于未然。
  身体密码:0.1%——0.1%差异决定一个人是否易患癌
  莫曾南从医30年,对于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他有着深切的体会:“上世纪80年代在门诊上班时每年基本遇不到1个前列腺癌患者,90年代每年接触到的患癌病例有十几例,而现在1年就有100多个前列腺癌患者来问诊。”
  前列腺癌患者为何会越来越多?莫曾南说,除了个人的生长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等因素外,基因的差异也会左右癌症的发生。他举例说,前列腺癌在亚洲的发病率相对于欧美地区来说要低,但当一个亚洲人移民美洲后,他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这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过,与当地人比起来,他的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还是低很多,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莫曾南说,人类基因组99.9%都是相同的,在DNA序列构成上仅有0.1%的差异,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身体密码”。也正是这样的“身体密码”,让每个人的身高、体重、相貌等生理特征不同,也决定着人的体质是否容易患癌。
  那么,此次发现的易感基因位点是什么呢?莫曾南说,所谓基因位点,就是基因在人染色体上占有的特定位置。“如果基因突变,就会导致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莫曾南说,“易感基因位点”就好像是在人体基因内埋下的“地雷”,如果“易感基因位点”越多,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就越高。
  探索密码:4800——分析4800多病例寻找中国人特有的“地雷”
  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与基因有着莫大的联系。在明确了这一事实后,各国专家曾着手做过许多研究,西方国家就做过不下10次的研究探索,而日本的科研人员还找出了5个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不过,不同种族之间的基因差异是很大的,“不能说美国人的研究结果,就是中国人基因的差异情况。”
  为了找出中国人特有的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莫曾南和他的团队历经3年不断探索。他们通过联系全国40多家医疗中心,对4800多例前列腺癌患者与7000多例正常人的基因组样本展开分析比较。最终研究发现了中国人特有的2个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
  目前,关于中国人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的研究,除了莫曾南的科研团队,国内也有其他专家在寻找。南京医科大学就有科研人员通过对近4000例国内的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基因进行研究后,验证发现中国人群特有的3个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南京发现了3个,而现在莫曾南及团队发现了2个,这样的研究成果是否有冲突呢?“这不一样,我也曾参加过南京那边的研究,他们是在美国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验证研究,所取的参考值有所不同。”莫曾南说,他们此次首次发现的中国人特有的2个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是从最原始的研究着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一步步探索挖掘所得。
  病理密码:6——避开6因素不“踩雷”不会患癌症
  如果说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点是埋在人体内的“地雷”,那只要别“踩雷”,人体就不会患前列腺癌。莫曾南说,基因这一“身体密码”对于研究前列腺癌固然很重要,但外在的诱因也不可忽视。“前列腺癌这种病因并不是单一的,有可能与饮食有关,也可能与家族遗传、工作压力等有关。”莫曾南表示,家族史、年龄、性别、人种、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6个因素容易成为“导火索”。
  例如一个家族,在父亲或兄弟等直系男性亲属中,如有人患有前列腺癌,那么该家族中其他男子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就比普通人要高。而在人种中,前列腺癌在非洲裔美国人(即美国黑种人)中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西班牙人和美国白种人,而非洲黑种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是世界范围内最低的。居住在美国的亚裔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低于白种人,但明显高于亚洲的本土男性。虽然前列腺癌在黄种人中的发病率还低于欧美国家的水平,但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此外,一些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含有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体内脂肪变化太快,而基因结构还来不及适应,囤积的脂肪就容易产生炎症,从而造成病变。另外,性激素分泌紊乱也可能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
  莫曾南说,此项研究成果的发现,意味着今后的老百姓,只需要通过抽取血液、毛发、口腔黏膜等部位的生物材料,交给医护人员进行基因型检测,就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基因结构,了解自己是否容易患癌(易感风险),而一旦人们知道存在患前列腺癌的暗藏风险,就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阻断诱发癌症的因素,最大限度避免其发生。
  健康链接:
  预防前列腺癌男人四十之后多吃素
  造成前列腺癌的原因多种多样,既然基因的差异是造成人体是否容易患癌的因素,那是不是只能听天由命,束手无策?其实不然。“不管怎样,预防始终是必要的。”莫曾南笑着说道。
  根据医学上的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前列腺癌患病率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饮酒、离婚或丧偶,以及经常饮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可能是中国人患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吃青绿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通常来说,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会被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少吃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定期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并且避免接触与前列腺癌相关的有害物质,避开污染的环境等。而男性在50岁之后,发病率就会明显升高,因此老年男性更应进行前列腺癌预防性筛查。
  针对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莫曾南提出了如下预防建议:第一,定期检查,不忽视任何可能发生的病变:第二,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心态和体内良好的激素水平:第三,坚持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第四,多食用绿叶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有个贵族走到张裁缝的店里,张裁缝问:“客人想做什么?”贵族不语。  张裁缝接着说:“客人是要做衣服吗?”  贵族点头。  张裁缝又问:“想做什么样的?”贵族抬头,不语。  张裁缝继续问:“客人想用什么布料?”贵族还是不语。  张裁缝接不下去话索性拿来量尺准备给贵族量身。贵族推开张裁缝,走了。  “神经病。”张裁缝骂道。  贵族又来到王裁缝店里,王裁缝忙迎道:“这位贵客是想做件礼服吧?我这有上好的面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先提到的仍然是粮食安全问题,强调要不断增加粮食生产能力。指出:“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要求“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广生物有
经典,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作品。经典,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精髓,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通常是指那些经过时间过滤出来的作品,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经典,不一定就硬要轰轰烈烈,不一定硬要热热闹闹,不一定硬要有很多人来捧场,不一定会受到普遍的关注和欢迎。因为经典,不一定都是畅销书。真正的经典,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经过历史淘洗,才慢慢地浮出水面。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