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疫耗材的精细化管理

来源 :医疗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机构耗材管理部门面临着多重挑战,该文就如何同时兼顾高效、合法合规地采购医用防疫耗材、保证所采购的医用防疫耗材质量、公平公正管理捐赠防疫耗材、满足防疫一线临床需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RAWB)排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医院采用CLIA得到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的血清样本66份,涉及64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21~50岁34例(第1组),51~70岁13例(第2组),71~89岁17例(第3组),出现二期梅毒临床症状的患者15例(在第1组内),样本17份(有2例为治疗前后双份血清),对样本行RAWB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以WB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LIA检测结果,比较CLIA、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检验科的50份血清样本,所有样本均使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金免疫层析法及化学发光法3种免疫检验方法予以检测,以免疫印迹法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不同的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金免疫层析法与化学发光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金免疫层析法及化学发光
目的探究内镜下射频治疗术在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五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顽固性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试验组行内镜下射频治疗术,术后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症状评分(反酸、胃灼热)、24 h食管pH监测状况(pH<4时间占比、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症状评分及24 h食管pH监测状况比较,差异
目的探究心电图联合心脏彩超检查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组25例、Ⅲ级组29例、Ⅳ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比较3组心电图检查结果、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及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Ⅳ级组QRS电压低于Ⅱ级组与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组QRS时限及QTs间期均短于Ⅲ级组与Ⅳ级组,差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抗结核抗体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高度疑似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SPOT.TB与抗结核抗体试验,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SPOT.TB与抗结核抗体试验诊断结核病的效能。结果94例高度疑似结核病患者,经痰培养确诊64例;经T-SPOT.TB检出阳性62例,阴性32例,与金标准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759);经抗结核抗体试验检出阳性55例,阴性39
目的探讨应用全胸腔多频震荡排痰机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全胸腔多频震荡排痰机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法排痰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的排痰量。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啰音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排痰量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人员流动及人员流向管控是公立医院的管理重点。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泰安市中心医院作为泰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号召,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实施了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人员流动管控的管理方式,通过闸机、门禁等工具,在不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及医院员工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对人员进出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对不同区域、不同身份人员进行准入权限控制,精准定位及报告高危人员进入情况,达到智能管控人员流动的目的。此外,该文还对人员流向智慧管控系统的智能
目的探讨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管理模式的“一体系双优化”方法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DAE)监测中的应用,为提高MDAE报告质量、实现MDAE监测的全方位管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构建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运用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管理模式的“一体系双优化”方法,针对上报器械类别、人员结构组成、报告合格率3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方法提高了相关人员上报MDAE的积极性,规范了MDAE报告的填写,同时也使MDAE报告数量显著提高,上报器械类别及人员结构组成更加齐全,报告合格率上升至91.20%。结论“一体系双优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检测血清CA125水平,以35 U/ml为临界值,比较血清CA125水平>35 U/ml与≤35 U/ml肝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并随访1年,统计两组的生存率。结果血清CA125水平>35 U/ml患者的肿瘤包膜完整率低于≤35 U/ml的患者,门静脉癌栓、肿瘤数量>3个、肿瘤直径>5 cm的占比均高于≤35 U/ml
目的分析N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脂蛋白a[Lp(a)]、游离脂肪酸(FFA)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C)指标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1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病例组,将同期在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者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空腹静脉血中NT-proBNP、Hcy、CysC、Lp(a)、FFA及sdLDL-C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以上指标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