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三十二年的从教经历中,有过多次教“后进班”的经历,其中有两次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1996年10月底,我刚调入金华中学时接任了初一(5)、初一(6)两个班的语文课。那时刚刚结束期中考试,也许是因为前任语文老师年轻缺乏教学经验的缘故吧,听别的老师讲5、6两个班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与平行班相差甚远。开完家长会后,许多学生家长堵在老校长办公室不肯走,非要学校换老师不可,否则就要告到教育局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在人事关系还并没有正式调入金华中学(那时还没有“十九中”一说)的时候,由原工作单位来到了金华中学,做了一名聘任教师。
初到金华中学,我的孩子还不满一岁半,公立幼儿园接收的都是三周岁以上的孩子,我和爱人双方家中的老人也都无法离开老家帮忙照看孩子。没有办法,只好将孩子送到煤研所里一家接收幼小孩子的私人幼儿园。因为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每天早上7:20之前都要赶到学校上早读,所以每天在家里就要早早叫醒还在梦中熟睡的孩子起床,穿好衣服,简单吃点早饭,再顺路骑自行车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刚送时,孩子懵懵懂懂,不知道怎么回事,按着大人要求起床穿衣吃饭,还算听话。没过几天,便明白父母要每天早早送他去幼儿园,于是开始哭闹,不想起床,不想穿衣,不好好吃早饭。没办法,连哄带训,顾不上考虑孩子的感受,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送他到幼儿园。
换了新的语文老师,也许是对新老师有着好奇心和更多期待的缘故吧,孩子们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听课非常认真。我也很用心地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教给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中午不用再接送,自己便可留出富余的时间来。由于家住桥东,离学校较远,我便经常利用中午不再休息的时间,给班里基础差的孩子补课。那时还算年轻,也许是做事一向认真的缘故吧,我常常敢于跟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较真。完不成作业,背不过课文,我便打电话通知到家长,中午放学便不让学生回家,自己从学校食堂买来包子稀饭和学生一起吃,之后在办公室里给学生补课,“逼”他们背课文、写作业,直到背过写完为止。至今还记得,班上有叫李喆(化名)和陈钊(化名)的同学就曾经被我留过。
天道酬勤,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到学期末,在全市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中,5、6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居然由期中考试的全年级倒数第一进入到十多个平行班前列。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肯定,老校长在全体教工大会上表扬了我。
另一次教后进班的难忘经历是在2007年10月29日。这个日子之所以记得很清楚,是因为那时一直坚持写教学随笔的缘故。当时,我担任教务处主任工作,并兼任初一4班语文课。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语文已经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期中考试,学生取得了很不错的语文成绩。2007年10月29月,主管全校教学工作的孙校长找我谈话,想让我先放下初一4班的语文教学,去接任初三8班的语文课。
初三8班的学生可谓是经历坎坷,从初一到初三,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多次更换语文老师,全班语文成绩在年级倒数。原来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聘任教师,性格柔弱,不敢管学生。学生上课长期拖拉懒散,难以管理。了解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太多犹豫,欣然接受了学校的安排。
第一次去8班上语文课,我早早来到教室门口。如我所料,上课铃已经响过,班里依然乱糟糟一团,喧闹声不断,还有几个学生磨磨蹭蹭、说说笑笑、懒懒散散地从外面走进教室。班内的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老师的板书,黑板下方的粉笔槽内粉尘淤积得满满的。
走上讲台,“上课!”“起立!”师生问好,让学生坐下后,我并没有开讲语文课文和语文知识,而是先给学生明确了我的语文课的各项要求:1.每节语文课,老师都会提前3分钟(至少1分钟)来到教室候课,所以要求每位学生也必须在上课前整理好语文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包括课本、筆记本、笔等学习用具,铃声落下之前必须回到各自座位上,不得迟到。2.上课前,值日生必须及早擦干净黑板和讲台桌,卫生委员要及时监督提醒,以防值日生遗忘。3.上课时间要认真听讲,学会“五官并用听课法”(自造名词)——耳听(专心听老师讲课),眼看(仔细看黑板),脑想(开动脑筋思考),口说(积极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手记(及时做好课堂笔记),不允许趴桌睡觉。如果实在发困睁不开眼,请自动站起保持清醒,不困了,再自行坐下。
第一堂语文课还算顺利,也许是摸不清新老师的底细,对新老师还怀有一点敬畏之心吧,学生们听讲还算认真。但我知道,纠正一种坏习惯比培养一种好习惯要费劲得多。要彻底改变8班长期以来形成的懒散作风,绝非一日之功。
新接任8班班主任工作的李老师说,8班课下有个男生“小团伙”,专门跟老师对着干,不服管教。其中的郑浩(化名)同学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
郑浩长着高高的个子,皮肤白净,其实是个很帅气的男孩儿。未接8班语文课之前,就听班主任李老师说,郑浩的语文成绩比较差,在班上他还有几个“铁哥们”。因为对前一任语文老师不满意,郑浩曾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纸团投向语文老师,并在课下对老师肆意责骂。我接任8班语文课之后,尽管郑浩的行为有所改观,学习比较以前有进步了,但总体表现依然不如其他同学积极。如课前不能及时准备好上课用品,上课听讲的注意力不能自始至终地保持集中,总想趴着听课,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学习状态比较懒散……
他曾经对我说:“老师,你不要对我要求太高,我已经进步不小了。”的确,从我接课以后,8班的总体状态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喜欢学语文了,语文课上没有谁再敢故意捣乱了,接班后(三周)的第一次月考,学生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班级平均分由原来的全年级倒数进步一个名次,与前一名次的分差由原来的平均分相差六分缩短为不足一分。但这一切并未达到我的满意,我认为,不做便罢,要做就要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好。改变8班学困生的学习状态,督促他们积极向上、追求进步,提高语文成绩,是8班当下需要完成的一个课题。而郑浩的状态一直令我有些挠头。
1996年10月底,我刚调入金华中学时接任了初一(5)、初一(6)两个班的语文课。那时刚刚结束期中考试,也许是因为前任语文老师年轻缺乏教学经验的缘故吧,听别的老师讲5、6两个班的语文期中考试成绩与平行班相差甚远。开完家长会后,许多学生家长堵在老校长办公室不肯走,非要学校换老师不可,否则就要告到教育局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在人事关系还并没有正式调入金华中学(那时还没有“十九中”一说)的时候,由原工作单位来到了金华中学,做了一名聘任教师。
初到金华中学,我的孩子还不满一岁半,公立幼儿园接收的都是三周岁以上的孩子,我和爱人双方家中的老人也都无法离开老家帮忙照看孩子。没有办法,只好将孩子送到煤研所里一家接收幼小孩子的私人幼儿园。因为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每天早上7:20之前都要赶到学校上早读,所以每天在家里就要早早叫醒还在梦中熟睡的孩子起床,穿好衣服,简单吃点早饭,再顺路骑自行车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刚送时,孩子懵懵懂懂,不知道怎么回事,按着大人要求起床穿衣吃饭,还算听话。没过几天,便明白父母要每天早早送他去幼儿园,于是开始哭闹,不想起床,不想穿衣,不好好吃早饭。没办法,连哄带训,顾不上考虑孩子的感受,每天几乎都是第一个送他到幼儿园。
换了新的语文老师,也许是对新老师有着好奇心和更多期待的缘故吧,孩子们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听课非常认真。我也很用心地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教给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中午不用再接送,自己便可留出富余的时间来。由于家住桥东,离学校较远,我便经常利用中午不再休息的时间,给班里基础差的孩子补课。那时还算年轻,也许是做事一向认真的缘故吧,我常常敢于跟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较真。完不成作业,背不过课文,我便打电话通知到家长,中午放学便不让学生回家,自己从学校食堂买来包子稀饭和学生一起吃,之后在办公室里给学生补课,“逼”他们背课文、写作业,直到背过写完为止。至今还记得,班上有叫李喆(化名)和陈钊(化名)的同学就曾经被我留过。
天道酬勤,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到学期末,在全市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中,5、6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居然由期中考试的全年级倒数第一进入到十多个平行班前列。可喜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肯定,老校长在全体教工大会上表扬了我。
另一次教后进班的难忘经历是在2007年10月29日。这个日子之所以记得很清楚,是因为那时一直坚持写教学随笔的缘故。当时,我担任教务处主任工作,并兼任初一4班语文课。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语文已经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期中考试,学生取得了很不错的语文成绩。2007年10月29月,主管全校教学工作的孙校长找我谈话,想让我先放下初一4班的语文教学,去接任初三8班的语文课。
初三8班的学生可谓是经历坎坷,从初一到初三,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多次更换语文老师,全班语文成绩在年级倒数。原来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聘任教师,性格柔弱,不敢管学生。学生上课长期拖拉懒散,难以管理。了解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太多犹豫,欣然接受了学校的安排。
第一次去8班上语文课,我早早来到教室门口。如我所料,上课铃已经响过,班里依然乱糟糟一团,喧闹声不断,还有几个学生磨磨蹭蹭、说说笑笑、懒懒散散地从外面走进教室。班内的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老师的板书,黑板下方的粉笔槽内粉尘淤积得满满的。
走上讲台,“上课!”“起立!”师生问好,让学生坐下后,我并没有开讲语文课文和语文知识,而是先给学生明确了我的语文课的各项要求:1.每节语文课,老师都会提前3分钟(至少1分钟)来到教室候课,所以要求每位学生也必须在上课前整理好语文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包括课本、筆记本、笔等学习用具,铃声落下之前必须回到各自座位上,不得迟到。2.上课前,值日生必须及早擦干净黑板和讲台桌,卫生委员要及时监督提醒,以防值日生遗忘。3.上课时间要认真听讲,学会“五官并用听课法”(自造名词)——耳听(专心听老师讲课),眼看(仔细看黑板),脑想(开动脑筋思考),口说(积极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手记(及时做好课堂笔记),不允许趴桌睡觉。如果实在发困睁不开眼,请自动站起保持清醒,不困了,再自行坐下。
第一堂语文课还算顺利,也许是摸不清新老师的底细,对新老师还怀有一点敬畏之心吧,学生们听讲还算认真。但我知道,纠正一种坏习惯比培养一种好习惯要费劲得多。要彻底改变8班长期以来形成的懒散作风,绝非一日之功。
新接任8班班主任工作的李老师说,8班课下有个男生“小团伙”,专门跟老师对着干,不服管教。其中的郑浩(化名)同学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
郑浩长着高高的个子,皮肤白净,其实是个很帅气的男孩儿。未接8班语文课之前,就听班主任李老师说,郑浩的语文成绩比较差,在班上他还有几个“铁哥们”。因为对前一任语文老师不满意,郑浩曾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纸团投向语文老师,并在课下对老师肆意责骂。我接任8班语文课之后,尽管郑浩的行为有所改观,学习比较以前有进步了,但总体表现依然不如其他同学积极。如课前不能及时准备好上课用品,上课听讲的注意力不能自始至终地保持集中,总想趴着听课,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学习状态比较懒散……
他曾经对我说:“老师,你不要对我要求太高,我已经进步不小了。”的确,从我接课以后,8班的总体状态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喜欢学语文了,语文课上没有谁再敢故意捣乱了,接班后(三周)的第一次月考,学生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班级平均分由原来的全年级倒数进步一个名次,与前一名次的分差由原来的平均分相差六分缩短为不足一分。但这一切并未达到我的满意,我认为,不做便罢,要做就要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好。改变8班学困生的学习状态,督促他们积极向上、追求进步,提高语文成绩,是8班当下需要完成的一个课题。而郑浩的状态一直令我有些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