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偶三十年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kkmmm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江津的数学老师丁乃钧,屡次相亲失败后做出冲动之举,成就了新中国的第一则征婚广告。
  1981年,在《市场报》第七版的小角落上,这则征婚广告看起来相当简陋,全文只有79字,只有丁的年龄、身高、职业和曾经被错划为“右派”的历史,另外还附上四十三元五角的月薪说明,以及一张极小的黑白照片。
  那个年代的征婚广告朴素而含蓄,要求大多是“热爱文学”、“作风正派”、“有上进心”。过了30年后,如果有男人再想凭这样的广告征婚,估计是不会有人上门的,现在,单身男女的金字招牌变成了“名车豪宅”、“海归精英”、“年入百万”。
  近三十年来,处于剧烈转型中的中国,人们的婚恋观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在研究择偶观念的变迁问题上,社会学家多以征婚广告作为样本。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平稳发展时,婚恋观也相对静止,而当社会发生变动时,婚恋观作为反映个体价值观念的一个敏感指标,也会随之剧变。
  
  1980年代:朴素的婚恋观
  男版:某男,34岁,未婚,华师大毕业,中共党员,在本市川沙县完中任教,作风正派,有事业心,家有住房。欲寻一位30岁左右,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有上进心,气质文静,品貌较好,在本市工作的未婚女青年为终身伴侣。
  女版:某女,35岁,身高1.6米,品貌端正,贤惠能干,喜爱文艺。有住房,在广西某县城工作。欲寻40岁左右,身高1.70米以上,文化品貌相当,作风正派,事业心强,稳重善良,有工作单位的男同志为伴。
  —摘自1985年《现代家庭》
  热门词:爱好文学、事业心强、心地善良、作风正派
  
  刚刚摆脱政治化婚姻阴影的青年,不再为出身而苦恼,但“党员”的政治身份仍是光环。
  这个年代,物质条件还不很丰富,收入并不是最重要的,“作风正派”和“心地善良”是最朴素的价值观。
  在征婚广告中,学历和职业更多地被提及,不只是男性,女性也很在意,因为学历和职业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职业方面,作家、编辑、科技工作者、干部等较受到异性的青睐。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刚刚开始萌芽,新婚夫妇追求的,从1970年代流行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录音机开始逐渐被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三大件所替代。
  在福利分房时期,“有住房”也是婚姻市场上的有利因素。
  1980年代是文艺青年的黄金年代,无论男性女性,“爱好文学”都是个加分因素。除此之外,无论是征婚者的自我介绍, 还是对应征者的要求,自身的兴趣爱好都受到相当程度的冷遇,但“事业心”和“上进心”却屡屡被提及。
  李银河在1989年对当代中国人择偶标准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跨文化婚恋观的比较,中国人与其他文化中的人相比,择偶标准更看重身高和婚姻状况。
  在李银河研究的征婚广告样本中,92%的人提到了自己的身高,这个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征婚广告中是非常罕见的, 但社会学家还不能确定这种特殊关注的确切原因,是因为男子高大才显得有男子气概? 还是因为身材高大是营养较好因而身体强健的标志?
  李银河还认为,与西方不同,当时的中国人注重婚姻状况与婚姻经历,对这一条件加以申明这件事,本身至少说明人们把配偶是否为初婚看得相当重要,这与传统文化强调“从一而终”,以及一般价值取向强调“白头偕老”不无关系。
  实际上,1980年代,人们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因此善良、可靠、正派的择偶条件仍然占据主流,但婚姻观的变革即将到来,特别是1980年第二部《婚姻法》出台,首次明确了夫妻“感情破裂”可以离婚。它即将打破一向稳定的婚姻局面和中国人“从一而终”的传统婚姻观念。
  1990年代:物质冲击
  男版:成功的博士,国际级高新技术专家,投资美、中两地,貌端体健,重情爱家,开朗正直,离异无累,寻30岁以下,1.60米以上,大专以上,貌姣好,才气高,性格柔,目光远,愿走向世界的贞洁未婚女孩,近照多张(非艺术照)寄×××。
  女版:未婚美女,26岁,1.68米,形象策划,容貌卓群,白皙修长苗条,显丰满,气质出众,聪慧纯洁专一有爱心,寻30-36岁,1.70米以上,豁达有责任感,稳重,文化修养高,名车,物业中型公司经济雄厚未婚男士。
  —摘自1999年《深圳青年》
  热门词:肤白貌美、有事业经济基础、从事高科技产业、留学归国
  
  社会学家穆勒里尔认为,人类的婚姻具有经济、生育子女和爱情三大动机。现实的婚姻生活不仅仅是爱情,还有许多复杂的考量,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贫富两极的鸿沟逐渐形成,经济条件在中国择偶观念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和1980年代希望对方“有事业心”“有上进心”等模糊的潜能要求相比,1990年代的征婚广告中,女性更希望对方具备“企业管理者”、“有经济实力”、“海归人员”等能带来直接物质好处的现实条件。
  1990年代多项研究都表明,这个年代的青年在择偶时,注重对方家庭经济因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郎才女貌”的婚配模式仍然占据社会主流:经济优越的男性更直言不讳,要求女方年轻貌美。
  上海社科院的徐安琪研究员在《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中提到,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容貌、身材等外表形象是人之常情的指标,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物质利益”和“金钱万能”曾被视作万恶之源屡遭批判,看重异性的长相、身材也曾被指责为庸俗的择偶观。随着“政治第一”和“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结束,金钱、物质重新被认可为婚姻不可缺少的基础,为异性的美貌、气质所吸引也不再被指责为“生物型”的择偶观。因此,1990年代选择配偶的经济取向的强化,是对特殊年代的禁欲主义以及过于“革命化”、“阶级化”的恋爱观的历史纠正,或称之为“人性的复归”,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他们的择偶取向也将更看重个性气质或忽略物质因素。
  事实如此,经济条件在婚姻中日渐重要的同时,爱情、兴趣、品格等因素也在升值,北京大学心理系的钱铭怡教授认为,女性择偶在注重物质的同时,也部分回归了人的本身。
  
  2000年之后:情感复归
  男版:本人身高181cm,30岁,北方省会城市家庭,北京211重点院校本硕毕业,央企工作,待遇较好,有房。喜欢健身,旅游,阅读,游泳,去过法国、德国、埃及等国游历,精通历史和地理知识。望对方24岁~29岁,160cm以上,城市家庭,善良贤惠,人品好,长相中上。
  女版:北京MM ,86年生,身高1.68 ,独女,本科毕业,国企员工,从事行政工作,家庭和睦 ,性格乐观。希望对方人品第一,对待感情专一,身心健康,孝顺长辈,本科以上学历,有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重视婚姻生活,有独立住房为佳。
  —摘自水木清华2011年BBS鹊桥版
  热门词:剩男剩女、有房无贷、拜金、幽默、重感情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让人与人的交流更简便,空间距离变得更短,但并没有让婚姻这件事变得更容易,以至于诞生了剩男、剩女的这一具有歧视意味的戏称。
  动物原始的求爱能力似乎在退化,单身的男女青年要更多地借助外界手段,网络征婚、电视征婚节目来寻求另一半,甚至催生出了一大产业—婚恋网站。新世纪以后,特别在2005年之后,传统的征婚广告已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征婚,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等婚恋网站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时代的婚姻可以说没有标准,旧的标准被打破,新的尚未建立。纵然有“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流行,也有不少年轻人愿意选择“裸婚”。
  有研究认为,进入新世纪之后,物质主义的膨胀,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惫,个人的情感需要不断增强,从而更加渴望情感的复归,因此在择偶时对感情和生活情趣的要求,随着时代的演进越来越大,感情因素得到复归。
  2000年之前,社会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西方青年在选择另一半时,更重视兴趣相投和生活情趣等情感因素。而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择偶中被忽视,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青年的征婚广告中,也经常提及幽默、开朗、热爱运动、定期旅游等因素,这或许印证了“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 人们越看重浪漫爱情”的观点。
  虽然感情因素得以复归,并不意味着对经济要求的降低,房子作为婚姻家庭的物质承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婚姻法中有关房产归属的新司法解释一出,都引起了全民公议。
  在房价日益剧增的压力下,传统的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受到挑战,经济条件好的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变得抢手,《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九成受访者能接受“有房女”。
  与“有房女”对应的是“围裙男”—兼顾工作又非常顾家的男性,同样一份调查显示,“围裙男”更受女性欢迎。
  此外,粉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也甚至开始包容并逐渐接受一些期望通过婚姻改变生活质量的婚恋观,“拜金女”的现象已被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所理解。
  徐安琪研究员根据一项针对2200人的抽样调查认为,人们的择偶态度趋向理性化, 尤其在社会分化加剧、各种风险加大的今天, 但没有证据表明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憧憬浪漫爱, 或许只是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不稳定、房价飞涨、结婚成本攀升对人们的巨大压力及其应对策略。
其他文献
一道菜如果食材新鲜,它已成功了一半,而用于调味的酱汁常常是这道菜画龙点睛之笔,若师傅调兵遣酱得法,山鸡也变凤凰。    心友汇 酱心独具    “尝尝这个,包你吃过后上瘾!”要问“心友汇私房菜”苏师傅的烹饪态度,他会先递过一碟圣女果让你尝尝。  不就是小番茄而已,有什么玄妙?可一入口才发现不同之处:剥皮的小番茄不完全是生的,可又不是熟的,口感介于两者间,软软弹弹又溢出丰富的汁水。那味道既酸,又透着
大年初一VS情人节之二——美食  美食合家欢    北京  北方人年初一大早是要在家里吃年糕的,意味着年年“高”升,也吃臊子面或汤饺。这臊子面长而不断,象征着长寿;汤饺形如元宝,象征着招财进宝。过年的吃食,最讲究的是彩头,食物的形状、颜色、名称都要跟长寿、金钱、团圆这些过年的主旋律扯在一起才算好。过年的菜品,取个好名字,比什么都重要。大董的纳春宴,从头到尾,讲究的是春、福、财三个字,四道凉菜加八道
对鉴表持之以恒的投入,为“花总”帶来了一个令他自称意想不到的称号:“反腐斗士”。他说,鉴表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然而之后却“变成赶鸭子上架”,“成天看到的都是这些表,最后都快看吐了”。    自从9月24日,“花果山总书记”(下简称“花总”)的新微博就人气不再了。在新ID“花总丢了金箍棒”下面,评论和转发都寥寥无几,几乎都在两位数以下。而他的微博标签,已经换成了:不鉴表、 逼范儿、八卦。  “不鉴表”
吉林白山人,1974年出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开始自由写作,作品多次被改编成话剧、电影和电视剧,并被翻译成英、法、德、越南等多种文字。  主要作品:《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往右》、《伊甸樱桃》、《原谅我红尘颠倒》    2009年12月29日,天还没亮,作家慕容雪村走出家门。  在启程去江西上饶前,他甚至写好了“遗书”,向家人告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以一个身家百万“
那天喜宴过后,G4—还记得她吗,那个患了Glossophobia(演说恐惧症)的人—G4问我有没有兴趣跟她参加背书会的聚会。  对,你没有看错,的确不是读书会,是背书会。  G4告诉我,城中一群成年人怀念小时候背书的情景,觉得当中有种不由自主的轻松,于是搞了这样一个组织,定期聚会,一起背书。G4并不特别喜欢背书,却很喜欢背书的人。她认为背书的人情愿躲在人家笔下并且属于过去的文字背后,应该与她一样,
3月6日,在上海美术馆,87岁的世界级摄影大师马克吕布又一次将他的作品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前。这是他平生第22次来到中国。他是第一个用摄影记录红色中国时代的西方摄影师,他坚持用他“局外人”的视角,展现了一个马格南摄影师关注普通人命运的情怀,也让中国人在观看时,又一次回想起那段特殊的历史。    1967年10月21日,17岁的高中生Jan Rose Kasmir跳上开往华盛顿的公车,去参加一场反战游行
这些日子,微博上关于同性婚姻是否应该合法的话题讨论得非常热闹。应当说,如今人们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已日渐宽容,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而说到同性婚姻,至少在目前看来,还是很难获得普遍的认同。我们约写两篇针对同性婚姻的评论,作者意见针锋相对。但不管是反对,还是支持,说出来,比避而不提更有利于人们消除对同性群体的疑虑。    90年代末,一个10年不见的男性朋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今年4月,新加坡人陈家强的连锁书店Page One的第二十家店在北京国贸开张。在寸土寸金的国贸三期Shopping Mall里, Page One奢侈地拿下了960平方米的地盘,前期装修投入超过1000万。Page One中国区总经理刘贵告诉本刊记者:“人们对连锁书店有个印象,觉得每家店堂、书种都一模一样。Page One就是要颠覆这种印象。”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群,Page One的每家店设计风格
大蒜和咖啡并行,越南人随意的性情,就如同越南的天气般变幻莫测,也像星座里描述双鱼座那样的万象丛生。北方人的保守谨慎与南方人的开放灵活,随着越南革新开放的深入也正在日渐融合。    在地图上,越南就像一条S形的锦带,红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分布在南北两头,土地肥沃,越南近半人口居住于此。如果说它们是两条互为头尾的鱼儿,这两块冲积平原便分别有一颗明亮的珠目—北面是河内,南面是胡志明市(西贡)。  一位越南
陈天桥的“盒子”,这回要装进的是整个盛大网络。  日前,盛大网络宣布,董事会已收到董事长兼CEO陈天桥的建议函:陈天桥将回购他和他妻子雒芊芊、弟弟陈大年目前所不持有的全部流通股。此建议如被采纳,意味着盛大将由一家上市公司变成一家由陈氏家族完全持股的私人公司。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私有化”实则等同于 “退市”。在没有陷入严重危机的情况下,陈天桥为何要寻求私有化退市?  盛大靠网游起家,但陈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