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小时候,母亲是温暖的太阳,我在你的怀里,你照在我的窗前。
  {2}出生不到两个月的我,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阳光灿烂时,母亲便抱着幼小的我在窗前晒着太阳。我慢慢的睁开惺忪的睡眼,朝着母亲眨吧眨吧,懒洋洋的吮吸她的乳汁。她看着我那傻样儿,不禁的对我微笑起来,用她那温暖的细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小脸蛋。那时我想,母亲的手就是太阳,温暖着我的心田。
  {3}幼儿时,母亲的手是甜蜜的召唤,我在这头,你在那头。
  {4}刚学会走路,还不是站得特别稳,母亲就把我放在这头,自己离我有两米之外,等着我走过去。看着在前方不远处的母亲,我有点胆怯地迈开双脚,“步履蹒跚”地向母亲走去。慢慢的,接近了,我快速地扑进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的轻松,等待我的,是胜利的果实。
  {5}后来啊,母亲是无情的教训,我在床上,你在床头。
  {6}那一次,我和母亲去看外婆,我与弟弟在玩耍的时候不下心打破了花瓶。母亲把我俩叫过去问话,我不承认错误,硬说是弟弟打破的。弟弟还小,也就成了我的替罪羔羊。而我在母亲的一再逼问下,现出了原型,小脸涨得通红。母亲随手拿起长木棍,无情地让木棍落在我身上。我在哭,可我看见母亲的眼圈都红了。当我被打的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时,母亲却是坐在床头,双手轻揉着我红肿的肌肤。
  {7}而现在,母亲的爱似一条崎岖的公路,我在城市,你却留在了乡下。
  {8}为了我的学习,母亲终日的劳累,双手已布满了皱纹,长满了老茧,早已看不到往日的纤细和白皙。每当我看见她的手时,都觉得非常的陌生。母亲啊,您在用自己的青春寄托着对我的巨大希望啊!
  {9}将来的日子啊,母亲的手就是一个甜蜜的梦,我在天边,你在梦里。
  {10}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双手,让我终生难忘。
  字斟句酌:
  纵观整篇文章,小作者没有准确区分“的”“地”“得”三个助词。如第2段的“慢慢的睁开”“不禁的”“轻轻的”中的“的”应该改为“地”,又如第6段“当我被打的躺在床上”中的“的”应该改为“得”。“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语。请小作者注意这三者的用法。
  小作者在第1、3、5、7段的句子结构相近,主语可统一为“母亲”。第2段最后一句应该与第1段的句子主语一致,统一为“母亲”。最后一段,“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双手,让我终身难忘”中的“一双手”并不是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小作者可以删掉此段,或者酌情修改。
  第4段第一句,“刚学会走路,还不是站得特别稳,母亲就把我放在这头”中的“这”是一个代词,使用“这”时,前文先要交代具体场所,才能用“这”指示该具体场所。小作者没有叙述清楚“这头”究竟是哪里。第4段最后一句“胜利的果实”改为“温暖的拥抱”,更为恰当。
  第5段,“母亲是无情的教训,我在床上,你在床头”不像第1、3、7段衔接合理,可以改为“母亲是无情的长棍,我在这端,你在那端”。
  第6段中,“我”打破花瓶,不承认错误,“弟弟还小,也就成了我的替罪羔羊”。弟弟还小,是否指的是他还不懂说话,不知道怎么反駁呢?请小作者写清楚。
  “我在母亲的一再逼问下,现出了原型”中的“原型”应该为“原形”。“原形”指的是事物原本的形态,如“原形毕露”就是露出真面目的意思,“原型”指的是原来的模型。“母亲随手拿起长木棍,无情地让木棍落在我身上”可以改为“母亲随手拿起长木棍,让木棍无情地落在我身上。”
  第7段,“母亲的爱似一条崎岖的公路,我在城市,你却留在乡下”,但第8段没有提及到“我”与“母亲”分居两地,只写到母亲如何操劳。小作者应该在第8段开头点出“母亲”是在乡下如何操劳,让在城市里的“我”安心读书。而“母亲终日的劳累,双手已布满了皱纹,长满了老茧,早已看不到往日的纤细和白皙”,可以删除“布满了皱纹”一句。
  编辑总评:
  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作者写的是自己的母亲。在谋篇布局时,小作者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诗歌一咏三叹、反复吟咏的写作手法,别有新意。在刻画人物、抒发感情时,小作者需要下较大的力气进行修改。如母亲责罚“我”时,让“我”懂得了什么道理,母亲为了“我”留在乡下操劳,她做了什么工作,她见到“我”时会是怎样的,“我”又有什么感受。通过叙述典型事例刻画细节,抒发感情,是写人文章成功的秘诀。如小作者多下功夫,文章会写得更好。
  本栏插图 鲁 璐
  责任编辑 张家瑜
其他文献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程介村西大田基南10号尚榕美术馆  时间:2016年8月28日~2016年10月28日  此次展览的系列作品是黄国武先生对于当代水墨的最新探索,是艺术家用艺术真实的表现当代人和当代生活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独特的语言和笔墨。  《平安无事》这组作品带有强烈的对立视觉符号,传统人物和现代人物在形式和色彩上冲突又和谐的展现带给我们关于传统和当下的深思。回溯传统和关注当下是黄国武在这一阶段
苏轼《洗儿戏作》写:“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反躬自省,既表现出对孩子的殷殷期望,又蕴含着极为深沉的疼惜之情,这种富有多元层次的情感,非为人父母不可领会。  辛弃疾在词里写“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春居》)无忧无虑的孩童带给成人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是自古以來所向往的一种天伦之乐。  回忆鲁迅先
“这是一个无用而迂腐的蠹书者的家当,青云志,辛酸泪,蜡炬心。”这是今年5月搬家,搬完书后,我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句话,还配了几张书架上藏书的照片,两天后还为搬书之事写了一首诗歌。当然,这可能会有卖弄学识的嫌疑,但也在无意中泄露了天机——嗜书人的性情、癖好和宿命。  我想,大凡出类拔萃的作家学者,总会有自己的怪癖吧。我虽然离出类拔萃还有十万八千里,但也有自己的怪癖。  我对阅读的地方非常挑剔。  为了
①朋友生日,摆了几桌宴席,邀请了许多人。其中,一位父亲不停给自己的小儿子夹菜,一边夹一边振振有词道“这个香、那个辣、还有这个健康”,不料,小男孩说出了一句让在座各位震惊的话:“爸爸,我不需要这么多。”  ②人们不知从何而起,变得十分“精明”,能多则多、越多越好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常常看到那么一种人——为了把自己喂饱而驻足在“免费试吃”的摊位,生怕白长了一张嘴,生怕有了这顿没了下顿。但是这
本期主持 莎宁  最近,迷上了看画。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喜欢看。  看画是件静态的事情。但在静态里捕捉动态,是个特别愉悦的过程。静的是身體,动的是大脑。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是心潮澎湃。  这个爱好,始于阅读《造境记》。作者是一名建筑师,业余爱好是画小画。所谓的小画,就是信手拈来的作品。作画时,无须铺张,简单几笔,类似涂鸦。但画着画着,便画出了意境。  意境,也是古人造园时追求的目标之一
每一个海陆丰人,对于路边摊都情有独钟。早餐是豆浆油条、馒头花卷;午餐是肠粉、粿条面、钵仔糕;一直到宵夜直至凌晨,都能看到海陆丰人的身影在路边摊徘徊。  走过一条条欢声笑语、熙熙攘攘的小巷,那股让我日思夜想的香味从小店里头飘出来,可让我盼到了,夫复何求啊!闻到了吗?对,那是咸茶的味道!  咸茶并不咸,而是甘香醇口,它是家乡很有特色的传统食品。记得阿嫲把茶叶放于内壁有粗纹的茶钵内,用番石榴枝制成的茶槌
在众鸟高飞的草原  迁徙的我们  总是从马背和歌声中起飞  当一束绚丽的野菊  绽放成一片落雪  当一匹秋天的马在营地里咴咴嘶鸣  有多少跋涉  还在敖特尔的梦中  不断有懒散的云飘过  不断有勤快的风擦过  苍天目睹了草原从绿到黄再由黃  到绿的全部过程  蒙古人的季节  永远追随着蓝天白云走  当绿遍布了草场上的每一个角落  故乡在我们心上 就成为  灵魂的高地——  众鸟高飞 那是我们  从
本期主持 蔻 蔻  暗香浮动  劳伦斯·奥利弗是英国著名的演员,在拍戏之余,他酷爱养花。劳伦斯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这天一早,劳伦斯发现一株名贵的兰花开的花全部被人折走了。“太过分了!一定要找到这个偷花人,让他得到惩罚!”劳伦斯的园丁怒气冲冲地说。  劳伦斯非常冷静:“还好他用的不是镰刀。”这句话让园丁非常不解,这也太没骨气了吧?难道他偷了花,我们还要感谢他手下留情?园丁激动
另类运动会  大风起兮云飞扬。纸巾、塑料袋、饭盒,还有各种垃圾都被吹了起来。就这样,它们来了一场运动会。这狂风也是配合,把它们卷得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这时饭盒仗着自己的体积大体重小的优势,飞得高,趾高气扬。其他垃圾不甘示弱,也追了上来。突然,风停了,它们瞬间都摔在地上。地面一片狼藉,一如当初。  指导老师 陈超武  猪豆豆点评:这场运动会看得人目瞪口呆啊。  ——————————————梦中运动会
六岁时,我和爸爸一起爬山,我背了个背包。走了不久,我就累得叫苦连天。“你个小不点儿,还是把背包给我吧。”老爸一脸讥笑。偏不认输!面对老爸的调侃,我毫不畏惧。一會儿过后,一只大手摸了摸我被汗水浸湿的头发:“你背背包,我背你!”从此我就知道有一种名为“父爱的光”伴随我。  指导老师 何柳苑  猪豆豆回复:一则温情短文,爸爸的话好宠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